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环境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宫鹏 《遥感学报》2010,14(2):387-401
过去10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迅速发展成一门应用技术。它是遥感技术的扩展。文章介绍近年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环境应用中的进展。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全球变化和生态研究、土壤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及水文、精准农业等领域的监测以及在目标跟踪方面的进展。总结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并对其未来环境应用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宫鹏  程晓  李秀红  王琳  沈少清  应清 《遥感学报》2009,13(S1):87-9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遥感技术的一部分, 是对传统遥感的拓展。首先介绍自主研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它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显示, 成为野外台站数据获取及预警分析的重要支撑。建议在地球观测领域大力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最后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南极环境监测、农村蔬菜生产环境监测的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3.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浮标网络定位技术是当今海洋测绘领域的新技术。浮标网络定位技术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和水声测量定位技术,可有效地为水下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可用于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节点定位、水下目标定位和导航等。详细分析了浮标网络定位技术的不足,介绍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深入剖析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利用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辅助遥感解译的环境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充分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局部地面信息翔实性和遥感技术大面积获取环境信息方便性的优势互补,为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决策支持。文章着重探讨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远距离的GPRS结合实现远程辅助遥感解译的环境监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8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展 8.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将传感器技术、小型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网络传输、储存、处理与分析技术集成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分析、运算、存贮和传输等功能。它的传感器一般与小型计算机和无线发送装置集于一体,称作网络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一般置于观测对象的附近,或与观测对象直接接触,甚至埋于感兴趣观测对象当中。  相似文献   

6.
GPRS技术在CORS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的用户特征,网络特征以及GPRS系统的网络结构,分析利用GSM网络在CORS以及WADGPS系统的数据通讯上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GPRS技术在CORS系统数据通讯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GNSS天线阵列技术与无线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变形监测,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和自动化监测,还解决了系统传输距离受限、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探讨了GNSS天线阵列接收机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中的集成方法,建立两者集成的物理模型,开发了一种变形分析与预报系统,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该系统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8.
徐亚明  周建国  张鹏 《测绘通报》2013,(4):12-14,4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形监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要实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功能,首先需为各种传感器或者传感器板编写驱动程序。结合专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嵌入式操作系统TinyOS,对CrossBow公司生产的MTS400传感板的驱动的实现进行分析,可为编写TinyOS下各种新的传感器的驱动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变形监测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数据获取中的软硬件选取、时间同步、数据压缩及数据可靠性等关键性问题,然后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变形监测中针对加速度监测数据的时域、频域以及模态域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支撑技术。基于RSSI的定位技术以其不需额外的硬件、成本低廉而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之一。本文在分析一些常用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SSI技术的三维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在室外用ZigBee硬件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定位误差在4m以内,相对定位误差在20%以内的概率到达70%。  相似文献   

11.
张兵  黄文江  张浩  倪丽 《遥感学报》2016,20(6):1470-1478
针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存在地球资源环境监测高精度产品缺乏、动态监测能力不完备、遥感信息服务及时性和便携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面向全球和重点区域的持续、动态观测能力,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产品和应用系统,突破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形成全球立体协同观测、资源汇聚优化、信息智能处理、云平台业务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完善支撑任务驱动的数据汇聚、模型调度、产品生成等在线遥感信息服务能力,发布全球、洲际和全国高质量空间要素遥感信息产品、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报告等成果。最终为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提供知识发现的数据和服务,支撑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重大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变化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地球的监测和模拟形成了大量的离散时序空间数据,如何有效表达这些数据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是众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平台,综合应用了OpenGL,Ajax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了离散时序空间数据的解析、渲染和地理底图的快速一体化动态可视化.该技术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应用于各类离散时序空间数据的监控(如对环境污染扩散实测数据)与预警(对模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应急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达遥感六十年:四个阶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华东  张露 《遥感学报》2019,23(6):1023-1035
雷达遥感问世60年来已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4个阶段分别是单波段单极化阶段,多波段多极化阶段,极化和干涉阶段,以及以双/多站或星座、高时序高分宽幅、3维成像为代表的新阶段。本文结合作者长期在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经历,总结和回顾了雷达遥感的阶段发展和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性技术;从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角度阐述了新阶段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以及雷达遥感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思考;最后着眼未来,介绍了月基雷达对地观测平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gration of Sensor Web Enablement services with other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 Web Services as Geospatial Processing Workflows (GPW) is essential for future Sensor Web application scenarios. With the help of GPW technology, distributed and heterogeneous OGC Web Services can be organized and integrated as compound Web Service applications that can direct complicated earth observation tasks. Under the Sensor Web environment,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ensor Web Services are common. We have proposed an asynchronous GPW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ensor Web Services into a Web Service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workflow technology. We designed a Sensor Information Accessing and Processing workflow, an asynchronous GPW instance, to take an experiment of observing and mapping ozone over Antarctica. Based on our results, our proposed asynchronous workflow method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tak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pping tasks.  相似文献   

