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湖北省基础测绘现有工作基础与技术优势,分析了湖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基本遵循,研究了规划工作的主要建设思路,为其他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资讯·活动     
正每月测绘资讯概览2019年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测绘学会]2月25日,2019年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国土测绘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和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做好保障的措施,座谈对接国、省2019年国土测绘重点任务,部署全国"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以期更好地全面履行测绘地理信息职责。  相似文献   

3.
市县基础测绘是国家、省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衔接和延续。按照我国的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要求,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本规划会同其他同级政府部门编制本级行政区域的"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基础测绘规划编制隶属政府专项规划,不同于专业技术设计,审批后需要对外公开发布,所以在语言概括、章节结构和思想表达上有其特殊性。结合笔者编制多个市、县、区的"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经验,参考其他专题的规划编制工作,从市县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框架结构、规划内容等开始推进,并重点对市县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发展基础、发展趋势、需求分析、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章节进行了编制研究。本文总结了在编制市县"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时的一般步骤、编制重点和注意事项,为编制此类规划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首次提出"新型基础测绘"这一概念,并明确新型基础测绘的基本特征是"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如何理解其中"新型"的含义,如何在工作和实践层面推动新型基础测绘工作,当前还普遍面临着较多困惑。本文力图从基础测绘的技术和管理属性出发,分析基础测绘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明确新型基础测绘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基础测绘的总体框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熊勇  黄传辉 《江西测绘》2012,(2):32-33,35
本文结合基础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详细论述了市、县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几个主要环节,对实际编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欣 《江西测绘》2013,(2):31-32,42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任务,本文探讨开展具有自治区特色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模式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突出基础测绘工作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不断丰富基础测绘成果,积极提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各层面对测绘地理信息更广泛的需求。基础测绘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强化规划龙头地位,实现了省级基础测绘规划列入政府的规划编制体系。"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被省政府纳入第一批批复的三个规划之一,投入  相似文献   

8.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作为新型基础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笔者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特征,分析了质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转型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提出以提升能力、引领发展为目标,从标准建设、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以迎接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要求。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将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5大重点任务之一。上海市测绘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土测绘工作迎来了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平台的新机遇,承担了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新任务,同时也面临了"十四五"发展的新需求,以及与相关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趋势。2018年,作为自然资源部内设机构的国土测绘司正式组建,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均已挂牌,相应的国土测绘处室组建工作陆续到位,为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在新体制下全面履行职能夯实了基础。过去一年来,全国国土测绘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正在形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基本完成。基准站网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自然资源系统已建成3040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可向全国提供实时的亚米级定位服务和事后毫米级的专业测绘服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完善,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已达到62%,这是历史新高点。基础航空航天影像获取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完成了116万平方千米的遥感影像获取,超出往年平均水平两倍以上,覆盖率不断提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有力推进。测绘行业管理日益完善规范,正在着力清理那些制约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土测绘工作有了哪些新的职责和定位,测绘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变化,测绘工作者们应该如何应对?本刊特邀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地理信息具有提供更高空间定位精度和更强空间关系表达能力的优势。“十四五”期间,高精度地理信息获取作为基础测绘重要战略任务,其相关成果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更好的空间参考依据。本文从高精度地理信息的获取进展出发,分析了高精度地理信息产品的需求形势和对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获取和产品提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高精度地理信息获取和产品提供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机载LiDAR获取点云数据具有快速、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制作的DEM数据具有表达地貌细微、精度高的特性。本文以白城地区基础测绘DEM制作项目为例,探讨了LiDAR数据的获取、处理及以此为基础制作高精度DEM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为推动"十三五"期间,利用现有的基础测绘现代化高新技术装备——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完成吉林省LiDAR航摄生产1∶10 000 DEM及地貌测绘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测绘地理信息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分析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需求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重大项目布局的基本思路,凝练出一批事关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以期对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管理决策有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测绘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激励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科技奖励角度,通过统计和对比"十一五"以来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布和完成主体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科技奖励在科技研发重点、推进区域协调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激励重要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唐新明  王鸿燕 《测绘学报》2022,51(7):1386-1397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用光学卫星测绘及其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民用光学卫星特别是立体测图卫星的在轨情况、技术参数及数据获取等总体情况。在介绍卫星测绘产品处理和体系构建等技术的基础上,对卫星测绘及其产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况和总结,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测绘卫星及卫星测绘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新需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适时提出了新型基础测绘。"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明确将新型基础测绘作为转型发展的方向,并从数据分类体系、数据分层、数据属性结构、数据基础、矢量元数据、智能化制图等方面开展了探索研究。本文将山东省新型基础测绘地形要素数据的新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有待完善的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测绘卫星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家测绘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基本形成了卫星测图的科学生产工艺,对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卫星遥感应用潜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适应遥感技术的发展,国家测绘局已经于2005年编制了《测绘部门十一五航天规划(草案)》,测绘卫星计划包括研制发射我国自主的测绘系列卫星和建立自主版权的测绘卫星综合应用服务体系。高分辨率测绘系列卫星包括: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等。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和卫星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未来的卫星测绘应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