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符彦  王剑辉  张亚 《测绘通报》2019,(8):111-1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增加,同时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减少、城市热岛等城市问题。本文综合利用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1和2013年遥感数据,通过建立城市扩张强度指数,运用统计分析、空间聚类等方法,确定了顺德区建设用地在过去4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新城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此外还发现主城区的扩展模式主要为填充式扩展,其中大良街道和勒流街道主要为工业园区的扩展,伦教街道主要为中央公园的扩展,容桂街道主要为物流园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以我国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基础,对锦州市的公园选址情况作分析。首先,获取锦州市市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通过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对分析后的结果进行一系列处理论证,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锦州市区公园的选址工作。这对探究城市的规划工作以及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成果在选址规划方面的应用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顾及多源地理要素特征的城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期间,长株潭主城区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整体仍严重超标;主城区内PM_(2.5)浓度空间差异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园林地越低,PM_(2.5)浓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市县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逐步完成,普查产生了多样化类型成果数据。然而,当前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中,不同类型的成果数据通过不同系统管理,能力单一、应用简单,无法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巨大价值。据此,设计了市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平台,依托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围绕"库"(普查数据库)、"图"(专题地图)、"表"(基本统计表)、"文"(成果文档)实现了普查成果发布、展示、管理等功能,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查询、统计与分析提供软件支撑,拓展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市情深化的绿道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城市绿道对居住小区的影响指标体系,对都市发展区内的居住小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有力地支撑了武汉市绿道建设和规划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分析,为未来绿道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本文也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尝试,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乡用地数据各自的分类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上述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以嘉兴市本级为试验区,采用上述方法对嘉兴市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嘉兴市本级968km~2内的城乡用地现状数据成果。通过上述方法,不仅能快速、科学地进行大范围城乡用地调查,同时能实现数据的更新监测。综上,本研究的内容为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探索了新方法,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理国情普查在批而未用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已批建设用地红线内批而未用土地进行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叠置与转置分析法,研究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红线范围内地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供应数量呈下降趋势,城市外延扩张式土地利用模式已不可持续,内部潜力挖掘是今后的重点;试点区批而未建红线范围内主要地类为草地,开发潜力大。地理国情普查为已批建设用地监测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设计的监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滨海新区地理国情数据、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2004—2015年间8期建成区信息,结合建设用地、社会经济等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城市建成区形态演变特征和规律,揭示建成区扩张驱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1996年、2006年、与2011年TM影像和2016年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临湘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转移矩阵、变化指数和信息熵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域以平均每年0.854%的速率增加,耕地以平均每年2.327%的速率减少,林地以平均每年3.195%的速率增加,建设用地以平均每年5.424%的速率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年均每年1.525%下降。研究期内临湘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化明显,其成果为临湘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焦作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入手,利用2000年、2008年、2011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焦作市土地利用现状,监测焦作市建设用地及其他各类地物类型空间分异情况,分阶段研究焦作市空间演变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焦作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焦作市城市发展进行量化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和扩展方位指数,定量分析了海东市1990—20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东市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扩展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中速持续扩展趋势,城镇从空间无序转向空间协同发展;城镇用地紧凑度持续下降,分形维数持续增大,城镇用地不规则性增加;城镇用地重心转移呈现出“有序—无序—有序”的特征,城镇用地扩展方位分异特征明显,并表现出单翼、双翼和扇形多种扩展模式并存的特点。在海东市城镇用地扩展中,高原河谷地形为自然制约因素,园区新区的设立为主要路径,政策诱变为主要动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及其在地理国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夏  李丹  刘小平 《测绘学报》2017,46(10):1598-1608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需要对所获取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以得到地理国情的时空分布模式、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形成地理国情信息和知识。地理国情监测生成的基础数据源,可用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城乡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空间智能决策分析,但目前有效的模拟分析工具还比较缺乏。笔者提出的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理论框架,耦合了地理过程模拟预测和空间优化,为上述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实用工具。为进一步方便与GIS进行无缝的链接,本文提出了基于ArcGIS插件的GeoSOS以方便进行高效的地理模拟分析。并以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研究为例,通过在地理国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模拟结果显示,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广东省优化开发区域在2020年其土地开发强度将超出规定的约束指标,并发现各区域均存在大量城乡建设用地占用生态保护压力等级高和较高地块的现象,而基于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双重约束的城镇化扩张能够在满足约束指标的同时获得更紧凑的景观格局。表明GeoSOS及其ArcGIS插件可以成为地理国情信息分析的有利工具,并给出了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的质量、完善性等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标准,以汉寿县城镇地籍数据建库为例,从数据准备、数据入库以及成果提交等方面阐述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研究了建库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同类建库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国情林地数据不包含实地面积小于400 m2的树木或四旁单排林,若仅利用地理国情的林地数据统计区域森林覆盖率,将对四旁树面积较大地区的林地统计结果产生较大误差。为提取区域内准确的林地覆盖与空间分布状况,本文借助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北京二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林地提取方法。首先,根据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将研究区按植被、道路、铁路、建筑用地进行地类划分,并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各地类的样本提取,通过可分离检验的样本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提取研究区内植被覆盖范围;然后,借助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使用叠置分析剔除误分、错分地类,得到区域林地的空间分布。试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林地覆盖率为20.3%,尚未满足北京新一轮林地规划需求;(2)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内林地面积占提取林地总面积的54.03%,说明在部分地区使用本文方法对地理国情林地数据进行补充是有必要的。通过将试验结果与遥感影像进行目视比对并结合外业调查结果发现,提取的林地空间分布情况与实际分布基本相符。本文为地理国情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结果可辅助区域的绿色发展规划,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以珠三角平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指数为0.70,等级为Ⅴ级,说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差异较大.按规划符合性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肇庆、江门、广州、惠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东莞,分级标准等级为Ⅲ级的仅有肇庆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