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将地表DEM模型、遥感图像、地理底图、地质图、地物模型、地下三维结构模型和地质物化属性模型等涉及建设场地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条件空间信息集成,构建场区的多层次立体三维模型.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需要应用BIM技术将大量的地表、地下的数据耦合集成显示三维模型,基于此,探讨了目前BIM技术对地表原始数据集耦合、地下原始数据耦合及地表、地下原始数据耦合一体集成显示的关键技术研究,结合目前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中钻孔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中各钻孔的三维坐标与地层的厚度,推算出各地层顶面的三维坐标,分类计算出各地层的体积。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监测是岩土体变形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的监测数据与岩土工程理论结合可以更好地说明岩土变形的过程及原因。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监测成果在地基沉降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智勇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08,33(2):130-132
三维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已引起地质、采矿、岩土工程等诸多领域的日益重视。笔者在综合考察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实施方法。该方法以钻孔资料和地质剖面数据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源数据,允许用户手工修正模型剖面地层分界线,从而实现对建模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克服了单纯依靠钻孔数据建模结果不精确且难以修正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个研究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应用传统的地质技术来解决建设施工、人类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涉及到水文地质、岩土力学和工程地球物理等学科。工程地质学家大多通过工程和应用科学方面的咨询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公司)始建于1965年,拥有国家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工程测量和房产测绘甲级资质、地质灾害评估甲级资质、地籍测绘乙级资质、地质勘查乙级资质、工程咨询资质。具有承接各类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测量、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分析、水资源勘察、凿井、洗井、工程物探、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及技术服务等建设任务的综合能力。我公司具有研究员、高级技术职称的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市岩土工程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软硬件环境和主要功能,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前,工程测量主要局限在工程规划和建设阶段。受工程赋存条件、自然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工程运营和后期拆除等阶段同样需要进行准确测量。通过工程孕育、生长、成长和衰老仿生原理,从全寿命角度建立"工程全寿命三维测量技术体系"。然后结合工程测量技术和仪器,依托具体工程,对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特别是先进的三维测量技术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是近两年新兴的一条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路径,它是构建一个与现实物理城市匹配对应的数字城市,实现城市要素数字化,其核心数据之一是高度仿真的城市三维模型。本文在研究机载LiDAR点云、倾斜摄影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之后,探讨了利用机载LiDAR和倾斜影像进行互补融合,构建城市三维模型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三维建模的技术路线、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作业中存在数据记录模糊、信息内业录入错误、产生重复劳动等问题,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移动采集的关键技术;并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库融合转换和移动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GIS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无缝融合,构建了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方法 ;实现了土层、采样、动探、标贯等工程勘察外业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内业无缝融合及勘察数据电子表单的自动化输出,以及从数据采集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勘察作业。该成果已应用于青岛市地铁3号线的勘察工作中,效果显著,降低了勘察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移动GIS在勘察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数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输电线路GIS和DEMs数据为基础,通过三维扩展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的方法;针对虚拟地形环境的特点,采用地形几何与纹理数据一体化组织的策略,以提高实时数据调度的效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纹理合成的三维地形水墨风格渲染的方法,以规则格网DEM为数据源,基于OSG进行三维地形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取山体特征线,然后生成一幅灰度控制图像。对Efros01纹理合成算法进行改进,利用灰度控制图像指导水墨纹理的合成,将得到的纹理图像映射到三维地形上,实现对三维地形的水墨风格渲染,通过对水墨纹理样本的选择和纹理合成参数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纹理合成过程的交互控制。结果表明,该渲染方法对三维地形的水墨风格渲染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毕瑞  甘淑  袁希平  李绕波  高莎 《测绘通报》2022,(4):83-89+129
针对不同地形环境下存在的飞行安全性低、数据冗余、构建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差等问题,本文以单镜头四旋翼小型无人机为试验设备,对平坦地形环境下的复杂单体建筑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和环视航线;对复杂山地地形环境下的泥石流沟谷使用水平航线、井字形交叉航线及视频航线构建三维模型,并结合航线参数、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探讨了不同地形环境下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案对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经评价分析可知:①使用环视航线能安全、快速地获取平坦地形下的复杂单体建筑影像,构建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②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能构建山地地形下泥石流沟谷的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但飞行安全性、时效性较低;③使用视频航线,影像重叠度高,能构建完整、质量好的三维模型,模型精度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网络传输和终端可视化是面向Web的三维GIS应用关键技术。本文提出将三维模型自适应面删除简化算法和地形模型单面片自动生成算法相结合,实现大批量构建面简化LOD (层次细节模型)模型库自动建库,有效解决了海量高精度、大范围三维模型面向Web的三维GIS应用问题。研究成果在天津市网络三维数字城市规划管理系统项目中成功进行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三维地形飞行模型开发的技术流程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人们描述现实中的三维世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可能性。本文阐述了运用PCI、ArcGIS8.0及多媒体技术建立黄河流域三维飞行虚拟场景的构造方法以及飞行浏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三维真实感地形生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黎华  肖伟  黄海峰  夏斌 《测绘科学》2006,31(4):57-59
三维真实感地形的绘制是一个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过程,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图形变换、光照模型、纹理映射,OpenGL图形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技术的一些算法,简化了真实感地形绘制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真实感地形绘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说明了在OpenGL程序中如何来实现它们。  相似文献   

17.
城市仿真以其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建筑空间感、大面积3维地形仿真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真实环境模拟的大场景3维地形建设,在国土监测、军事、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结合3维建模软件Creator Pro V 3.01中的地形模块,介绍了3维地形生成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在Creator ProV 3.01中构建地形的方法,并以蓟县山区地形数据为例,建立了视觉效果较好的大场景3维地形模型,最后进行了渲染和驱动。  相似文献   

18.
从三维建模所需数据的获取到地形、地物模型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了系统三维GIS场景的建立方法,并且,选取XX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包括数据的获取及处理、地物与地形的匹配,然后基于规则对三维场景进行建筑物、道路、操场、树木等模型构建并导出到Geodatabase数据库中。基于规则的三维场景建模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相似建筑物的模型构建,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其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9.
虚拟城市中地物几何建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万刚  陈刚  游雄 《测绘学报》2002,31(1):60-65
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是虚拟地景仿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重点对几何形态建模、纹理映射建模等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建成了“虚拟小区”3维视景模型。  相似文献   

20.
陈学工  马金金  肖克炎 《测绘科学》2011,36(4):214-215,159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三维露天采场模型的生成算法.算法结合采场数据的特点,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把台阶线、地表特征线等嵌入三角网,使生成的三维模型更接近实际采场,提高了露天采场三维模型的精度,增强了三维显示效果.通过精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可以使矿山工作者形象直观地看到地形和采场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