15.
林珲  马培峰  王伟玺 《测绘学报》2017,46(10):1421-143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形变监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到毫米级,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连续监测。本文通过对MT-InSAR技术发展的综述,总结了目前MT-InSAR技术在基础设施健康监测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应用领域,并对未来MT-InSAR在城市应用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pace technology and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demand of earth observation data from space have generated a requirement of a data processing environment, where users can discover the data and process, based on their requirements. Grid Servic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Image Data Processing (GEOID) is proposed with a motivation to cater to future earth observation applications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eart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view of the GEOID architecture, its deployment scenario, use-case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Core technologies used for implementation include Grid computing and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GEOID provides capability to address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real-time monitoring, time series data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with user required qua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d user applications. GEOID allows users to access the archive products or the raw satellite data stream and process their area of interest. Simulations show that applications such as time series analysis show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processing time by using GEOID.  相似文献   

17.
遥感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应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海洋开发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必须以全球视角研究和解决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遥感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宏观动态的优点,是不可替代的全球观测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技术支撑。本文回顾了遥感科学技术进步的历程,总结了国际上围绕可持续发展所开展的全球遥感科学计划,分析了中国遥感现状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结合国际上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发展态势,提出了中国遥感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阐述了遥感发展面临的建立地球综合观测系统之系统、高精度遥感模型与参数反演、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与遥感性能判据及测试系统、遥感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同化、遥感大数据与主动服务等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最后指出遥感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必须创新遥感应用服务模式,加快遥感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建议推进卫星观测系统的商业化,加快无人机遥感发展,促进遥感应用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江碧涛 《测绘学报》2022,51(7):1153-1159
经过50余年发展,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等巨大跨域,已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飞速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把握技术发展脉络,推动“十四五”我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国际竞争、国内需求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巨型星座建设、海量数据处理、智能融合应用等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并对地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它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资源勘察和军事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发展的热点。角反射器作为定标系统中的标准参考目标,其雷达截面积的精度和稳定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定标测试的精度,因此,建立高精度的定标系统就需要研制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角反射器。本文通过南票煤矿开采沉陷区基于InSAR的沉降测量工作,研究了角反射器的制作与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流域遥感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方  卢善龙 《遥感学报》2011,15(2):201-223
未来流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要求数据、信息和知识在管理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通。其中,流域尺度数据获取、信息提炼和知识抽象是基础。卫星遥感技术因其大范围、综合性、动态性对地观测能力,为实现这一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过去的应用中,受相对稀缺的卫星影像数据和复杂应用方法的限制,出现了常规应用相对较少,应急使用较多;行业管理部门应用较少,专业研究机构使用较多;简单实用的方法较少,需要做复杂处理和调试的方法居多;数据瓶颈依然存在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遥感技术在流域管理中的深化应用。2007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海河流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课题的立项,为服务于流域综合管理的遥感应用方法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项目执行过程中,随着遥感技术在流域下垫面监测、水循环要素反演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流域遥感方法论及应用范畴逐渐清晰,使得从整个课题的角度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流域管理发展趋势和流域遥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及在流域遥感蒸散发估算方法、水资源监测方法与农业水管理应用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分析等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流域遥感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