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文中基于等高线综合的理论,通过制图综合对化简方法的需求分析以及小波方法的特性分析,提出利用小波高频分量滤波进行规则格网化简的等高线综合方法,并使用扩展的开方根选取规律公式确定小波变换层数及化简阈值。以切割较为破碎的中山地貌的1∶5万比例尺等高线,利用文中方法进行化简和等高线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能够体现等高线制图综合思想,避免因对等高线直接操作而产生的线相交问题,并在几何精度与地形特征保持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B样条小波的等高线数据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样条小波的变换特征,本文研究了地貌形态的自动综合过程中等高线的数据简化问题,提出了基于B样条小波的等高线的数据简化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述方法对等高线进行数据简化,方法简捷,精确度高,而且能够保留原等高线的形状结构特征。因此,基于B样条小波的数据简化对地貌形态自动综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胡菡  陈春华  孙霞 《地理空间信息》2014,(2):142-144,155
从制图综合的约束条件着手,针对等高线的自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等高线综合算法的比较方法,制定出一套等高线综合方法的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实验,从几何约束、拓扑约束、结构约束等方面验证了这套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龙毅  曹阳  沈婕  李雯静  周侗 《测绘学报》2011,40(3):379-385
传统制图综合中针对水系、地貌等不同地理要素的分治策略,往往导致综合后要素目标之间在空间与语义上的冲突.考虑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提出一种等高线簇与河网协同的制图综合方法,即利用两种要素目标顶点在约束D-TIN描述下的空间邻近关系,并通过提取和组织谷地等高线弯曲段数据,构建两要素有效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将等高线按所...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等高线综合是制图综合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将3维Douglas-Peucker算法应用于等高线综合,是从真3维的角度提取等高线上的特征点.首先根据等高线上高程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采用空间线规则排序方法组织空间点;引入了全局孤独指数解决综合过程中等高线之间的空间跳跃问题;然后通过空间内插引绘综合后DEM的等高线,从而实现等高线的自动综合.初步实验表明,采用3维Douglas-Peucker算法的等高线综合,从全局上保持了主要地貌形态并抑制了破碎的微地貌特征,具有良好的综合质量和制图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文达  贾建红 《北京测绘》2010,(3):22-24,30
等高线自动综合在制图综合中占重要地位。等高线综合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单根线综合,其方法已基本趋于成熟,本文特对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认真的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二是成组等高线的综合,本文重点介绍了构建三角网、三角网渐进式简化。  相似文献   

7.
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是计算机辅助制图领域中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任务。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等高线形状结构特征的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新方法。研究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顾及了地貌形态特征,能够对等高线图形进行客观、有效地概括。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制图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顾及图斑原有拓扑关系的化简方法。通过对图斑数据进行拓扑构建,将对图斑的化简转化为对共享弧段的化简;同时对弧段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弧段采用相应的化简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保持图斑化简前的形态结构,并保持图面整洁,符合地图制图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Nobuo  NAGAI  万晓 《地图》1990,(1):29-31
本文论述了利用国土地理院(GSI)的数字制图数据来进行等高线的综合。我们用一种简化法和三种光滑法进行了试验,得到一些成果。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得到实用的等高线,对于方法的确定和参数的固定则需要更多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等高线树和Strip树的等高线拓扑一致性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树和Strip树的等高线拓扑关系一致性化简算法,该算法可完全确保等高线在化简后不会发生自相交和相互间的相交,且化简后的等高线顶点集合是化简前等高线顶点集合的子集。  相似文献   

11.
等高线是地貌形态表达的重要手段,具有几何与地理双重信息。单纯从长度、面积等几何度量信息出发而设计的等高线化简算法,显然无法满足正向地貌等高线图形化简中,依据谷地包含关系,由细部到整体,逐级删谷扩脊等特殊要求。鉴于谷地弯曲及其层次结构信息是人们进行等高线图形化简的基础,文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剖分思想的谷地弯曲识别及结构化方法。该方法以数学弯曲作为剖分单元对等高线进行剖分,并在对剖分单元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实现了谷地弯曲的识别,构建了谷地弯曲层次嵌套关系树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谷地弯曲及其结构化信息指导等高线图形化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进制小波在等高线数据简化中的应用 ,提出了基于多进制小波的等高线数据简化过程中边界处理方法 ;结合二进制小波 ,利用多进制小波变换可得到多细节、多层次的等高线简化数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多进制小波在等高线数据简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多进制小波的等高线数据简化过程中边界处理方法;结合二进制小波,利用多进制小波变换可得到多细节、多层次的等高线简化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要素化简在制图表达与综合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然而,经典化简算法多针对单独线要素进行处理,缺乏对该线要素与周边线要素之间整体空间关系的考虑,并且,存在计算结果生硬(D-P算法)、局部极值点缺失,特别是在曲度较大之处出现相交异常(L-O算法)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算法,建立线要素全局化简方法(LGSM)和矢量位移、面积位移等5类评价指标。采用等高线、河流和道路3类线要素实际数据进行了试验,充分检验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其处理结果符合开方根模型规律,降低了曲线复杂度,在保证全局空间关系不变条件下,不仅更好地保持了曲线整体形状特征,而且光滑美观、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在建筑物多边形化简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居民地图形化简的一个方面--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提出一种在与地图比例尺相关的动态栅格和矢量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模型支持下,综合利用数学形态学和神经网络支持下的模式识别的化简方法.在Visual C 环境下实现基于此方法的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在保持街区的形态特征上效果明显.这种方法将制图综合知识融入图形化简操作之中,是自动制图综合智能化的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启发式内插等高线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局部内插方法。首先利用Douglas-Peucker算法提取等高线的特征点,根据特征点判断等高线之间的相似性程度,找出导致等高线出现异常的特征点;然后将相似性程度很低的两条等高线自动分解为若干简单等高线再进行内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弯曲很大、马鞍型地貌等复杂等高线的内插问题。算法已经在以Microstation为平台的数字制图系统中实现并逐渐实用化。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启发式内插等高线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局部内插方法。首先利用Douglas—Peucker算法提取等高线的特征点,根据特征点判断等高线之间的相似性程度,找出导致等高线出现异常的特征点;然后将相似性程度很低的两条等高线自动分解为若干简单等高线再进行内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弯曲很大、马鞍型地貌等复杂等高线的内插问题。算法已经在以Microstation为平台的数字制图系统中实现并逐渐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等高线小波综合中的阈值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等高线小波变换综合的基本思想,给出了一个联系目标和初始地图比例尺的小波系数选取阈值计算公式,提供了一个等高线综合中小波系数选取的三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制图综合质量评价越来越受重视,对地图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线要素的化简算法进行质量评估变得十分必要。结合线化简算法自身的特点,从几何和语义两方面总结了线要素在化简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分析线要素化简应满足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对算法实施评估的评价指标,并选择水平中误差等三种评价指标对三种线化简算法具体实施质量评估。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讨论制图自动综合一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种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优缺点。笔者提出,采用模拟人类专家智能的方法,从二维的等高线输入数据出发,提取地貌结构信息,从而对等高线进行成组的综合,直接形成经综合的二维等高线输出数据,有可能获得较为简捷,效果良好的综合结果。在对这条技术路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问题,主要包括:对无序数字化等高线数据的整理、等高线上重要特征点的识别、正负向地貌特征的确定、谷地点的选出、谷底线的自动跟踪、谷地重要性的计算、谷间距的自动量算、对称谷地的寻找、综合后图形的生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