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Station是进行地图生产的图形编辑平台.把地图矢量数据在MicroStation中进行全要素符号化是实现其地图生产出版的首要条件.文中就符号化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内容包括属性编码研究,符号库建立,分层规定,符号化控制表定义等,最后通过MDL编程实现了地图全要素的符号化.  相似文献   

2.
MicroStation环境下地图矢量数据全要素符号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Station是进行地图生产的图形编辑平台。把地图矢量数据在MicroStation中进行全要素符号化是实现其地图生产出版的首要条件。文中就符号化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内容包括属性编码研究 ,符号库建立 ,分层规定 ,符号化控制表定义等 ,最后通过MDL编程实现了地图全要素的符号化。  相似文献   

3.
将制图表达的规则信息附加在地理信息数据之中,根据这些制图规则分别对各要素进行点符号化、线符号化、面符号化、字体配置、显示顺序排列、压盖处理等,利用AutoCAD较强的线型符号表达功能快速生成制图数据.  相似文献   

4.
地理要素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与地形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地理要素三维表达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传统Bertin视觉变量的动态与三维扩展,以传统的地图表现理论为参照,并结合三维环境的特点,系统地分析、探讨地理要素在三维空间中不同比例尺条件下顾及地形的三维符号化表达,分别研究点状、线状和面状地理要素基于地形模型的符号化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梦雪  徐柱  吴俊红 《测绘科学》2013,38(3):143-144,156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点、线要素三维建模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线状要素三维建模的点符号化方法:首先对线要素离散化,将线要素组成单元的三维模型用作点符号对离散点进行符号化处理,通过调整每个点符号的大小及旋转角度,实现所有模型的拼接。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线状要素的精细三维建模,为三维GIS中线要素的快速低成本精细三维建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控制规则的地图符号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地图符号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同一种地理要素由于其某一属性项取值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地图符号进行符号化的情况.另外,由于数字地图中没有记录说明注记的位置、字体、颜色、方式等相关信息,因此说明注记在符号化过程中缺乏定位和显示的相关依据.为了灵活、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地图符号化控制规则,通过对控制规则的解释来实现数字地图的符号化.这种地图符号化技术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地理标识语言,将地理要素符号化并表达出来。GML基于XML的架构,XML被设计为传输和存储数据,结构简单。使用基于GML的地图制图,就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产生式方法,具有模块性和清晰性结构,这种结构易于地图要素的符号化管理和扩展,全方位地表达地图信息。  相似文献   

8.
分层分块的层次细节技术可以提高电子地图绘制的效率,为此提出了分块地图矢量数据的符号化方法;开发了基于间接信息法的通用地图符号库系统。对于面状要素,提出了基于定位点的重复配置符号方法;对于线状要素,设计了基于距离控制的符号化算法和节点间矢量的虚拼接算法。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效率高,并且确保分块绘制地图要素的整体显示效果稳定、连续。  相似文献   

9.
制图要素符号化是利用形式多样的地图符号,对地物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以及数量、质量等基本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CorelDRAW极强的图形、文字及矢量线划编辑功能颇受制图人员青睐,尤其在要素符号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对制图要素符号化进行了理论探析,并基于CorelDRAWX5及其宏编辑器,引用CorelDRAW 15.0 Type Library控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点状符号的九位替换、工字型国界符号的生成和自定义点符号的面域填充,不仅提高了地图制图效率,而且确保了图面内容的美观性。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地图符号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同一种地理要素由于其某一属性项取值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地图符号进行符号化的情况。另外,由于数字地图中没有记录说明注记的位置、字体、颜色、方式等相关信息,因此说明注记在符号化过程中缺乏定位和显示的相关依据。为了灵活、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地图符号化控制规则,通过对控制规则的解释来实现数字地图的符号化。这种地图符号化技术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数据制图入库一体化一直是困扰测绘作业单位的一个难题,而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是矢量数据如何实现智能符号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程序测试研究提出了基于有权实体组合的矢量数据智能符号化,并且针对几种具有代表性要素,通过点、线、弧、圆、注记的组合方法进行符号化描述,依据不同权值分配实现实体组合的各种式样,从而实现矢量数据动态智能符号化。  相似文献   

