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在这里介绍刘先林院士的先进事迹."九五"期间,我校启动了"211工程",聘请院士担任重点建设学科特聘教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院士.我们把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向他汇报后,他欣然同意来校工作.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1989年7月进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在刘院士身边工作,至今已经18年了.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1989年7月进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在刘院士身边工作,至今已经18年了.……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在这里介绍刘先林院士的先进事迹.“九五“期间,我校启动了“211工程“,聘请院士担任重点建设学科特聘教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院士.我们把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向他汇报后,他欣然同意来校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为了说服周瑜联刘抗曹,特意给周瑜背诵了曹操之子曹植所写的《铜雀台赋》,其中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气得周瑜拍案而起,当场拍板要与曹操决一死战.如今,世人皆知铜雀台,却很少有人知道铜雀台所在的那座千年古都——邺城.即便《西门豹治邺》很早就入选了小学教材,人们的眼光也几乎全部聚焦在西门豹身上,无人留意"邺"这个地方.如今,邺城这个名字早已与繁华古都一道化作尘土,世间仅存的一个邺镇村,与古邺城也并非一地.  相似文献   

7.
《测绘通报》2006,(2):75-75
夏坚白院士作为测绘教育与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测绘学科的开拓者、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为中国测绘学科和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铭记在每一个中国测绘人的心里.而支撑这一切成就的,正是夏院士身上那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测绘行业和测绘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2日,上任不久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出席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测绘学科院士座谈会. 国家测绘局陈俊勇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宁津生院士、刘经南院士,张祖勋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先林院士分析了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对"十一五"期间重大测绘工程建设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现代测绘基准、测绘卫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测绘标准化等方面重大测绘科技项目建议,并对高层次测绘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说到地图,一般人都觉得它是个"被动者",属于"宾语";而非作为"主语"的"主动者".毕竟,地图是"反映.这个世界的,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描绘"与"再现".评价地图好坏的标准也通常是它是否"客观"、 "准确". 但这种观点却忽略了地图是人类的创造物.它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其创作者的烙印.人作为地图的主体,其观念、情感,在地图这一创造物身上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半山藏古道,樱顶掩重峦。院士踏花去,未知几时还。2020年3月15日,珞山春寒、樱花垂泪,当天下午新中国测绘领域一代奠基人,大地测量泰斗,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宁津生院士一生相许测绘事业,走南闯北测天绘地,躬耕杏坛培育经天纬地之人,80岁寿辰时,学子们尊称他为"大地之星"。而今,一代巨星陨落,生者为之悲恸。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悼文中写到"他是测绘学科的巨星,他的陨落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对宁津生院士最好的悼念是传承他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最好的缅怀是光大他奋斗终身的事业"。自然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6月在两院院士会上指出:"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经济"之后又一新的国际科技发展动向.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思考,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确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13.
7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吴起县承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暨吴起县生态建设现场会在吴起县召开,与会的院士、教授、研究员、高工等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和总结了吴起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自然修复以及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生态建设的经验。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韩其为、王浩,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李二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胡春宏,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原延安市副市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教授刘广全等…  相似文献   

14.
张祖勋 《测绘学报》2022,(4):I0003-I0003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诞生于1932年,是中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几乎所有的中国测绘先驱都曾在同济大学工作.我是1955年进入同济大学测量系学习的,后同济大学服从国家需要,测绘学科整建制从上海迁往武汉,成立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迄今,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已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杰青、长江、全国劳模等一大批为祖国建设辛勤付出的优秀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5.
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测绘系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岁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34岁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岁获湖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其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6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测绘领域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此次新增选54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选择测绘的那一天起,李建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一个个荣誉是对他执著追求、辛勤付出的最好奖励. 时光追溯至1987年,那一年本科毕业后,李建成师从王昆杰教授攻读硕士,1990年硕士毕业,成为宁津生院士的第二位博士生,开始研究地球重力场这个"冷门偏门".多年奋战,不屈不挠,李建成在浩瀚科海迎风搏击,成长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6.
周江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和误差理论专家,八十有三的周老精神瞿铄,思维敏捷,充满着对我国大地测量事业和年轻同志成长的关心.他对我国大地测量的贡献更为学术界所赞赏.正如大地测量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所评价:"周江文教授是我国大地测量和测量误差理论研究领域中最有造诣的一位优秀科学家.60多年来,他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自1958年到中科院测地所工作,为我所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作了很多贡献".他以严肃的态度治学育人,60年如一日,为我国大地测量学术界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测绘中存在"现在测绘面积"与"过去丈量面积"的矛盾,在分析了实验区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边形图形平差的方法,并推导了平差模型,最后用实验区的数据进行了检验,证明图形平差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3月2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施雅风院士女儿施建平近日撰写了一篇怀念父亲文章,从她涓涓文字以及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里,能看到施雅风院士对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他用毕生行动践行了年少时的理想:"以爱国的精神、救世的大志成就一切"。  相似文献   

20.
正1月26日,我在电视上看到新闻,郑州也要建自己的"小汤山"医院。算是职业病,看到新闻我立刻就想到了医院的供水问题。哪个医院也不能没有水,而我的工作就是为给水工程提供各种测量服务。我当时就猜想,这件事最终会不会落到我们身上?果然后来就接到通知,由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医院供水提供保障,而我所在的单位——河南力科管线探测技术有限公司,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给水工程的先锋队,自然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