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从晚唐时期佛教发展状况以及对晚唐士子影响的视角,分析了《锦瑟》一诗体现诗人不彻底的佛学思想与人生回忆交融的思想主旨,并将同为修佛中人但思想境界却极为不同的王维与李商隐作比较,突出李商隐"情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7,(11):56-5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集情、神、文、理于一体的古老文学样式。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灵性、哲理、激情和想象。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七龄少女到耄耋老人,从家庭妇女到王侯将相,中国诞生了无数的诗人,就像满天的繁星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中国古诗,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就是一条千古流淌的文化长河,其内容涵盖了大千世界,千种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旧元夜遐思》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赠》均是忧愁之作。但在诗学主张上 ,一个注重理智 ,一个注重情感 ;意象体系上一个呈复杂化、多样性 ,一个呈定型化、相似性 ;审美标准、结构形式等都有较大的区别。从这两首诗的具体比较可看出新旧诗歌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4.
宋诗人陆游(五彩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主要思想是抗金复国,同情人民苦难生活。艺术风格奔放自然,激情洋溢,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小园》一诗曰:“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下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他为抗金报国受到挫折,回故乡后,向邻舍父老学种田,过农村生活,含有不忘国家大事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汉时刘展、阮肇采药在天姥山遇仙的传说。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姥山伐木开径留下的“谢公道”,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的记梦诗……。天姥山的浓厚文化积沉和绚丽山水风光,勾起了千百万人对天姥山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正>文学博士、诗人唐欣在兰州不定期出版的以书代刊的《敦煌诗刊》上主持一个"经典重读"栏目,每期介绍几首中外名诗,每诗附之以几百字的精彩评语。作为《敦煌诗刊》的读者,这个栏目也是该刊最吸引我的内容。同时,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该刊影响有限,出版周期不固定,有一搭没一搭的,大大影响热爱这个栏目的读者持续和完整阅读的兴趣。如果将这些内容装进一本书,岂不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唐欣是我老友,  相似文献   

7.
<正>放风筝是赏心悦目的户外活动,历代诗人也曾以风筝入诗,写下了不少多姿多彩的诗篇。喜欢郑板桥的《怀潍县》,读来有一种花团锦簇的热闹:"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无数风筝漫天飞舞,女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五颜六色的裙子在风中摆来摆去,比蝴蝶还美丽。这首诗惟妙惟肖地  相似文献   

8.
臧棣很注重诗歌语言,他把寻找语言的可能性当作诗歌成立的基本主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大量使用叙事、戏剧化、修辞等技艺编织语言,成就诗篇。在臧棣诗歌有意味的形式之下,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批判。《木匠活》一诗鲜明体现了臧棣的诗歌特色。此诗采用叙事、反讽、戏剧化、比喻、对比等手段描写了虚伪丑陋的现代夫妻生活,揭示出现代人情感、婚姻乃至人生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9.
它是2046     
正2046,一是个多么诡异的数字,我不了解导演王家卫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电影名。我理解不了王家卫,如果非要我理解他的话,那么我只能说:王家卫是个诗人。有些人尽管一辈子从未写过一首诗,可骨子里他是一个诗人。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诗人要你看完他的诗后似懂非懂,看后产生歧义更好,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诗人会不厌其烦的描绘同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的同位重复了,首尾呼应的手法更受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的《红烛》表现出极其的浪漫和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他从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的青春般的激情澎拜之歌。然而,追求形式和唯美并不妨碍表现内容,他在《剑匣》、《李白之死》、《秋色》、《忆菊》和《太阳吟》等诗中或表现艺术追求,或表现爱国情感等,即使其思妇诗,至少也体现出个性解放的思想。从这意义上说,闻一多的《红烛》之诗,确实是从他之“建在现实的人生的基石上”的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诗歌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诗人的情才和画家的技艺.诗歌在描写景物时浓墨淡写,构图简括,达到了虚与实精妙结合的境界;善于刻画自然事物的运动状态,写出景物运动的时间感、距离感、立体感,或变静为动,赋予景物运动情态;并且还描写景物的的新鲜色彩,使作者之情融于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大学语文>大纲及教材的教学要求对古典诗、词、文都偏重于字、词、句的理解,游离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古典诗、词、文中充沛的情感、深邃的义理、多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贯穿到教学中,才能达到<大学语文>的学习目的.也才能解决古典诗、词、文的教学瓶颈.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烟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  相似文献   

14.
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各体兼备各具特色:七律明净清丽、浏亮工整;五律锻琢工稳、奇逸清华;五七言绝句体情细腻、含蓄隽永。李端的古风歌行高于大历诸才子,其七言歌行韵调流畅、气势飞动,五言歌行清音古致、婉转惆怅,最得乐府神理。其歌行的韵调气势,情致遣词,在中唐诗坛中占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是最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都在写作散文,成就也以散文最为显著。她的散文作品满蕴着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明丽——诗画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交替性诗人”的弗罗斯特熟谙古希腊文化,善于从古希腊文学中吸取创作素材。从弗罗斯特诗歌中最基本的意象“泉水”出发,力图展现弗罗斯特对古希腊神话的艺术主题再现和超越,揭示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不朽意义:实现真正的现代性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同荣的美好理想,是弗罗斯特诗歌中重要的母题之一。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弗罗斯特名诗《一堆木柴》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了这堆木柴是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态体系,既是生态失衡、断裂的象征,又是生态再生、和谐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