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交通设施的完善提升了交通保障能力,丰富了居民出行方式,全方位、多尺度的城市综合交通特征分析是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和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基础。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和手机信令大数据,从宏观上分析了武汉市对外交通可达性和区域联系强度,从中观上分析了市域交通圈层结构,从微观上分析了职住通勤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交通可达性好,中部交通枢纽地位明显,居民出行以内部出行为主,三镇通勤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是特定区域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具有出行属性、社会属性、个人及家庭属性等信息的城市交通基础数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如何规划城市交通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高效、准确的处理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可视化展示居民出行数据和挖掘居民出行的规律特点,已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GIS平台,以建立线性参照系统为基础,采用动态分段技术来处理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居民出行数据模型,实现了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动态显示和综合查询分析。同时可通过挖掘居民出行规律为交通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帆  刘瑜 《遥感学报》2021,25(5):1043-1054
街景影像是感知城市物质环境的一种新型地理大数据。这种数据以人的视角详尽描绘了城市的可视环境,同时也隐性地表达了可视环境背后有关城市功能、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信息。然而,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街景影像的处理能力有限,不能高效地理解其中的语义信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图像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为挖掘街景语义信息、理解和定量表达场所物质空间、建成环境的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背景下,街景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等众多领域,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视角,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环境研究、人地关系研究、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基于街景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研究,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两个方面对街景影像分析的支撑技术进行了梳理,并从场所物质空间量化、场所感知以及场所语义推测3个方面对街景影像研究的应用方向进行了总结,对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稀疏性问题、分析方法的严谨性问题进行了归纳,同时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制约城市发展,轨道建设无疑是突破城市交通瓶颈的重要途径.理清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盲点,提高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效率,是提升城市交通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宁波轨道2号线主要站点与周边现有公共交通衔接特征发现:①轨道2号线与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②轨道2号线与周边其他交通衔接均在15 rain内且客流量高峰期均与日常通勤高峰一致,存在分流引导困难;③轨道2号线与周边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尚无法满足各类群体出行需求,亟待从整体与区段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优化宁波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融合360°高清全景影像和三维激光点云的可量测街景地图建库与快速在线发布技术。首先对可量测街景地图的特征和数据模型进行探讨,提出基于车载三维激光全景移动测量系统的连续可量测街景处理和建库方法。其次,提出了可量测街景影像在线发布的技术框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Flex的街景客户端浏览控件。最后,以天地图·义乌为例,开展从车载三维激光全景移动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街景发布实践,建立了义乌市可量测街景地图在线服务,并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市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街景在线发布。  相似文献   

6.
颜亮  柳林  李万武 《北京测绘》2020,(4):467-471
出租车载客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居民的出行特征,提取城市的交通热点区域,但对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的交互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纽约市的出租车行程记录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交通小区划分结合出租车载客数据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基于复杂网络的方法对不同日期类型和天气情况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空间交互网络进行研究并进行社区发现。结果表明,热点区域受城市核心区的影响而聚集在核心区域周围,城市内社区的形成可以克服地形和行政区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有望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管理、出租车调度、以及人们的出行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交通出行中,行人作为弱势群体,步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街景图片识别三类步行设施,并叠加机动车流量与人口分布综合计算步行安全性.以步行安全性为道路网阻抗,计算分析了武汉市步行指数及医疗、绿地资源的可达性.结果表明:武汉市步行设施建设有待提升;步行安全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异,在"两江三镇"分割的情况下,汉口地区步行设施建设总体较为良好,但尚无法负担本地区的车辆及行人需求.在基于步行安全的可达性方面,居民生活步行圈建设良好,汉口地区处于较好区域.  相似文献   

8.
