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传统三维建模方法存在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精度低、与真实世界反差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城市三维实景建模方法.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以及整个应用流程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真实逼真、纹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位置和属性精度,大大降低了三维建模的成本并有效提升了模型生产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低空摄影测量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基于该技术获取了试验区范围内的实景三维模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将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BIM+GIS技术,有效整合、兼顾轨道交通线路周边的地上、地下信息资源,对选线过程中的空间分析提供基础条件,为选择一条符合规划要求、经济合理、因地制宜、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社会经济效益的线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露天矿山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常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作业任务的难题,通过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与三维立体模型等倾斜摄影成果,在倾斜摄影成果数据上进行分析,能够计算出露天矿山矿坑和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体积等重要数据,为露天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勇峰  王枝军 《测绘通报》2018,(8):153-155,163
研究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倾斜三维实景模型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流程。以某变电站为例,介绍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变电站三维实景模型重建试验,并对数据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变电站的三维重建,为变电站的运维、监控、培训提供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杰  孟高原 《测绘通报》2019,(6):160-16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大范围等特点,可以在复杂的场景下实现高性能的测绘数据处理。本文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了说明,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并结合水利工程测绘项目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倾斜摄影测量生成实景三维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三维建模的弱势及不足,提出并阐述了新型基础测绘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详细论述了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倾斜影像、基于倾斜影像外业像控测量及内业立体空三加密、倾斜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及优化等技术方法。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校园为实际案例,介绍了利用低空倾斜手段获取校园倾斜影像、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及成果应用,最后总结展望了倾斜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应用的相关行业领域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践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从技术简介、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精度评价和三维模型特征、全新生产流程成果形式以及6D标准测绘产品、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问题、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高了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的认识,有利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在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三维模型建设,大多应用BIM、VR、AR,以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等技术,然而,这些感官成果缺少计算思维。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地理信息成果的要求不仅能"直观看到",还要具备基于计算思维满足智能需求的计算功能。应用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底层因满足了这一需求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采用倾斜摄影测量进行实景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和实景三维建模,介绍了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倾斜航摄仪进行倾斜摄影并完成实景三维模型生产的应用案例,总结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倾斜摄影并完成实景三维建模的优势和缺陷。  相似文献   

10.
空地一体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成为大场景三维重建的首选,而在倾斜摄影三维重建中常常伴随着模型变形、纹理缺失等。本文基于低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设三维数字化校园,针对重建后不同类型地物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多种建模手段的技术优势通过空地一体、虚实结合来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对低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精细化建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也逐渐从二维升级到三维,新型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为城市三维模型的快速建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深入调研规划管理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倾斜摄影快速建模的方法,构建了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模型,提出了三维规划管理平台建设,从而实现了二三维一体化显示、三维空间分析、规划项目审批、违法建筑监察等功能,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兴机场线是北京首条建设运营的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本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测量技术,通过研究新技术与常规测量手段的结合,总结了一套适用于高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测量技术,可供类似项目参考或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剑  柯宝贵  刘同木  曹炳强 《测绘科学》2021,46(1):99-107,161
针对兰州市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问题,该文采用PS-SBAS和PS-InSAR技术,利用2016-01-20—2019-02-21时间段内的39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使用缓冲区分析技术对兰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和铁路线周边100m区域做了沉降影响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1A/B数据和时序InSAR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城市地表的沉降和轨道交通线的沉降时空规律;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南部的方家泉村、和平镇和猪咀岭村;软土地基下地铁的施工会导致沉降现象的发生,兰州轨道交通线和铁路线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城区东南方向;在监测时段内,使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监测的同名点在沉降趋势和累计沉降量上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和吻合性,但PS-InSAR的时序变化曲线较PS-SBAS更为平缓。  相似文献   

15.
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轨道交通穿越沉降漏斗区和沉降带时,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及运营产生非常大的破坏影响。为使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服务,本文以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高程贯通误差公式设计依据、地面沉降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考虑地面沉降的高程贯通误差计算、建设阶段实际地面沉降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在工程实践中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成果,对今后我国各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测量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李凯  马全明  韩志晟  孙丕川 《测绘通报》2019,(8):96-101,161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铁隧道相关的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越来越受到地铁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地铁隧道工程的复杂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运营隧道监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适应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地铁工程信息化、三维可视化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于一体的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及编码器等传感器,能快速、高精度地获取隧道内轮廓断面尺寸,通过配套的软件处理,高效地对限界、断面轮廓及隧道变形进行分析。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地铁隧道病害监测中的实际问题,可供同类地铁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和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组建的城市智能感知与精密测量工程中心在深入研究地铁隧道结构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将移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结构监测,提出一套适用于隧道结构和病害监测的硬件集成方案,研发了一套高效快速获取地下空间结构三维几何特征的方法,实现了隧道结构表观几何特征和病害监测成果高精度提取,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轨道交通隧道全断面智能识别与分析系统的研发及检测装备的研发,实现了轨道交通全断面病害的智能检测与隧道服役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客流量不断攀升,研究乘客的出行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限流模型的建立以及限流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某时段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OD出行数据,研究了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高峰时段,乘客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为100~200 min,出行距离集中在20~35 km,且出行距离与出行时间呈线性关系;(2)乘客选择地铁出行的出发点和到达点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五环以内,客流从城外向城内移动,朝阳区和海淀区的进出站客流量均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19.
公共自行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接驳方式。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的时空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接驳地铁出行客流量的时空可视化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地铁客流与公共自行车的IC卡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时序分析,初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时序相似性;通过对地铁客流的时间聚类进行分析,得到了3种类型的出行日;然后分别对各类型出行日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进行了特征可视化与空间信息可视化,实现对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时空特征的综合分析;最后运用该方法以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地铁站为例,对该站合理范围内的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情况进行了时空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铁客流与公共自行车IC卡数据的融合可视化分析可更加全面、动态地掌握城市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出行的时空分布情况,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规划及建设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华键  向煜  黄志  华媛媛 《测绘通报》2021,(5):132-136,166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无人机、移动测量车等新型测绘装备不断普及;此外,物联网技术在新基建浪潮下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介绍了采用地面移动测量与倾斜摄影技术融合的方法构建三维精细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引入物联网数据和BIM数据,实现了城市新基建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城市新基建模型在桥梁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