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是一种崭新的空间定位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将会引起测量技术的变革,很多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将会被取而代之。 GPS定位原理简单,把18个卫星看作“飞行的控制点”(其瞬时坐标已知),地面站接收机测量了它到卫星的距离,用后交原理,就可解算接收机天线中心的坐标。这种定位技术观测时间短,又无须测站间通视,定位精度高。因此它将广泛应用于建立大地网、板块运动测量、地壳形变测量、地球自转和极移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之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北斗应用的迅速推广,BD2/GPS定位终端设备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介绍了BD2/GPS双系统四频高精度接收机在远望号测量船船姿测量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单一GPS接收机的测姿精度进行比对,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姿态测量中的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多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具有显著增加可用卫星数目、改善卫星空间几何结构等优点,因而多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应用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在复杂观测条件下,利用BDS/GPS/GLONASS组合进行载体姿态测量具有单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阐述了BDS/GPS/GLONASS组合超短基线解算的双差模型以及姿态测量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BDS/GPS/GLONASS组合多频单历元姿态测量性能。通过实测静态数据设置不同高度截止角进行分析表明:相比于单系统及双系统组合的姿态测量,BDS/GPS/GLONASS组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姿态测量的精度、稳定性和可用性。当运动载体处于高楼、峡谷等受遮挡严重的复杂环境时,BDS/GPS/GLONASS组合单历元姿态测量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用GPS接收机实时测量飞机姿态的基本思想,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推导了相关的公式,并构建了基于两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姿态实时测量系统,分析了利用两台独立GPS接收机进行测姿的方法所获结果精度,实验表明该系统有效满足了工程需要,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某测区范围内山大沟深,植被茂密。首级平面控制测量时,选择兼容三星系统(BDS、GPS、GLONASS)的GNSS接收机进行了观测,数据处理采用支持三星系统的CGO软件。针对不利的观测条件(接收卫星数量少、持续跟踪锁定卫星能力差等)采用了较为先进的GNSS接收机进行观测,较为科学的软件进行解算,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表明:不利观测条件下,BDS静态测量数据精度略优于GPS。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测量高动态旋转载体飞行轨迹时,一般采用多个天线实现对GPS卫星的连续覆盖。如何选取合理的天线数,在增强天线覆盖特性和降低接收机设计的复杂性等方面达到最优,需要进行分析计算。在综合分析卫星仰角、GPS天线增益以及空间载体旋转对GPS卫星可见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卫星可见性判断方法,仿真验证了不同天线数在载体旋转条件下对GPS卫星的连续覆盖特性,给出了适用于旋转载体弹道测量的合理的天线数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编队飞行中星间相对定位的任务需求,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的动态观测几何问题,引入了相对定位精度衰减因子(RDOP)描述,并讨论了其性质。在对编队中单颗低轨卫星进行导航卫星GDOP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编队宽度下编队集合的共视卫星和共视时段,仿真了一定场景下的编队卫星RDOP,并比较了与PDOP的大小关系。接收机的截止高度角对于导航卫星GDOP影响较大;编队宽度会影响到共视卫星的选择;而与采用单个GPS系统相比,采用GPS-Galileo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进行相对定位,RDOP数值明显减小,从而有利于高精度的星间位置确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AR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出适合于AR智能导航的姿态、位置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双频GPS接收机、陀螺仪和车辆里程计组合,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位置姿态测量.文章估计了滤波器实时为动态AR智能导航系统输出的位置姿态信息的精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P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分为连续接收机、序贯接收机和多元接收机。讨论了接收机的应用分类,分别为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导航接收机及授时型接收机。根据GPS卫星信号的情况,介绍了GPS接收机的性能指标。根据GNSS的发展现状和卫星信号的实施论述了新一代多模双频接收机指标,根据测试结果证明:这种接收机将是未来GPS接收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稳健性的GPS卫星接收机仍然是当前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在高动态条件下,GNSS接收机设计总是涉及到跟踪动态性能所要求的环路带宽和噪声所要求的环路带宽一对矛盾体。