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质勘查数据,构建三维矿体模型、采矿区范围模型,并实现地上下三维一体化,整合完成露天矿山地上下三维模型,作为露天矿山动态开采的信息基础,进行了越界超采监测、开采量监测、开采活动监测、开采历史监测,总结了一套有效的露天矿山开采监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影像支持的矿区开采动态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得我国矿区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对矿区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矿业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矿区环境监测多采用实地考察、逐级报告的工作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发现问题时难以作出及时的反应,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满足当前矿区监测工作要求的方法。本文利用无人机获取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来进行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获取的影像通过Agisoft PhotoScan Pro软件的SFM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实现了影像的快速拼接,以及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快速生成;最后利用ArcGIS软件的GIS方法得到不同时期的DEM高程变化情况及填挖方量,实现了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本次研究成果客观,可为矿区相关部门管理与规划矿区的开采现状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SpacEyes3D平台下矿山三维场景的建模方法,并对三维矿山信息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库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插件技术在SpacEyes3D平台下进行三维数字矿山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了西藏某铜矿区三维数字矿山信息系统原型。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多源异构的大容量数据集,可快速建立矿山三维场景模型,并对矿山各专业数据进行数据集成显示与查询。基于SpacEyes3D平台二次开发的数字矿山信息系统,能动态、逼真地展示矿山的三维场景,为矿山信息管理提供数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监测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表三维形变对于矿区地质灾害防控和开采沉陷机理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单轨道InSAR和先验模型融合解算矿山三维形变存在精度不高、时间分辨率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优化先验模型参数的矿区多轨InSAR三维形变解算方法。首先,利用Weibull模型同步4个轨道LOS向形变位移,以此削弱不同轨道之间时间异步对三维形变解算精度的影响,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求解矿区垂直向和东西向形变;然后,根据垂直向和东西向形变优化矿区开采先验模型参数;最后,解算南北向形变位移。利用覆盖大同矿区的TerraSAR-X数据和3个轨道Sentinel-1 InSAR数据集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地面GPS监测点相比,本文方法可以获得相对精确的三维形变结果,垂直向RMSE、东西向RMSE和南北向RMSE约为1.1、1.4和2.1 cm。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露天矿山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常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作业任务的难题,通过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与三维立体模型等倾斜摄影成果,在倾斜摄影成果数据上进行分析,能够计算出露天矿山矿坑和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体积等重要数据,为露天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山三维场景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 Pro,结合矿山项目需求,研究了矿山三维场景建立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视觉效果较好的矿山三维场景,并利用仿真软件Vega Prime和组件GIS—MapObjects,对三维场景的渲染、驱动和二维三维互动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设计了一种有效的矿山视景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露天矿山的不断开采,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矿山边坡监测已成为保证矿山作业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州某露天矿山边坡作为研究场地,采用测量机器人监测技术,辅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现对边坡由点到面的全面监测,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实现各种监测方法的优势互补,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区开采沉陷预计大多采用局部的下沉曲线或是下沉等值线图来反映矿区地形的动态变化,对于矿区的整体规划分析及综合分析难以直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开采沉陷预计的模型,预计下沉参数及下沉值,通过CASS软件从原有的数字地形图上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并通过插值和加密处理,更新沉陷预计后的DEM模型,建立地形的三维模型,从而实现矿区变化的整体三维信息可视化表达。此方法可有效的区分开采前后的地貌信息融合,对矿业生产单位的测绘工作、开采沉陷防灾减灾工程的设计以及"三下"采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分影像数据IKONOS为主要信息源,论述了在研究矿区开展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通过对高分辨率影像的信息提取、解译,在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矿山开采解译标志,并对比2011—2013年不同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对研究区的矿山开发占地图斑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为矿区进行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航拍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分析和信息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它是对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应用有力而充分的补充,该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低空无人机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在2000米或更矮的距离内飞行。在一些矿山工程中为了更好地为矿山遥感动态监测创造数据源,补充卫星系统在矿区连续监测中综合遥感探测数据的问题,加强卫星遥感跟踪监测的时效性。利用低空无人遥感信息及其技术应用于矿山的持续监测,大多数传统勘探技术的缺点是无法实时真实地反映大规模开采中真实的情况。利用超低空飞行无人机开展卫星遥感多种技术,可以实现矿山的测绘要求以及数字矿山的创建。  相似文献   

11.
