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芳  巩现勇  杜佳威 《测绘学报》2017,46(10):1645-1664
地理信息的综合处理是当今空间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本文主要评述了地图制图综合的研究进展,包括地图制图综合知识的分类与获取、算子与算法、质量评价、过程建模与控制等方面的主要方法。对大数据背景下制图综合进行了思考,提出制图综合应在研究对象、观念和方法上转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的GIS专题数据综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GIS专题数据综合知识的分类体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将综合知识形式化为综合规则,并分析了GIS专题数据综合规则体系的形成模式;用实例分析比较了运用规则和不运用规则产生的不同综合结果,并以此进一步体现围绕特定应用专题的专题知识对专题数据综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符合地图综合自动化特点的地图综合分类方法,给出了GIS环境下的地图综合过程的模型,并与传统方式的地图综合进行了比较,以期对GIS中的地图综合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持续更新是制约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而变化信息的获取是空间数据持续更新的基础。将不同时相多尺度地图面目标基本变化类型归纳为出现、消失、扩张、收缩、移动、旋转、分裂、合并和先分裂后合并等9种,并分别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和描述。进而顾及制图综合操作产生的不同尺度地图中同名面目标表现的"伪变化",利用4交差拓扑关系模型区分真实变化和制图综合引起的几何差异。最后,采用1∶2 000和1∶10 000比例尺居民地地图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变化分类、描述及判别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符合地图综合自动化特点的地图综合分类方法,给出了GIS环境上的地图综合过程的模型,并与传统方式的地图综合进行了比较,以期对GIS中的地图综合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图综合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应用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空间数据和空间知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地图综合智能体的组织方法,以便解决知识推理和算法模型的集成问题。在介绍了常用的知识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综合知识获取的智能增强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空间知识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杭宇  闫浩文  马磊  康路  禄小敏 《测绘科学》2019,44(10):117-121
针对微地图中手绘地图线要素转折点信息冗余,影响其传输、存储与渲染效率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头/尾断裂分类规则的手绘地图线要素综合方法。该方法根据手绘地图线要素转折点具有重尾分布的特征以及分形理论中局部图形与整体相似的原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综合方法中要素的取舍过于依赖制图人员经验,导致综合结果容易出现失真和偏误的问题,实现了微地图中手绘地图线要素的综合与化简。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头/尾断裂分类规则,可以在多细节层次下,较为合理地为手绘地图线要素的转折点进行分类选取,且选择保留的少数头部点能有效保持原有线要素的几何特征,从而提高了传输、存储与渲染手绘地图线要素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制图综合的知识表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知识表示方面分析了制图综合的理论,介绍了地图综合的知识表示和地图综合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基于规则和模型的制图综合知识表示和数据组织形式,提出了制图综合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兵棋地图是对战场环境各要素及其对作战行动影响规律的客观描述,构建兵棋地图概念模型能够促使军事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对同一问题的统一认知。首先,分析了军事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形式化描述方法;其次,提出了战场环境仿真概念模型,据此构建了兵棋地图概念模型,并对概念模型中的两类元素和三种交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利用UML对兵棋地图概念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0.
1∶5万地图数据库的计算机综合缩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讨论了实用化地图综合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从软件开发角度讨论了地图综合系统功能的层次化划分及在软件中的圈层式结构组织,地图综合操作环境的建立,综合规则的形式化表达,综合算子的设计与软件实现。结合1∶1万到1∶5万数字地图综合及更新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The automation of map design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both researchers and designer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 main problem in automation is the quantification and formaliz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cess to be automat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lization of some steps in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p design and demonstrates how the Shannon information theory (Shannon and Weaver 1964) can be used to compute an evaluation index of a map, i.e., a parameter which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p. Throughout this article, the term "information" is mostly used in a narrow sens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is restricted to the syntactic level of cartographic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map entropy computations are identified and elaborated on. A special class of map information sources are defined and termed "orthogonal map information sources". Further, a strategy to consider spatial properties of a map in entropy computations is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ome examples demonstrate how the channel capacity and other entropy related measures can be computed and used to control automated processes for map design or map ge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ligent system for automated map generalization requires formalization of cartographic principles that are, in many cases, only intuitively understood. Formalizing these principles requires acquisition and re-expression in the form of semantic nets, frames, production rules, or similar formalization methods. The various techniques for cartographic knowledge acquisi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on a theoretical basis; however,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his paper reports on empirical acquisition of cartographic knowledge by reverse engineering; that is, on trying to recapitulate decisions made on published documents or maps. The work is based on a computer-assisted multi-scale inventory of the Austrian National Topographic Map Series. Queries of the relational database, within which inventory data are stored, lead to the formulation of prototype production rules for modifying map symbols during automatic scale changes. Components of map generalization expressed in such rules include the selection behavior of settlement, transportation, and hydrographic objects, and the degree of simplification of settlement domains and building clusters. The acquired cartographic knowledge reveals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map elements and the changes in these relations that occur with scale transition. These insights can guide subsequent knowledge refinement using other acquisition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in addi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y which other topographic map series may be compared at multiple scales.  相似文献   

13.
等高线小波综合中的阈值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等高线小波变换综合的基本思想,给出了一个联系目标和初始地图比例尺的小波系数选取阈值计算公式,提供了一个等高线综合中小波系数选取的三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中等别图的自动制图综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汇总项目的实践,阐述了Arc/Info环境下的农用地等别图省级汇总过程中专题要素的制图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无级比例尺矢量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与方法,研究了城市道路网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概括了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过程中要素选取的"取舍"原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网分类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同级别城市道路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实现了将各级别城市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为城市道路网无级比例尺信息的内容选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无级比例尺矢量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与方法,研究了城市道路网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概括了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过程中要素选取的“取舍”原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网分类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同级别城市道路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实现了将各级别城市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为城市道路网无级比例尺信息的内容选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7.
点状要素群是地图综合过程中必须处理的信息,文中分析了已有的点状要素群的分类方法,结合地图综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考虑点状要素群同其它要素关系的分类方法,通过建立点状要素群外轮廓线的方法结构化点状要素群,并用于点状要素的选取。  相似文献   

18.
以SDI领域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体用户偏好与制图知识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多领域用户偏好模型的定义、分类和获取途径,着重阐述了基于用户偏好模型的制图综合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有地图综合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级批量综合功能的研制。以1∶5万居民地图层数据的综合处理为例,分别从建筑物目标的剖分、特征参量定义与计算、综合操作决策与实施、综合控制规则建立与表达4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构建"特征诊断→行为决策→操作执行"的完整技术链条。结合样例数据对提出的技术设想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地图综合对象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地图综合的自身规律,分解了地图自动综合问题。同时,在分析已有地图综合算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具有完备性的地图综合算子集合,讨论了算子的关联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