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土石方断面测量工程中,主要的工作是绘制横断面图,计算断面积,计算工程量。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既费时费力,不易修改,且绘图精度和成果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手工处理方法的问题和不足,利用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开发了"土石方断面测量工程量计算系统"。轻松实现断面数据的输入、修改、查询、删除等操作,系统根据断面数据自动生成断面图、计算横断面积和工程量,断面图及工程量成果可以方便的输出、打印或保存。  相似文献   

2.
针对道路测量工作的需要,服务道路测量前期工作,介绍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探讨RTK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大比例尺带状地图绘制、道路的纵横断面放样、土石方计量和道路的中线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工程中土石方工程量测算是一项较重要的工作,是计算工程造价,选择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断面法计算缺陷,推导改进公式,提高了断面法计算精度。结合工程特点,分别采用方格网法、断面法和数字地面模型(DTM)法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通过对三种土石方算法的对比分析,细化了土石方算法的适用条件,解决了工程中精确、快速、高效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平行断面的土方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非平行断面的土方量计算石世云(北仑电厂工程建设公司315800)一、问题的提出土方量测量是在土石方施工中经常要进行的工作,它关系到施工进度的掌握、工程量的计算和资金的结算。如何快速准确测量计算不少文章都有论述。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断面法,方...  相似文献   

5.
从无人机数据采集出发,使用固定翼无人机TP2000型作为摄影平台,对成都至昆明铁路复线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至越西县施工段施工便道进行了勘测,通过三维建模、断面输出、平均断面计算,最终计算得到施工便道开挖土石方量,阐述了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大高差铁路施工中的独特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工程土石方量计算中的等高线法、断面法、方格网法以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讨论它们的实用范围、测量条件并进行精度分析,进而找出存在问题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AutoLISP语言,TurboC语言,QuickBASIC语言编程,在微机上进行线路上土石方量计算及测量纵横断面绘图的软件设计与处理方法,以及该软件的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土石方计算的几点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测量中,测量土石方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但在计算土石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一种常用的土石方软件系统来计算土石方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土石方计算工程的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因而选择基于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土石方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例与其他常用土石方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土石方计算中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工作流程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土石方测量中快速、准确和安全计量的需求和采用传统方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外业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土石方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外业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等难题。以实例介绍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土石方测量中的应用过程,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得出土石方量,分析了测量精度。实验证明,该方法可达到相应国家规范的土石方计算精度要求,且快速安全,避免了大量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员安全保障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Delaunay三角网的并行构建算法负载均衡性不高、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该文在综合逐点插入算法和分治算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elaunay三角网并行构建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动态格网剖分点要素集,从而得到若干点要素子集;然后根据点要素子集数量初始化线程池,每个点要素子集由一个线程按照插入点法构建Delaunay子网;当所有线程完成子三角网构建,最后使用逐点插入法合并所有子网,从而实现所有点要素的Delaunay三角网构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的负载均衡性好、运行时间少、加速比高,具有较好的构建效率,而且构建结果满足Delaunay规则。  相似文献   

12.
严新生 《测绘科学》2011,36(1):63-64,83
采用RTK/水准确定两套坐标转换模型时,RTK测量的精度限制会降低模型精度.本文经推导论证,通过高程异常模型定位粗差,隔离粗差后可有效提高转换精度.最后通过工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该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GPS、SLR和DORIS三种不同手段的各自定轨精度问题,本文基于不同的轨道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以JASON-2卫星为例,分析了姿态模型误差及其对定轨精度的影响,分别讨论了GPS、SLR和DORIS的定轨策略和定轨精度,并基于轨道评估结果进行了轨道叠加。基于实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JASON-2卫星姿态模型误差对DORIS、GPS和SLR轨道影响分别为0.040、0.036和0.033m;DORIS定轨结果优于GPS和SLR,SLR定轨精度最差;基于SLR验证和轨道重叠结果加权,对GPS、SLR和DORIS轨道进行轨道叠加,其精度一致,通过与JPL轨道比较,其径向精度为2c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应用ArcGIS对地铁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地面沉降进行3维可视化模拟及预测。并通过与传统估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地铁施工风险评估提供直观及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于金池  葛建  侯勇涛 《测绘通报》2019,(12):87-90,115
针对强震仪与GPS各自的优点与缺陷,以2016年意大利Mw 6.0级地震为例,探讨了利用Kalman滤波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实时监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瞬时地壳形变的可行性与优势。Kalman滤波获取的位移波形以GPS数据作为整体趋势,细节部分用强震仪数据进行描述,融合后的位移波形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和细致地描述地震引起的地表动态形变;与此同时,Kalman滤波位移波形也能够准确地探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同震永久阶跃;Kalman滤波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在低频部分与GPS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密度相似,在高频部分与强震仪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密度相似,表明Kalman滤波结合了GPS与强震仪各自的优点;交叉小波分析表明,Kalman滤波获取的位移波形与GPS、强震仪数据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小波相似值均在0.8以上。以上结果表明,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可以结合二者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陷;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可以有效探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瞬时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多种精密卫星钟差加密方法,以IGS提供的GPSweek 1421周第2天的2号、11号、21号和28号卫星的30s间隔的精密卫星钟差为基准,然后以从中提取的15min和5min间隔的钟差为例,将其用内插或拟合等不同方法分别加密到30s,将加密结果与30s间隔的精密卫星钟差基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样条函数内插法精度较高、较可靠,拟合法精度较差,在个别历元处,内插或拟合卫星钟差的误差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王群  上官明  张志伟  胡伍生  于先文 《测绘科学》2021,46(3):110-116,175
针对建立区域加权平均温度线性模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将ERA5再分析数据和无线探空数据结合的方法,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单因子和多因子模型,实现对江苏及周边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建模。对于有探空站点分布的ERA5格网区域,利用探空数据对ERA5建立的线性Tm模型进行修正,对于无探空站分布的ERA5格网区域使用江苏及周边区域整体修正系数对Tm进行修正。根据2018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单因子模型精度与之相当甚至略优,建立双因子模型的精度提高最大可达10.52%,证明了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无线电探空建立江苏区域Tm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从计算几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斑合并(聚合和融合)方法。图斑聚合采用缓冲区合并的思想,可以有效地合并"桥梁"区域,并保持图斑的自然弯曲形态;图斑融合通过骨架线剖分小图斑,以共享边和地类为共同作用因子,将小图斑逐个合并到原始图斑的拓扑相邻图斑中。此算法有效地维持了图斑边界的自然弯曲,并顾及了图上显示地类的父类整体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T/P测高数据反演了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潮汐参数,构造了CSR3.0、FES95.2和T/P反演的海潮模型改正下的海面高时间序列,通过海面高变化曲线及功率谱的比较确定了利用测高数据发现的海平面季节内变化主要是潮汐模型误差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赵斌 《测绘科学》2007,32(1):150-152
GIS中大量用户的交互都要通过用户界面完成。本文在分析了GIS中传统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柔性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它建立了面向对象的GUI模型,使用基于消息的松散耦合方式对界面进行控制,通过界面元素配置解决了界面的可组织性,界面元素定制解决了界面的可扩充性,实现了界面的柔性。最后通过实践,本文给出了柔性图形用户界面的特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