3维可视化是当前数字矿山理论及其技术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以云南澜沧老厂为研究区,将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矿区高分辨率2维遥感图像(QuickBird影像)叠合生成3维遥感影像,能够真实再现老厂矿区的景观特征,有效反映该地区的复杂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提供综合、全面、实时、动态的矿山地面变化信息,为矿床定位及开展地质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采和复垦活动明显地体现在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高程变化中;(2)在非采矿区,不同DEM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anDEM-X数据与其他数据的高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4 m、5.88 m、2.99 m;(3)DEM空间分辨率越高提取得到坡度最值越大,地形描述准确性越高。研究结果为露天矿区DEM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矿山的不断深入与开展,矿区的历史与现实数据量会越积累越多,数据处理会越困难。如何及时有效地分析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从这些数据背后挖掘出隐藏着的重要信息,为矿区的安全生产起到决策与支持作用,数据挖掘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就是在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矿区错综复杂的大量数据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矿山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叶锦强 《北京测绘》2014,(5):127-129
露天矿采场开采随着采掘工作的进展,露天矿中大部分的地形、地貌经常性地变化;而设在露天矿采场上的测量工作控制点经常被破坏。为了满足露天矿采场开采过程中对测量工作的要求;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完善了露天矿采场掘进、施工放样,需要不断的补设测量工作控制点的应用;摸索出一种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应用于露天矿采场开采过程中建立工作控制点的方法;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试验,达到了预期精度效果,解决了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在露天矿采场进行测量工作控制点补充的测量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WorldWind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场景重建与漫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与拼接镶嵌处理结果,在WorldWind开源软件框架上,二次开发与实现了影像金字塔的构成过程与在NASAWorldWind中的快速实时显示,并结合数字高程信息(DEIM)、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GPS定位信息与WorldWind中NLTLandsat7(VisibleColor)影像数据,建立了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实时三维地形重建与场景漫游系统。该系统为矿区地形分析与建设规划、灾区灾情监测与快速应急处理等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科学监测与评估矿区生态健康,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平衡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山西省的3处典型煤炭矿区,基于2001—2021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露天矿区进行了多年用地类型演变格局分析;并分别对3处典型矿区的绿度、湿度、干度、热度进行了估算,应用知识粒度熵的权重计算方法,综合构建了矿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完成了矿区生态健康多年遥感诊断。结果表明,两处露天矿区呈现边开采边复垦的生产模式,各有半数的研究年份RESI区域均值达到0.5以上;地下矿区的开采工作基本不造成地上扰动,其2001年以来的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RSEI均值在0.7上下浮动;3处矿区2021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3、0.48、0.70。本文改进了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构建方法,为煤炭矿区的长时序生态监测与遥感诊断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卫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矿山测量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矿山测量技术的提升,不仅关系到矿山开采、生产的科学进行,同时也是矿山生产安全的有效保障。本文探讨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并对各种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优化实施,用最合理的投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Among the anthropogenic topographic signatures on Earth, open-pit min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Mining is of interest to geomorphologists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ers because of its implication in geomorphic hazards and processes. In addition, open-pit mines and quarrie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dangerous industrial sector, with injuries and accidents occurring in numerous countries. Their fast, accurate and low-cost investigation, therefore, represents a challenge for the Earth science community.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characterise the open-pit mining features using high-resolution topography and a recently published landscape metric, the Slope Local Length of Auto-Correlation (SLLAC) (Sofia et al., 2014). As novel steps, aside from the correlation length, the terrace’s orientation is also calculated, and a simple empirical model to derive the percentage of artificial surfaces is teste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wo main case studies of iron mines, both located in the Beijing district (P.R. China). The main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Digital Surface Models, DSMs) was derived using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nd the 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opted methodologies and survey techniques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main mine’s geomorphic features. Thanks to the SLLAC, the terraced area given by open-cast/open-pit mining for iron extraction is automatically depicted, thus, allowing researchers to quickly estimate the surface covered by the open-pit. This inform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ture research (i) given the availability of multi-temporal surveys to track the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the mine; (ii) to relate the extent of the mines to the amount of processes in the area (e.g. pollution, erosion, etc.), and to (iii) combine the two points, and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 related to changes in ero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length orientation also allows researchers to identify the terrace’s orient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hape of the open-pit area.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or inheritance, of a given slope can determine if and how it fail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opographic surface or excavation face, with respect to geologic features, is of major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a large-scale and low-cost topographic survey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for example, for the mi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thropogenic impacts due to m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