以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辅助的GPS接收机为实例,设计了MIMU辅助的GPS接收机搜索算法和跟踪算法,同时为减少GPS接收机对惯性器件的性能的依赖,设计了基于MIMU辅助的最优GPS接收机的环路带宽。通过仿真和车载试验对所设计的方法进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MIMU辅助的GPS接收机动态性能取决于MIMU的性能指标和环路的带宽,而抗干扰性能至少有13 dB的提高;跑车试验中,商用GPS接收机和研制的GPS接收机精度大体相当。同时系统还能够提供姿态角信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于检测GPS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天线转动测试系统,分析了天线圆周转,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变化规律,提出了利用多普勒频移反推卫星仰角的基本方法,同时给出了利用该转动测试系统在检验GPS接收机动态测量精度和跟踪性能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应用GPS建立县城首级控制网的工程实录,文中介绍了GPS网的要求、做法及达到的精度,同时阐述了应用情况。随着GPS卫星星座的完善和接收机的降价,GPS在工程测量及建立控制网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军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GPS的主要用途是实时导航和定位。我局在93年初从香港Lelca公司引进了WILDGPS200System三台,每台由一台SR299传感器和一台CR233控制器组成,属双频接收机。我院率先在杭金衢、甬台温、杭宁三条高速公路,应用GPS技术,进行四等导线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从事专业无线电导航技术研究的大型骨干研究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GPS卫星导航接收机。三十多年来,二十所设计、研发和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卫星导航用户设备和应用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及水下平台。近年来,二十所承担了北斗运控系统的建设任务,其中北斗地面运控系统测量接收机、北斗地面运控系统测量站已开始装站使用,承担的北斗兼容型、抗干扰和高动态等三型接收机多星座多频率多模式接  相似文献   

15.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各种用途控制网已经相当普及.针对GPS控制网建立前观测方案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探讨接收机的适用条件以及GPS观测时间的确定.实验数据证明接收机的选择和观测时间的确定对控制网控制质量是很重要的,实验分析结果既可为GPS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可为从事高精度GPS测量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长度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种宽刈幅海洋测高技术。该方法采用两颗小卫星干涉测量,单颗卫星上配置雷达高度计载荷实现系统的宽刈幅测量;双星采用编队飞行控制,实现不同长度基线相结合对观测目标的协同测量,使其共同配合工作。在高精度海面高程测量的同时兼顾陆地测量,实现对全球目标的快速三维成像覆盖测量的同时,使其实现对中尺度涡、海洋洋流等中尺度海洋现象以及海洋风场、海冰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利用GPS实现微小卫星编队飞行自主导航的方案设想,给出了编队飞行主星空间位置参数确定和利用主星空间位置参数及星间相对位置参数确定从星位置参数的算法,同时分析了利用该算法测得相关参数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台湾拓普康(Topcon)定位系统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名为Paradigm G3 GPS芯片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可对GPS、GLONASS和Galileo卫星进行全球信号跟踪,它可接收GPS L1,L2和L5载波频率、C/A码和L2C民用码以及L1和L2频率的P码,它还可以接收GLONASS的L1及L2载波频率、L1及L2C/A码和P码,以及Galileo系统的L1、E1、E2、E5和E6信号。这种芯片接收机具有72个跟踪通道,以低功耗工作。它可用于测绘、建筑测量、商用测绘、民用工程测量、精准农业机械控制、陆基建筑物、摄影测绘和水文测量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遥感卫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图更新和测绘逐步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测绘手段。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卫星影像进行控制测量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主要从GPS全野外控制测量作业方法、作业中的精度控制与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就GPS测量技术在卫星影像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nRF401无线通信模块在弹道修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技术和DSP技术的弹道修正引信,在弹药飞行过程中,实时空间信息由GPS接收机接收,并由DSP处理器处理和弹道修正,并将实时空间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递到地面可视化弹道修正观察系统,进行实时观测和实时控制。并对弹载修正系统硬件和软件、基于nRF401技术无线通讯模块、基于VB技术地面弹道修正观察系统等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