全景视频流街景地图是一种能对街道场景进行高度还原的新型地图产品.结合实景地理信息服务和互联网地图发展需要,利用车载全景视频采集系统,研究了全景视频流数据采集、处理和视频时空轨迹信息融合的全过程,并设计了街景地图展示系统.以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针对25条军运会重点保障线路开展了应用实践,为城市环境交通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参与编制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依据,借助于计算机大容量和高速度的处理能力进行现状交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远期交通流量的模拟预测,为城市交通规划及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加深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度,提高了规划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拥堵、打车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出租车GPS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部分居民出行行为的丰富信息。考虑到出租车载客事件发生于一维道路网络空间,本文提出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所在路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时段居民出行的热门路段和区域,分析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交通现状和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对居民出行活动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参与编制襄樊市城市总全规划的过程中,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依据,借助于计算机大容量和高速度的处理能力进行现状交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远期交通流量的模拟预测,为城市交通规划及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加深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度,提高了规划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的思考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T模型是建立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本文对现有GIS—T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评价,并且为了增加政府与公众做出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路径畅通可靠度模型、城市交通综合指数模型、交通出行指数模型三个数学模型,以达到量化城市交通与完善GIS—T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OD数据包含了城市居民活动模式,对于分析城市居民的活动、把握居民出行模式和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区域流动计算方法,运用区域流动倾向指数和区域主体流向来挖掘居民活动的模式.首先,根据时空粒度对区域的OD流进行统计,把OD数据映射到相应的区域内;然后,计算每个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流动倾向指数(包括流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选取北京城市路网数据,计算城市路网介数中心性,以反映城市各道路路段的通达情况;并利用北京出租车GPS定点数据,计算实际的交通轨迹。传统的路网介数中心性主要依据各路段最短路径的比重评价理论上的道路通达性,而本文以网络介数中心性为基础,提出动态介数的方法,从城市各路段交通量比重的角度评价各道路实际拥堵情况。利用两个介数的对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拥堵指数的参考价值,并为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及道路改建等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共享单车大数据的城市骑行热点范围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种代步方式,也对城市交通运行管理和规划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本文利用Python程序获取了2017年9月20日ofo单车的全天候位置数据,通过Arc GIS传统分析工具进行了西安市用户骑行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分析,提取了用户出行OD模型及城市骑行热点路段。结果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产业分配、医院学校分布及时间维度的影响下,骑行存在不同空间特征。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取热点,利用可视化表达数据集合与相关城市数据集综合分析,可为集中规划非机动车设施、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通状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的现状,本文从城乡交通网络覆盖情况和交通可达性两个角度,对金普新区的综合交通状况进行了客观、定量的分析,为了解金普新区的交通现状、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以及制订新区制度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完善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模型,以某市为例,借助RS技术的空间数据获取能力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综合考虑最短出行距离、最短出行时间以及网络节点人口密度3个因素,研究分析某市的道路交通可达性,并对现有的道路交通网络进行评价,为未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结构的密切关系,本文探讨了环形城市形态下的城市交通网模型,并提出了结合大众出行认知特征的城市交通最优路径规划方法。为检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成都市路网数据对本方法与传统路径规划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规划路径更适应实际状况,可有效地降低时间消耗、较好地符合层次空间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汪淼 《测绘通报》2016,(12):108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ArcGIS软件海量全景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与匹配技术,在软、硬件共同支持下,依靠系统数据库、街景资源展示、街景资源共享、运维支撑和业务应用系统共5个子系统的协同运作实现地理信息和环境信息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和应用。本文总结了城市三维街景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和功能设计及应用,为城市三维街景研究和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各类影响因素,该文主要关注城市三维形态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并研究这种关系因建筑高度、密度、季节而变化的原因.作为重要的城市结构参数,天空可视因子能够较好地描述建筑物的三维形态,并可以表征有效太阳辐射吸收强度.因此,该文结合建筑物高度数据集和半球模型计算天空可视因子,并利用Landsat-8热红外波段和辐射传输模型反演地表温度,然后分析了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相关性.选择地表异质性较高的北京核心建成区作为研究区,并按照不同建筑高度和密度选择4个实验区.实验结果表明,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存在季节差异,冬季两者的相关性更强.通过对4个实验区的定量分析可知,实验区a中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夏季是正相关,冬季是非线性关系;实验区b和c中是两者的关系正相关;而实验区d中无明显相关趋势.所以,建筑物的高度与密度对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关系随季节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