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22—24日,由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论坛的主题为"地理信息支撑可持续发展",从地理信息服务于2015年后发展议程、可持续城市与人居、气候变化和减灾、利用科技创新衡量和监测发展、跨国跨地区合作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地理信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议题。  相似文献   

2.
正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即将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这个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一时引进举世的瞩目,成为全球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朝圣"之地。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之所以能落户德清,缘于早在"十二五"初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就与德清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形成了公益性保障与地理信息产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在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泛在测绘与位置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快捷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资本融合势头迅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形成了公益性保障与地理信息产  相似文献   

5.
国家全球战略急需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如何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高效生产全球DEM已经成为我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本文研究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框架下基于DSM生产DEM的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结合目前已有的国产软件,开展滤波及编辑等生产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本次研究,为工程基于DSM数据开展DEM的生产探索了方向,为更好地完成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引言 当前,在"数字地球"时代,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服务业中迅速崛起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对地理信息研究大多倾向于发展概况的介绍和GIS技术的研究,而从经济学竞争发展战略角度对国内地理信息研究还较少,但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国内地理信息行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对之进行SWOT战略分析,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地理信息产业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比对,看到自身发展优势、找出劣势和不足、寻找潜在发展机会和规避外在市场威胁因素,探究在当前背景下解决策略.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更好地制定自身生存和发展竞争策略,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走出亚洲,服务全球.  相似文献   

7.
随着3S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成长性最好、产业链最长、拉动效应最强的朝阳产业,成为国家城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善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迅速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要素整合和资源共享,已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园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全国呈现燎原之势,成为提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由"测绘大国"向"测绘地理信息强国"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2022年的钟声敲响,我国"十四五"规划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放眼展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一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趋势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整合统计地理空间信息,联合国成立了统计和地理信息整合专家组,目标是推进全球统计地理空间框架的实施.全球统计地理空间框架为各国提供了通用的标准和方法,以促进统计和地理空间信息的整合,并提高了结合空间信息的统计数据的可用性,让统计更好地服务于决策.本文介绍了构成统计地理空间框架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国际经验,并分析了国内实施框架的基础条件、有利因素和困难.建议国家统计局在今后的普查和统计调查中,参照全球统计地理空间框架原则,加强统计和地理信息的整合,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转型升级服务发展大局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不断提出了新要求,《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提出,"十三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要打造由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五大业  相似文献   

11.
王磊  李长辉  邢汉发 《测绘通报》2012,(Z1):550-552,562
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扩展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地理实体信息作为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的基本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整合和集成资源是政务信息化管理的大势所趋。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对地理实体化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与实际生产技术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2014年514期)以"China:Open access to Earth landcover map(中国——开放共享全球地表覆盖图)"为题,报道了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研制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Globe Land30)发布并共享的消息。报道指出,该数据产品将在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力地推动对地观测和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7日,"首届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行。论坛期间,举行了"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和"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典礼。这标志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迈入军民融合、政产学研用协同并进的快速发展模式,标志着"智慧中原"建设有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发布的《加拿大地理信息环境调查和经济价值研究报告》,预测了开放地理空间数据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地理空间数据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的总贡献估计为207亿美元,或占2013年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的1.1%。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所有类型的数据开放后,将为全球经济贡献3万亿美元。研究发现,2013年,加拿大传统定义的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包含  相似文献   

15.
"数字本溪"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以本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设而成的,文章详细阐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苏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数字苏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它为苏州全市各种信息提供统一的、标准的地理空间数据平台,在信息资源按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共享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苏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设计与实现,并指出了该数据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思想与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巨  刘波  葛静  钱敏 《测绘科学》2004,29(Z1):136-138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该建设工程是"数字江苏"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它为全省各种信息提供统一的、标准的地理空间数据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技术设计思想,并汇报了整个数据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龚强 《东北测绘》2013,(5):1-4,8
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其同步发展或紧随其后。目前,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和未来技术的代表云计算正在迅速兴起,全球各大IT公司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抢占制高点;我国也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科研先行,政府推动,企业参与,风起"云"涌的态势。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密切协作,有力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界需要了解国际国内云计算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其同步发展或紧随其后。目前,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和未来技术的代表云计算正在迅速兴起,全球各大IT公司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抢占制高点;我国也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科研先行,政府推动,企业参与,风起"云"涌的态势。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密切协作,有力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界需要了解国际国内云计算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国产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为适应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对海量遥感数据处理规模化、产品生产业务化和数据生产高效智能化的迫切需求,PixelGrid系统实现了从大规模影像联合区域网平差到DSM、DEM、DOM的快速自动化处理,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