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面激光扫描仪设备坐标系是正交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工程测量坐标系是用高斯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达和研究三维实体的,不是严格正交的,用刚性三维坐标变换模型解算坐标转换参数,存在模型误差。因而本文提出了刚性化模型,顾及了归算和投影变形,以及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等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并在扫描区距离不同中央子午线的情况下,验证了刚性化模型可以有效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点云坐标转换后的精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拼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整合,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平差参数选择的不同,数学模型在形式上的不同,坐标转换参数解的不同,扫描坐标转换后坐标的不同以及精度的差异,可以使用扫描转换的平面点位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和空间点位中误差(三项误差)来评定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扫描定向标靶和连接标靶的工程测量系坐标和扫描坐标系坐标是后视定向的基础,两个坐标系坐标的精度直接影响点云定向和坐标转换的质量。而快速点云定向是指应用两球和一垂线实现点云定向。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靶中心扫描坐标拟合,点云定向参数平差计算、点云定向精度统计分析等。通过对点云定向工作的精度评价来分析理论精度与实际精度的区别。事实证明,快速点云定向模型对于减少野外工作量,丰富定向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虽然具有分辨率高、准确度高、效率高等特点,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影响三维激光扫描精度的因素。文中详细分析扫描距离、物体表面材质、控制网、标靶测量精度、光斑大小、扫描点间距、点云拼接精度、全反射物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对三维激光扫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对以上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特殊定位硬件装置和七参数坐标转换算法,对每个扫描测站点云利用最近的隧道控制点进行绝对定位,将多个隧道扫描测站数据不经过拼接就统一转换成隧道控制测量坐标系坐标的方法——点云绝对定位法,并应用误差传播理论和相应数值模拟计算对该方法的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估和重要误差来源分析。最后得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获得的隧道扫描测量成果可以满足城市地铁测量规范对竣工测量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误差传播定律反映了直接观测量的中误差对间接观测量中误差的影响,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点云数据本身的精度和后续处理的精度与可靠性对各种工程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基于此,将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定律应用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上,分析了点云数据的误差来源及传播规律。采用点云数据实例演示了提高点云数据处理精度的过程,通过实例实验进行高压塔数据的配准,验证了ICP算法的可行性以及误差范围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宇 《测绘科学》2023,(8):111-118
针对运营隧道检测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移动激光扫描难以获取绝对坐标系下三维点云数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顾及靶标控制的高精度隧道移动扫描方法。并将三维激光扫描仪、惯导、里程计、倾角仪集成为自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利用倾角仪静态测量姿态角约束惯导数据,结合控制点坐标纠正测量线路轨迹,生成绝对坐标系下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与组合导航对比以及现场实验验证,该方法绝对定位点位偏差可以控制在0.06 m以内。研究方法解决了隧道场景绝对定位难题,有效避免了由于卫星信号遮挡隧道移动扫描点云明显变形和误差急剧变大等情况,为轨道交通隧道三维显示、病害检测等后续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目前测绘领域的新技术之一,具有非接触测量、采集速度快、数据精度高等特点。它是继GPS后的又一项测量技术革新。本文以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为例,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一新建环城路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实地三维扫描,详细地介绍了点云数据拼接、坐标转换以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生成道路图的整个过程,并进行两种数据的精度分析,对比得到其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和点云的拼接方法,给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控制测量相结合的坐标转换,从而获得扫描目标的当地坐标,并对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不同测站获取的点云都是在各自的仪器内部坐标系中,为了获得扫描对象的完整的点云,需将各测站扫描的点云要转换到一个统一坐标系中。本文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建模方法研究,对学校廊道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将各测站扫描的标靶进行中心提取,并对多测站点云数据进了行基于标靶的配准。  相似文献   

11.
InSAR系列讲座5:InSAR系统中的误差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祥 《四川测绘》2005,28(2):92-95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五篇,本文介绍InSAR高程与形变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对主要误差源(干涉相位、基线参数和地形数据)推导出误差传播模型。此外,还将讨论地形数据误差对干涉形变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伯龙 《北京测绘》2020,(1):108-112
观测值精度指标的表达通常有中误差、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对于比较不同精度的观测数据,由于定义和计算原理的不同,它们在反映测量时存在一定差异,且与样本数据的数量(即样本容量n)存在较大的关联。以不同精度的仪器出来的实验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设计了相关计算程序,在粗差检测与剔除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不同精度指标与样本容量的关联性。实验证明,n=8~12时,精度指标中误差、或然误差、平均误差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误差熵不确定带模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熵的极值定理和引入误差熵的概念 ,首次提出了误差熵不确定带模型。该模型与以往的误差模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置信带,而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与置信水平无关的不确定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悬索桥基准索股是主缆架设的重要部分,基准索股垂直度测量主要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而大气垂直折光差是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本文以等影响原则为前提,对差分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利用基准点已知信息,对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大气垂直折光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基准索股垂直度测量的精度。上述方法能够满足主缆架设精度要求,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为类似桥梁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传递误差、基于中误差的DEM误差模型及其主要问题、DEM误差分布实验和DEM内插误差新认识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DEM误差研究的主要进展,用"中误差"讨论DEM传递误差是建立在测量误差传递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沿用"中误差"来讨论DEM内插模型逼近误差和DEM整体误差却缺乏理论依据。DEM误差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实验对DEM中误差评价法所应具备的随机误差性提出质疑,却可以用基于逼近理论的DEM内插模型来解释,说明用逼近误差理论研究DEM内插误差的途径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GIS中手工地图数字化中的数据误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各种分布检验,认为数字化数据误差可能服从p≈1.6的p-范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数据误差处理的p-范平差,并与最小二乘平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GIS中曲线误差的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描述曲线整体误差的随机过程模型.用过程的数字特征函数定义了曲线的局部误差指标.用过程的积分定义了曲线的局部和整体误差指标.阐述了各指标的概率意义与几何意义.设计了过程模型的数字化试验,并提取了过程的样本曲线。通过对样本曲线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各误差指标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8.
Some theory problems affect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fluence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errors of stochastic and functional models is pointed out as well. For choosing the best adjustment model, a formul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tures existing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model error,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formula, 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selecting the best model of adjustment system is given.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Geospace Environment and Geodesy,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No. 905276031-04-10).  相似文献   

19.
Some theory problems affect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fluence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errors of stochastic and functional models is pointed out as well. For choosing the best adjustment model, a formul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tures existing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model error,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formula, 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selecting the best model of adjustment system is given.  相似文献   

20.
模型误差平差补偿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精度数据处理中,模型误差是不可忽视的。针对模型误差,简单介绍了模型误差补偿的四种方法。通过某一实例四种方法的补偿比较发现在此例中最小二乘方法补偿效果最好,并分析解释了半参数法在此例中不适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