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决策咨询平台。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在分析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需求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目标,分析了系统设计流程和实现技术。通过运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并基于.NET框架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了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格局的查询、展示、分析及其重要的驱动力因素评价等功能,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国际土地资源评价的某些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及进行生产和其它活动的场所。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估价土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在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的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16,(6):44-4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粤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进行科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构建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05,(10):10-12
一、奖励范围和条件 (一)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国土整治领域;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为了实现土地信息处理及管理自动化,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建立覆盖全行政区范围内的、实用性强的、便于更新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这对于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各行各业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貌的一种数字表达,已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而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据此,将DEM应用到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中,分析DEM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的全过程,提出利用DEM计算土石方量和提取路渠纵断面信息的注意事项,可供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数学模型等方法,提取了厦门市2001年、2008年2期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其过程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为厦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耕地总量不减这个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生存安全的重要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解决用地无序状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改进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背景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选取合适的SDGs指标变量,梳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构建面向SDGs的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基准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环境保护情景和社会进步情景4种不同情景,探索面向SDGs的多情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江苏省各个地类面积呈现出平稳变化的特征。环境保护情景下,城市用地增加量在4种情景中最小,环境保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耕地资源得到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景下,城市用地增长较快,城镇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本文可为SDGs背景下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采用的术语定义 “土地管理”,系指使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及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土地权”,系指对土地行使所拥有的权利的方式; “土地行政”,系指出于管理土地权利制度及土地市场政策的目的而对地籍和其他法律文件进行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先后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8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进行第31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视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的新要求;国务院第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依据。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和保护耕地,首先必须制定和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管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这个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生存安全的重要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淮北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效果、问题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创新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阿城撤市设区,成为哈尔滨市的一部分,阿城的土地利用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代际关系和调控能力5方面选取17项指标,对原阿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原阿城市土地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以Matlab软件为手段,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阿城撤市设区后2008-2012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可持续等级水平进行对比,提出促进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实行越来越严厉的土地管理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如何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只有走集约利用之路,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研究区每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已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田抛荒、林业资源变化等趋势,为土地业务部门可持续利用土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弥勒市为例,基于2009年、2017年两期数据,利用ArcGIS、DPS和SPSS软件,通过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研究区2009-201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区域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等13个驱动力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弥勒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析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从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权属调整等问题的对策,以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集成在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3S技术的发展;3S集成技术在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利用3S技术进行地形数据库的更新、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3S技术在土地可持续利用决策中的应用等;最后介绍了运用3S集成技术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石油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为要素层构建石油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大庆市2002-2007年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与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变化趋势不一致。土地利用协调度下降是近几年来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增长幅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