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近年强降雨频发,城市内涝灾害屡见不鲜。面对突如其来的内涝灾害,能准确、快速地预测评估灾害等级, 为智慧政务决策、应急救援反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意义重大。以合肥市智慧城市防涝建设为例,利用条件函数方 法融合年降雨量,模拟受灾城市积水范围,采用加权叠加指标体系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涵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 灾体的智慧城市内涝灾害评估体系,通过重分类和标准化处理,依据加权叠加分析生成城市内涝积水危险等级划分 模型。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内涝灾害的智慧决策和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给定淹没水量条件下基于流域排水区间分布的城市暴雨积水过程计算模型。该模型针对城市暴雨积水过程的形成机理和特点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以各积水淹没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为依据将城市流域划分为若干个排水区间,并将排水区间作为积水淹没计算的基本单元。为了保证计算的效率,根据流域地形起伏分布状况,该模型将各个排水区间内的空间区域范围简化为一个规则几何体,并结合体积法和多种漫流计算思想模拟暴雨积水在各排水区间内部和淹没源点之间的漫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高效、可行,对流域资料要求较低,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城市暴雨积水模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内涝产流、汇流过程及其原理,以GIS为分析和开发工具,模拟、分析内涝积水的空间分布。基于DEM数据完成水流方向提取、汇流量计算,以及汇水区域提取,实现产流、汇流模拟。利用降水产、汇流的模拟结果,结合水文计算方法,基于GIS实现对城市内涝积水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灾害应急服务领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应用服务于防灾减灾领域的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多源灾害信息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紧密相关特性.以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重要技术构成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架构设计、网络运行环境和硬件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专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设计、功能设计等.最后结合黑龙江省防灾减灾网络管理系统分项目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展示了系统部分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5.
三维GIS的城市暴雨积涝灾害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基于二维GIS进行城市暴雨积涝模拟分析不能立体地展现积涝灾害动态演进过程、地物受灾情况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三维GIS进行城市暴雨积涝灾害模拟分析。该方法综合应用精细化建模与地物拉伸建模技术,通过区域DEM构建、地表路面建模、建筑物建模、地形匹配构建研究区三维模型;以改进的D8算法进行汇水区划分,应用径流系数法进行汇水区产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三维场景中暴雨积涝积水深度、积水范围计算以及积水深度、受灾房屋、受灾道路可视化表达,为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太湖流域DEM模型,并建立了全流域12类共24种土地利用类型、2194个圩区、1012个乡镇和94个报汛站点的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时报汛资料,通过插值得到各乡汛期圩外水位和降雨量。圩区采用排涝计算圩内内涝水量再与DEM叠加,非圩区用乡最高水位与DEM叠加,可获得全流域淹没水深栅格数据。统计不同乡镇、不同土地类型、不同淹没水深的淹没面积,并根据当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对1999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为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江苏省城水文特征与城暴雨积涝致灾机理与致灾过程,构建GIS技术结合城雨洪模型(swmm)的城暴雨积涝模拟分析模型;基于暴雨积涝模拟分析模型实现气象观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河网水位监测数据、城排水管网数据的耦合分析计算,设计了江苏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实现江苏省城暴雨积涝的积水风险空间分布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与预测预报。该系统内涝预报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闻     
基于 3S技术和 4D产品的城市排渍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通过验收  基于 3S技术和 4D产品的城市排渍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 3S集成技术和4D生产技术对城市内涝进行预警 ,对灾情进行动态监测 ,对外洪内涝多发区灾害时、空、强规律进行科学分析 ,进而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增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为城市内涝的预警、灾情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估、排涝调度决策提供了一整套技术和方法。城市排涝决策属于专家和领导结合进行的群体决策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需要通过反复使用大量的有关数据、知识、模型、方法进行运算和空间分析 ,这…  相似文献   

9.
针对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将GIS技术与RS技术相结合,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的三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预测、模拟河流域洪水淹没场景,结合属性数据进行洪水灾害评估,并对此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城市细胞和基层单位,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构建城市安全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熵权-灰靶模型和GIS叠置分析技术进行社区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首先从灾害风险评估能力、救援与保障能力等6个方面构建起包含30个二级指标的社区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序列的影响空间和标准模式的构建、灰靶变换和靶心度分级,进行社区减灾能力分级评价。以苏州新区作为案例分析研究区,借助于ArcMap10.2软件得到该区域的社区减灾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图。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社区减灾能力总体上呈现东区较好,西区较弱,区域内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不平衡特征。研究区各街道和社区的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和灾害管理能力较好,工程防御能力总体分布不均衡,经济基础支撑能力、救援与保障能力、公众认知能力较差,说明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不足,今后应从单纯依赖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转变为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到山地城市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急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决策部门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因此,设计具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模式,并具备良好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是科学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研究了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地理网络和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模式;建立了基于SOA的平台架构,并描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平台配置结构.通过引入先进的软件技术和GIS技术,可以为城市地质灾害救援指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最终实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绍兴市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借助GIS软件对绍兴市进行网格划分,构建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评价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不易发4个等级,并绘制了绍兴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成果图。研究成果支撑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服务于绍兴市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到山地城市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急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沟通和高效管理。因此,设计具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模式,并具备良好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是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文章研究了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设计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引入智能Agent技术为系统构建分布式GIS平台,为灾害应急指挥提供信...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ntinel-1监测武汉市地面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程的建设施工,导致不同程度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本文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主城区的Sentinel-1A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小基线集技术对该地区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并对其监测成果进行采样,形成时间序列形变图,通过对沉降数据对比分析,甄别出形变异常的区域,其成果可为防控地面沉降及其灾害链的发生与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陈篪  徐园  孔彬 《北京测绘》2012,(6):68-70,85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GIS的应用渐趋成熟,以往设想中的许多应用逐渐成为了现实。比如城市应急反应、虚拟旅游、智能交通、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领域中,三维GIS都有广泛成熟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中,三维技术除了能更好地展现三维场景、电力模型等,还能够和灾害模型相结合,进行电力设施灾害结果预测等。本文提出的基于三维空间的灾害数据挖掘方法,涉及灾害分布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是一种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下灾害分布情况对于电力设施影响程度的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三维减灾系统中灾情数据的管理方法以及灾情信息的显示方法进行探讨,并设计了多源多尺度灾情统一管理方法和多样化的灾情表达方式.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三维减灾系统中的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3D city model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disciplines and application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Usually, the terrain and embedded objects like building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 consistent model integrating these elements is vital for GIS analysis, especially if the geometry is accompanied by the topological rela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objects. Such a model allows for more efficient and errorless analysis. The memory consumption is another crucial aspect when the wide area of a city is considered – light models are highly desirable. Three methods of the terrain representation using the geometrical–topological data structure – the dual half-edge –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like bridges with the terrain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李利  李静 《地理空间信息》2009,7(5):102-105
在分析了单机环境下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把防震减灾和WebGIS有机结合,对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研究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开源Web GIS架构,设计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系统建设方案,并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上海城市灾害信息系统。系统以Map Server为核心,使用Postgre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具备Web信息发布、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等基本功能,提供了地图服务,可以满足多用户并发访问,并能实现专题地图、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与建模、决策支持、制图输出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