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可靠性理论出发,阐述了可靠性与精度以及权的关系,由测量上的可靠性,上升到哲学上的可靠性。指出:可靠性的哲学意义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一个人的可靠性与他的权成反比,权越大,其可靠性越低,却是不可缺少的;权越小,越可靠,虽然如此,但宜除去不用。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科,随着本身理论的发展和抽象化的加强,出现了许多应用哲学,如: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和管理哲学等等,它们都是哲学同本学科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地图学发展至今,地图哲学的产生也是必然的,地图学工作者在现代理论地图学中对此领域也作了许多研究,只是没有系统地提出这一分支学科的体系结构。作者试图阐述它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CH951039试论地图哲学/丁建伟(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地图/《地图》编辑部.—1994,(2).—6~10 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图3参9 地图制图学  相似文献   

4.
丁建伟 《地图》1994,(2):6-10
本文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文福 《测绘科学》2013,38(1):180-182
工程哲学是对工程的反思和工程造物的思辨,从而对工程造物的主体——工程师的素质提出了反身诉求。基于工程哲学的视角审视工程师的培养,反思工程教育则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测绘工程师培养现状,以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节点,从工程哲学的层面厘清了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哲学中的时空观,包括:哲学理论体系的时空界限、时空普遍联系、时空范畴、社会时空、社会形态时空和时空本体,在地理信息科学产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中层次性与尺度性、复杂性与开放性、连续性与阶段性、时间与空间相统一的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社会实践性与时空本体性的特点,旨在对当前的科学研究有所启迪和帮助,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作者把哲学中的实践观与认识论与测绘运筹学相联系,希望在哲学指导下,测绘运筹学的研究会理名深入,完善,成熟,并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测绘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哲学和地图本质特征之间的关联,探讨了地图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实现地图目的中起到的作用,尝试在通过地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探索道路上寻根溯源,从强化根基的角度使地图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由牛汝辰研究员完成的《名实新学——地名学理论思辩》一书(60万字)近日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 书是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本书所述的"名实新学"是在名实之辨的哲学基础上探讨地名的名 实关系、名实互动、名实规范、名实效果、名实规律、命名机理、更名得失、地名管理、地名文化等问题。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GIS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已然发展成为一个以领域应用为主的信息产业。纵观现今GIS技术的科研应用领域,大多数领域的应用都集中在具有很强空间属性的自然科学范畴中,而在同样需要时空属性支持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却为数不多。因此,为了增强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与时空属性相关的支持,研究GIS技术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综合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本文从社科领域GIS技术应用的现状研究着手,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所特有的丰富资源基础,阐述了中国社会科学综合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提供,并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方法论研究受到科学哲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从大量的该学科研究成果、工程项目和软硬件产品中提炼的案例中总结和归纳而来。本文在本学科的时代需求和国家前瞻布局的背景下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观和实用观,提出了研究中应该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其次,建立了方法论的结构体系,由地理信息本体论、六个科学方法和七个技术方法组成;再次,分析和论证了地理信息的本体特征及其与方法论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进入自媒体时代, 在地图上表现为制图用户向大众或地图爱好者转移, 地图的精确性不高、表达方式多样化。微地图是其中的一种, 旨在改善传统地图表达和大众地理空间认知的矛盾, 改进自媒体时代地图用户的主观信息表达, 突破传统地图仅从有限、规范化的角度和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表达的局限。首先, 针对微地图的3个特点, 在后现代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解释; 然后,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人本观、原型范畴论和去中心论等后现代哲学方法论, 对传统地图的空间认知、信息分类、制图表达等基础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重构, 形成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微地图概念框架;最后, 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地图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现代属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升华,对国土资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天,本刊以较大的篇幅刊登报告文学《永远的红树林》,介绍青年学者梁言顺和他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探索。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永远的红树林》将带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学活动的哲学三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工具要素。地图学实验研究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科学活动的方式之一,也应该具有以上基本属性。其中,主体要素是制图者和用图者,客体要素是地图,工具要素是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文章从哲学角度对地图学实验研究科学活动三要素进行解析,介绍了问卷调查、眼动实验、出声思维等目前常用的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并对眼动实验在地图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村落,是中国人的哲学与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与共的生存空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载体。  相似文献   

17.
地图学是一门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发展形成的科学,地图(地图集)是地图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不可或缺的,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首先,简要论述了地图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演进发展规律,以及地图集的特点;然后,从哲学角度分析与论述了地图是怎样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理世界"到"地图世界"的转变),人们是怎样利用地图进一步认识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图世界"到"地理世界"的转变),提出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由"感知的地理世界"到"重构的地理世界"再到"认知的地理世界"、指导行动并反馈信息的"双向"转变的认知模式;最后,论述了地图集作为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作用,举例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图集的快速发展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并阐明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地图集成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兴旺发达,地图集作为人们进一步认知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功能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我国新时期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针对遥感类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从遥感定义、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元素,并从遥感应用的时效特征挖掘时政元素.具体而言,从"遥远的感知"概念、"电磁辐射""尺度效应与时空异质性"以及"遥感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分析遥感内涵与哲学世界观、"物质—运动""整体—局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源泉。这个既熟耳又抽象的概念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然而信息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没有从哲学中先脱胎出来,倒是从通信工程中诞生和成长的。它是当今覆盖面宽广的新尖边缘科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信息科学的任务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及其获取、传输、检测、存贮、处理、控制和应用方面的原理与方法。同其他学问一样,信息论起源于生产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并指导未来。尽管它主  相似文献   

20.
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前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土地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视角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