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动力之源。但近几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渐扩大,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采用Arc GIS的IDW法模拟和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并总结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缩小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和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分析与EDSA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1991年-2009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5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及河西经济区内部差异是甘肃县域经济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发达的河西经济区及欠发达的陇南经济区和南部民族地区,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3.
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相结合,借助OpenGeoda1.0和ArcGIS9.3,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6~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区域经济初步表现出"二元结构"发展特征,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高值区辐射效应较弱,极化作用显著;"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中初步显现。着重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2005—2014年的青海省县域人均GDP数据,从时空的角度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青海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青海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加强,县域经济联系愈加紧密。(3)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作用明显,逐渐形成了"HH"和"LL"的空间分布格局。"HH"的聚集范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等的海西区域,"LL"的聚集范围为玉树县、达日县等的海南区域。然后,从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区位、空间邻近效应分析影响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结合空间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詹长根  吴艺  谷兴  王璐行 《测绘科学》2016,41(10):93-99
针对已有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多缺乏空间视角的现状,该文采用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及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以2003—2013年湖北省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从时空视角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有所减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趋向于集中分布;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地区,与周围县市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空间格局演化幅度较大,形成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核心、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鄂西地区始终为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统计分析的应用中,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对空间自相关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邻接关系和空间距离的两大类共计14组空间权重矩阵,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计算全局和局部两种空间自相关指数,研究空间权重矩阵对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阶车矩阵比二阶车矩阵能更好地度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发生在边界直接相邻的区域之间,空间依赖效应从邻域不断向外辐射的现象不明显。2)合理应用空间距离矩阵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设定阈值距离d,当40 km<d<50 km时,河南省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由郑州市以及围绕郑州的环形区域共同构成了河南省唯一的大面积高GDP值聚集区域,省会城市的经济外溢现象明显;豫东北的鹤壁市和新乡市为低GDP值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Arc GIS 10.2及Geo DA软件对甘肃省2001~2013年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甘肃县域经济的差异在逐年增大,2011年后呈现急剧增大的趋势;在空间上县域经济总体有显著的聚集态势,局部空间分析发现,甘肃省县域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的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分解分析来看,分区内部差异略大于分区之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状,该文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分析了2005-2017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因子合理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子和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①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由珠三角地区向外围逐渐降低;②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珠三角地区对其他区域的极化效应减弱,溢出效应增强;③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重心由西南方向朝东南方向移动,东翼、西翼、山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铁路密度是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Nich指数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速率的差异,并采用冷热点分析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县域经济差异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周边县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冷热点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济源市为核心的西北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经济基础、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306个县域单元2004—2019年的经济发展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县域经济变异曲线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呈“逐步扩大—波动缩小”的演变趋势;(2)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3)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热点区主要集聚在流域北部的鄂托克旗和东部的新密市等县市,而流域西部则多为冷点和次冷点区域,空间分布重心由东北向西南偏移趋势显著;(4)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储存丰度、经济发展机遇和政策制度导向是影响县域经济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