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在受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的广东山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DEM的基础上,分析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坡向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促进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度坡向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因素。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DEM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提取坡度坡向及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坡度坡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林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随坡度增加而大体呈现下降趋势;除平地外,各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小;坡度坡向影响光照、水分、热量等分布,进而对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ASTER GDEM与SRTM3高程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最新发布的全球地形数据,ASTER GDEM比目前常用的SRTM3数据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对于相关地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对ASTER GDEM与SRTM3数据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生成ASTER GDEM栅格点高程数据所用的ASTER DEM影像数等因素对2种DEM数据高程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ASTER GDEM高程比SRTM3高程平均低5.42 m,两种DEM数据高程差异的RMS值为16.90 m;ASTER GDEM与SRTM3之间的高程差异随着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而ASTER DEM影像数越大,高程差异越小;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对高程差异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叶尔羌河流域这一生态脆弱区,基于像元二分法利用MODIS NDVI数据计算该研究区典型正常年份2016年6—9月生长季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分析探讨了该流域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及高程、坡度、坡向等地貌状况主要要素之间的耦合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叶尔羌河下游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均具有明显的地带状与分层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仅与距离水源地的远近相关性显著,与高程、坡度等其他地貌因子无明显相关性;而叶尔羌河中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复杂,植被覆盖度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因子总体耦合度较高。高程对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随着高程增加,坡度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则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周期地带变化特性,以及随着坡向的变化植被覆盖度呈现出由阴坡、半阴坡较高(4 000m以下地区)按"顺时针"向阳坡、半阳坡较高(4 000m以上地区)逐渐转移。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地貌晕渲中Lambert漫反射光照模型和基于坡向光照模型的优缺点,讨论了其中的原因,据此提出一种面向坡度、坡向及高程的光照模型,利用一个坡度随高程逐渐变化的二十四棱锥体和两种不同特征的地形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克服Lambert漫反射光照模型和基于坡向光照模型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Quick Bird影像解译了玛尔挡水电站库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随高程、坡度、坡向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特征符合当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特征,有利于掌握水电开发的区域生态环境背景,有助于项目的科学论证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地形差异是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小江流域作为典型山地流域的代表,针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小江流域1990、2000、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宏观总体格局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流域4大垂直带谱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分析驱动因素。重点从高程和坡度两个因子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所在的各地形梯度位置范围,可为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及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时空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10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雪深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在5—9月平均雪深主要受到高程影响,在其他月份则受气温和高程共同影响;同一高程带雪深的变幅反映坡度和坡向对雪深的影响,变幅越宽坡向影响越大;最大雪深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空间变异随高程的增加而下降,随坡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10月至翌年5月,平均雪深在高程82~2 482 m和6 082~7 682 m受坡度和坡向影响较高程2 482~6 082 m要偏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双重影响,高程是雪深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高程82~3 282 m区间,坡度的空间差异对平均雪深空间变异的影响具有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提取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以位居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东部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基于蚁群智能优化算法(ant colony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IO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智能分类。首先选用TM图像、DEM、坡度和坡向数据作为分类的特征波段;然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实验区数据进行植被分区;最后利用ACIOA算法进行分类规则挖掘,并依据分类规则进行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提取。研究表明,基于植被分区的多特征蚁群智能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8.85%,Kappa=0.86,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为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独龙江流域居民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研究区DEM的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等信息与国家1:250000基础地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的居民点、水源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云南省独龙江流域特有民族之一独龙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水源的定量关系,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独龙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做好本区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区的坡度分析可为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所需的地理底图,对此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坡度计算及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相比于其他数据更适用于数字地形分析.本文阐述了基于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山区坡度的计算及坡度分级栅格数据的制作,将结果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进行叠加以初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提取出来并以矢量文件形式输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南部Appalachian山区的Blacksubury,Virginia中心地区的两个DEM上评估了高程、坡度、坡向的精度。第一个是美国地调局(USGS)在30m格网7.5分的方形图幅上使用Gestalt Photomapper(GPM)仪器,根据1:40000落叶期的航空像片自动立体相关处理完成的。同一地区的第二个DEM,是利用STX公司设计的专业立体相关技术,处理SPOT全色波段立体像对取得的,其间利用SPOT图像公司高解像力的DEM产品,对于DEM高程、坡度、坡向的精度进行了目视评估,并与野外测量获取的高程、坡度、坡向值进行了比较,USGS用GPM获取的DEM在微观地貌表现方面要好一些,而USGS—GPM和SPOT—STX两个DEM的高程差平均值小于6m,且误差分布中心未显著偏离零值,满足1级精度要求。从SPOT—STX的DEM所导出的,在坡度、坡向的统计上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大误差,而USGS—GPM的坡度、坡向误差发布中心未显著偏离零值。在坡度、坡向与它们各自的误差之间有显著的大的相关性。本文很少的关于DEM导出的坡度、坡向以及高程的评估之一。读者会注意到这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DEM生成方式、算法以及不同地形和植被情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地形高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的DEM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GIS提取研究区的地形高程及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各地形高度与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研究地形高度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高程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2土地利用类型占该该类土地利用的比重均在第一级高程或第二级高程达到最大值,随高程增加,分布比重逐渐下降;3低高程区域土地利用较为破碎,高高程区域土地利用较为集中,以林地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南昌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时段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分析研究区水平空间以及垂直方向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更全面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南昌市土地类型分布中耕地和水域面积比重较大,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模式为耕地和水域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高程对南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约束十分突出,各种土地类型在高程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呈显著变化。1980~2005年南昌市不同高程土地利用动态度随时间推进提高了1.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快的地方一直集中在高21.68~100.00 m之间。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多旋翼无人机(DJI-Phantom 4 Pro V2.0)航测丹霞山阳元石景区,获取高精度影像数据435幅,并利用PhotoScan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拼接,制作航测区正射影像地图和DEM数据;再利用ArcGIS10.5软件对影像数据和DEM数据进行裁剪,把正射影像数据分割成200幅100 m×100 m比例尺为1:1000的图片;然后在图上进行目测识别珍稀物种丹霞梧桐和定位,共获取航测区内321株珍稀物种丹霞梧桐的位置数据,并建立丹霞梧桐点位置地理数据库(.gdb);最后通过数据库丹霞梧桐位置图层表属性中的Calculate Geometry功能计算并获取321株丹霞梧桐位置的坐标、高程、坡度和坡向数据,完成航测区内丹霞梧桐数据库的构建.对数据库中的丹霞梧桐进行空间分析发现,航测区共内有321株丹霞梧桐,大部分(298株)分布在海拔为160±60 m的范围内,74.3%(231株)的丹霞梧桐分布在坡度>30°的丹霞崖壁地带.在航测区的南东(65株)、南(86株)和南西(45株)3个向阳坡向上,丹霞梧桐分布集中,约占总数的61.1%(196株).珍稀丹霞梧桐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不仅可提供每株丹霞梧桐精准的位置、高程、坡度、坡向等微地貌信息,还能提供丹霞梧桐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图谱,为珍稀物种资源保护与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2000年京津地区的沙尘暴,使得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加重视。为了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恢复植被,一些耕地就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哪些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这些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如何?为此,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4个步骤。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指数、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其次,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最后,利用降雨数据进一步分别确定退耕还林或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得荣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资料,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水系、地表曲率、工程岩组、土地利用和NDVI等9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定量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并引入成功率验证法对评价模型精度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为81.2%,可推广到其他高山峡谷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19.
赵玲  吴良林  莫建飞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03-105,120
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利用DE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基于高程的地貌分区、叠加分析,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随海拔高程增加,居民地...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高程的统计分析等研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