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状态空间法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2001、2007和2013年3期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生态承载现状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但生态承载压力总体趋向减轻;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生态承载状况空间分异明显,襄荆宜城市带最优,环长株潭城市群次之,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较差。武汉、长沙等区域中心生态承载状况相对良好,周边地区生态承载压力较大,尤其天门等市,整体呈现出"中心轻、边缘重"的区域生态承载格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压力因子水平较为均衡,变化趋势一致,但承压和潜力因子水平极不均衡,是影响"中心轻、边缘重"格局和次区域生态承载差异的主要因素;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既存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加、资源环境条件约束趋紧等造成的生态超载问题,同时,也激发了环境投入、科技研发、区际交流等因素,缓解了生态压力,区域生态超载状况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群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的统计数据具有行政单元统计约束的缺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存在分辨率低、像元辐射值饱和的问题,该文使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城区边界、列车时刻表、百度地图API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位序-规模分布、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中国九大城市群2012与2017年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灯光总量和平均灯光均位于前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哈长、关中平原城市群灯光变分散,京津冀、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城市群灯光变集中,成渝城市群夜间灯光重心移动最大,向重庆方向移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接近捷夫分布,中原城市群为序列分布,其他城市群为首位分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总体联系强度最高,各城市群边缘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空间联系较弱。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因此,城市群已成为当前城市与地理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不同学科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展开相应研究,且大多为针对发展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研究,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要素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京津冀城市群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外的国内第三大经济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因此,本研究从人口、经济、产业三大空间要素入手,重点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以期丰富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一琼  刘艳芳  唐旭 《测绘科学》2016,41(11):72-78
针对人类活动对广西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该文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广西全区县域生态足迹及影响因子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是由人口、经济和居民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足迹和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及生物资源消费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部分地区明显聚集的现象。最后提出广西区域发展分区建议,将全区划分为优势发展区、转型发展区、引导发展区和适中发展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2015—2019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灯光值统计、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空间关联测度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浅析时空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灯光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灯光增长率最高,其次为河北省廊坊市和石家庄市。②灯光集中分布在高位序城市北京和天津,中小城市不够发达。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小型城市快速发展,京津冀各城市有趋于ZIPF理想状态分布的态势。③随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推进,城市间的关联度整体增强,北京市与天津市的总体关联度占主导地位,但北部城市与中南地区的交通联系不足,关联度较弱。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统计分析的应用中,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对空间自相关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邻接关系和空间距离的两大类共计14组空间权重矩阵,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计算全局和局部两种空间自相关指数,研究空间权重矩阵对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阶车矩阵比二阶车矩阵能更好地度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发生在边界直接相邻的区域之间,空间依赖效应从邻域不断向外辐射的现象不明显。2)合理应用空间距离矩阵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设定阈值距离d,当40 km<d<50 km时,河南省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由郑州市以及围绕郑州的环形区域共同构成了河南省唯一的大面积高GDP值聚集区域,省会城市的经济外溢现象明显;豫东北的鹤壁市和新乡市为低GDP值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时空域等特点,目前全球正迎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挑战背景下,需要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优势,研究空间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以DMSP/OLS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GDP空间化为例,构建北部湾城市群GDP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模型,并分析2006、2009、2013年GDP增长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空间化经济数据,宏观地显现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及时空演变格局。以不同视角了解过去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可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信息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公路网建设、人口、GDP、海拔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评价公路网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空间分析方法,以辅助公路工程预可研决策.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域公路工程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已有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最新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收集到的国土、规划、经济、人口、交通等专题资料数据,开展对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掌握哈长城市群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城市群健康等信息,为城市群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位条件等均能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则会阻碍城市群的扩张,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减缓城市蔓延趋势;②在城市群尺度上,经济联系吸引力对建设用地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外向功能辐射力的增加则会给城市扩张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