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我国常用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方法.以平面四参数、三维七参数数学模型为基础,分析其不同转换模型的内涵和适用性,并以MATLAB为平台实现常用坐标系到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转换结果达到厘米级,满足实际工作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是测绘行业永远都不能绕开的话题,不论是54坐标系向80坐标系转换,还是80坐标系向CGCS2000系的转换以及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最终都涉及转换方法和转换控制点(对点)选用问题;转换方法及控制点选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转换精度及工作量。现就某地市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及转换控制点选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独立坐标系到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考虑,对项目成果AutoCAD的DWG文件进行坐标转换,借助FME2014软件,通过自定义地方坐标系、重投影、返射转换等步骤,并结合DWG文件自身特点,修改转换器参数、分别转换图形和文字.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基于CGCS2000坐标系的CAD图形文件.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全球地心坐标系统的发展,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CGCS2000坐标系,对其转换工作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坐标系转换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CGCS2000坐标系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中利用2005年临泽县城网控制点作为与CGCS2000坐标系转换的公共点,采用基于甘肃省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的静态观测模式,求取控制点的CGCS2000坐标,进而确定2005临泽县城区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以及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新疆某铜矿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利用IGS站数据进行GPS联测,通过GAMIT/GLOBK等专业软件进行基线和坐标解算,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向WGS-84坐标系再到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2000国家大地坐标与城市平面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方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之间的坐标转换一般采用七参数和四参数转换模型,各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受到范围限制等的制约,因此两坐标系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量成为推广CGCS2000的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地方坐标系与CGCS2000之间的严密转换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均在CGCS2000椭球基准下进行相互转换;将平面转换与高程转换分开进行;建立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是可逆的,且不损失精度。使原有城市地方坐标系下的数据成果无须转换,直接继续使用。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转换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0国家大地坐标由2000国家GPS大地网在历元2000.0的点位坐标和速度具体实现,其实质是使CGCS 2000框架与ITRF97在2000.0参考历元相一致.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规定从2008年7月1日起全面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届时将停止提供非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测绘成果,因此,获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测绘成果尤为必要.本文利用IGS站数据与测区数据联合解算并进行框架转换和历元转换获得CGCS 2000坐标,该方法不依赖外部的CGCS 2000控制点,实现CGCS 2000坐标的获取,满足了1:1000数字化测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的启用,迫切需要将各省不同坐标系的空间数据统一转换到CGCS 2000,从而实现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纵向贯通及空间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本文根据电力GIS空间数据资源的特点及行业情况,阐述了电网GIS中现有成果从独立坐标系向CGCS 2000转换的实现,并提出了对转换成果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BJS54测绘成果到CGCS2000的改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采用七参数转换模型且计算区域内使用一套转换参数计算了1954北京坐标系(BJS54)下的经纬度坐标以及高斯平面坐标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改正量,分析了这些改变量所对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旧地形图的影响,提出了对纸质地形图和数字地形图的改正方法.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改正量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