12.
ArcGIS Engine是一套完备的嵌入式GIS组件库和工具库,包含大量的接口,可通过其接口进行符号化,但没有针对单个编辑要素渲染的接口方法,只能对整个图层进行渲染,因此利用ArcGIS Engine开发了一种能在绘制DLG要素的同时给予相应符号的方法,以提高符号化效率,解决了GIS开发过程中采集工具箱符号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地图符号化的实质,地图图形输出所包含的内容,地图符号化软件对地图符号制作软件的要求,以及软件为用户所提供的函数方式,具体讨论了地图要素间的关系处理,对地图的符号编码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MicroStation是进行地图生产的图形编辑平台。把地图矢量在MicroStation中进行全素符号化是实现其地图生产出版的首要条件。文中就符号化的各项工作者了全面的论述,内容包括属性编码研究,符号库建立,分层规定,符号化控制表定义等,最后通过MDL编程实现了地图全要素的符号化。  相似文献   

15.
周卫 《测绘通报》2004,(12):45-46
地形要素代码设计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涉及到诸多的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到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论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地形要素代码设计与符号化的基本原则、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Info专题地图数字化与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题地图由底图要素和专题要素组成,是简明、突出、完善地显示一种或几种特定要素,而使地图内容、用途成为专题化。对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Ipnfo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以延安市飞马河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为例,探讨了用MapInfo制作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方法(规划专题地图、底图要素和专题要素的确定、建立底图要素和专题要素表、创建专题地图、数据处理及符号化数据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库建立、整饰出图)。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规划局矢量地形图数据建库为例,详细地描述了矢量数据入库的处理过程.首先对入库的矢量图形数据要求做了概述,如要素的分层设色标准、地形图要素属性项定义等;然后讲述了矢量数据入库的流程和步骤;最后介绍了基础地理信息库的符号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像片索引图制作方法存在工艺繁琐、手工操作步骤多、作业效率低等缺点。为提高航摄成果整理的作业效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像片索引图的概念———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的制作是基于 1∶10 0万数字线划地图 (DLG)数据库 ,将航摄鉴定表信息、像片覆盖信息、航空摄影信息和地物要素信息综合起来 ,以 1∶10万或 1∶5万地形图为分幅单元叠加整饰制图。实验结果证明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不仅注记要素齐全 ,版面整洁、美观 ,而且以标准地形图为分幅整饰单元 ,有利于航摄像片的测区、分区、图廓覆盖、航线分布等情况的检查与验收 ,有利于航摄成果资料的统一管理 ,以及测图时像片的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讲述了ArcGIS环境下1:5万电子地图图形符号的制作方法.以及运用基于接口编程的ArcObjects组件来实现程序自动完成图形特征要素的符号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霖  于忠海  朱海红  蒯希 《测绘学报》2015,44(5):563-569
按照目前的专业制图规范对地图表达的质量要求,计算机制图原理和技术无法避免制图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处理地图要素图形冲突的工作。这种由于数据模型间(数字地理景观模型与数字制图模型间)的差别而产生的技术难题一直是实现快速制图的瓶颈。本文基于"先处理、后符号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引起图形冲突的形式以及地图制图规范对冲突处理的要求,提出了针对图形重叠和图形衔接两类图形冲突处理的基本操作,即将对地图要素(地理要素符号化)的图形处理转变为对地理要素本身的处理,从而减少了后期图形冲突处理的工作量;基于这些基本操作,以地形图制图中产生大量冲突处理的道路、水系和境界要素类型为例,说明如何综合利用这些基本操作,实现对图面冲突自动处理的方法;最后,两幅实际地形图数据试验表明本操作可以提高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