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各国针对水资源架构了不同的管理体制。本文梳理了各大洲主要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分析了水资源管理历史进程与趋势,总结了各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地方管理为主型、流域管理为主型、多部门管理型、集中管理型和非政府管理型等五种主要体制类型。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要转变管理目标,改革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能进行整合,实现更有效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结合国情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遥感与GIS支持下近十年中国草地变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动态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十年的变化情况,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十年来,我国的草地资源变化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表现为草地变耕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草地变为城镇交通用地在很大程度上与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有联系;草地变林地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草地退化集中于内蒙古、新疆、青海。草地变化虽然与自然条件有关,但人类活动对草地变化有很大影响。同时草地的退化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北方将产生不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图》1987,(2)
非洲是一个地域广阔的高原大陆,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不但景观独特,资源丰富,而且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日非洲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我国已与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和经济合作正在不断发展。为了增进对非洲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4.
草地调查是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调查成果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长期以来土地调查草地数据与林业调查草地数据存在冲突矛盾的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土地、草地及林业管理部门使用分类标准和调查数据的差异,并结合广西桂林阳朔县第三次国土调查,着眼于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探讨了草地数据的衔接方法,提出新时期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一些建议,为推进林草调查工作融合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GIS和RS技术,以LandsatTM为数据源,监测我国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我国草地总面积增加,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而且南北方有差异,南方的草地面积变化较小,北方草地面积减少程度大,这对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世界各国的地政管理体制也呈现出多种多样,虽然没有一种地政管理体制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国家,也没有两个国家具有完全一样的地政管理体制,但国际地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却有一些规律可循。总的来看,当前地政管理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体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问题。纵向管理体制亦是如此。如果说横向管理体制解决的是中央层次上如何协调不同门类、不同领域内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问题的话,那么纵向管理体制解决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从政策制定到实际实施过程中所牵涉到的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总的来看,现代地政管理体制正朝着既综合又分权的方向发展,日益将中观的土地管理推向微观与宏观。研究世界纵向管理体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分出几种模式,而在于通过理清各国地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土地行政管理的上令下达,提高土地行政管理的服务和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天然草地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上草地生物量是衡量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是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的重要依据。为了快速、准确、有效地估算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掌握其变化规律,以天山北坡天然牧场为研究区,分析其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研究区阴坡与阳坡不同的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含近红外波段),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在进行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生物量和多种植被指数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地形因子(阴阳坡)之后,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各植被指数的相关性系数显著提高;不同坡向,同一植被指数拟合精度差异较大;同一坡向,各个植被指数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比值植被指数(RVI)与阴阳坡草地生物量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精度均达到75%以上。利用植被指数建立的生物量估算方法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检测和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因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各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复杂多样。但各国普遍实行自然资源公有、收益共享以及"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制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兼具多重角色和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自然资源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与自然资源行政管理的各环节密不可分。国际上鲜见将土地、矿产和林业等各门类资源与资产管理相分离,且将资源与资产各自集中到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5~17世纪,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探索时代,或称“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资助的船队扬帆远航,穿越浩瀚的大洋,开辟新航路,寻找新资源和新市场.经过300多年的探索,欧洲人开辟了欧亚大陆之间的新航路,发现了与旧大陆隔绝亿年的美洲和大洋洲,建立起完善的贸易网络和庞大的殖民帝国,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4):321-326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世界森林的数字地球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述彭  程维明 《遥感学报》2001,5(5):321-326,T001,T002
介绍中国风云气象卫星FY-1,FY-2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全球森林资源的分类监测。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全球森林资源再分配的新战略。以全球观点,分析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特色及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评价21世纪中国森林数据库与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资源外交寓于国际地缘政治的长期博弈之中。地缘政治是一国对外交往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内线周边和外线外围的地缘关系分析,总结了中国资源外交地缘政治的总体态势和潜在风险,并试图提出我国资源外交的基本思路。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的资源外交包括内线地带和外线地带两个层次:内线由接壤的邻国以及接近的近邻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依托地带;外线由涵盖美洲、欧洲、非洲和澳洲大陆的资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腾挪空间。在这两个层次上,我国的地缘风险主要来自其他大国的地缘战略遏制、“走出去”战略的地缘选择权旁落、资源通道和贸易路线受制于人。要突破这些地缘限制与束缚,我国的资源外交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清内线、外线战略方向的轻重缓急,以周边关系为首要、以大国关系为关键、以发展中国家关系为基础,积极拓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空间,有序扩展资源合作领域,坚定维护国家资源权益。  相似文献   

14.
草地资源调查中盖度具有较为直接的代表性,目前对盖度的调查以人工实地调查为主。针对大区域的实地调查投入大、周期长等问题,本文以Landsat 8、ASTER GDEM影像、地理国情普查中草地图斑及134个实地样地调查数据的盖度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提取坡度数据、选取74个实地样点盖度调查数据及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建立相关模型,对研究区的草地资源的盖度进行反演,形成全域草地盖度灰度值图斑分布图。对60个实地调查的样地盖度与反演盖度进行误差分析,最终显示反演盖度与实地盖度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全球矿业经济继续下行,但全球矿业政策和管理的改革仍按既定方向和节奏进行.近30个国家计划通过、正在通过或已经通过修改矿法,对本国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调整.非传统矿业国也借助矿产资源的新发现,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希望推动经济新的发展.许多国家为增加本国的矿产资源收益,纷纷提高资源税费.在放宽外资投资矿业的准入条件的同时,对矿产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草地资源调查方法流程繁琐、效率较低、多人协同能力较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安卓手机的草地信息协同采集系统架构,设计了位置获取、地图显示、采样规划、信息采集、数据展示、报表生成、数据同步等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并应用Java语言开发,完整实现了系统各项功能。在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的野外考察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草原监察和科研部门对于草地资源调查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disaster-pron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urrently,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mechanism in China is mainly based on single disaster types and is implemented by different ministries and divisions in single administrative regions. Subsequently,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including data, services, materials, and human resources, cannot be shared and used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idea of an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and a business system of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a Chinese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 of Systems (CNDRSS)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 CNDRSS framework aims to achieve data sharing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ifferent disaster-related ministries/institutions by providing one-stop services for all phas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linking together existing and planned disaster-related business systems and observation systems. The key technologies use federated databases and a web service to integrate multiple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s among different ministries/institutions and a sensor web to integrate airborne, space-borne, and in-situ observations through the web service. These event-driven focused-services connecting the various observations, processing, and mapping process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omplex disaster-chai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