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位错理论和摩擦磨损原理对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它们的消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及其变化与材料的强度-温度特性和位错行为有关,揭示了积屑瘤受前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和切削温度影响的本质,确立了鳞刺形成的四个阶段(空洞形成、裂纹形成、裂纹扩展、拉裂)及其机理,强调了后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对鳞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高速切削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金属学知识和摩擦磨损原理对超高速切削的干现象作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切削力较普通切削小的原因是切削力更集中地作用于切削层金属,位错易于运动、剪切变形更昂扬 及前后刀面摩擦阻力减小的结果,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固有特性与切削过程的剪切变形和前后刀面的摩擦挤压人艇特点相关;高的表面质量有赖于积梢瘤和鳞刺的消失,但后刀面与加工表面的摩擦挤压引起的隆起残留量的减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金属学知识和摩擦磨损原理对超高速切削的若干现象作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切削力较普通切削小的原因是切削力更集中地作用于切削层金属,位错易于运动,剪切变形更易发生,以及前后刀面摩擦阻力减小的结果;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固有特性与切削过程的剪切变形和前后刀面的摩擦挤压作用特点相关;高的表面质量有赖于积悄瘤和鳞刺的消失,但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挤压引起的隆起残留量的减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桂西乐业地区二叠系荷叶藻风暴岩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叠系荷叶藻风暴岩在广西属首次发现。它广泛发育在乐业背斜构造的二叠系中。本文通过对两条典型剖面研究,论述了风暴岩的层序、沉积特征、组合类型及其分布,并探讨其沉积模式。认为:该风暴岩主要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中部和茅口组底部两个层位的生物屑灰岩中,由荷叶藻及其它生物屑构成各种风暴沉积特征(如粒序层、平行层、丘状层、底面构造……),风暴沉积形成于孤立碳酸盐台地环境,并具有从台缘→台地中心、由近积风暴岩→远积风暴岩→次风暴岩分布规律。指出风暴岩的发现不仅具有沉积学意义,而且对二叠系的地层对比和藻灰岩的成因提供了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5.
挤压盐构造是在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盐构造类型,对沉积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圈闭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内,挤压盐构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指导了挤压型含盐沉积盆地油气藏勘探。在综合分析盐岩物理特性、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以及盐构造形成对油气成藏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含盐褶皱冲断带及其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对比国内外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及典型油气藏,总结出国内外典型的含盐褶皱冲断带盐岩层均参与了构造变形,使得由造山带向盆地腹地,构造变形由强烈基底卷入逆冲推覆变形逐步过渡到薄皮滑脱褶皱变形,并影响褶皱冲断带内油气成藏的分布。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盐构造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木瓜蛋白酶在制取青鳞鱼可溶性蛋白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木瓜蛋白酶的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加水量,pH值对青鳞鱼可溶性蛋白得率的影响,探讨了α-氨态氮含量与青鳞鱼与可溶性蛋白得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小于50℃,随着酶解温度的提高,酶浓度的增加,酶解时间的延长青鳞鱼可溶性蛋白得率及α-氨态氮的含量均增加,α=氨态氮含量增加比可溶性蛋白得率的增加明显;加水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得率增加;pH值对水解效果及可溶性蛋白得率影响不大。综合考虑,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酶浓度为1500u/g,酶解时间80min,m原料:m水=1:2,pH6.8。酶解所得可溶性蛋白经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其氨基酸总量为49.47mg/mL,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3mg/mL,肽含量为87.2%。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岩溶不整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系统总结了古岩溶不整合的鉴别依据,把组成岩溶体系的改造形态(体)和建造作为主要标志:认为岩溶改造形态(体)有古个体形态标志和组合形态(体)──地形地貌标志,这些形态(体)应有岩溶建造充填或覆盖才有鉴定意义;还认为岩溶建造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主要依据,与建造同时形成的生物化石及同位素年龄是直接的关键证据:岩溶建造底部建造层中的溶积钙砾岩和溶积钙屑灰岩,两岩石系列中的岩石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层面构造是确定古岩溶不整合面产状、古岩溶水流向的决定性标志;此外,古构造对岩溶和岩溶建造都有一定控制作用,有建造充填、覆盖,也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活动习性、褶皱、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震源机制解、地壳形变场、GPS观测成果和EDM(光电测距)资料等,对比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两岸现今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处在北西方向引张的应力环境;台湾地区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方向的挤压和因台湾海峡下降而产生的向南东方向的挤压;福建沿海则受到印度板块向北向东的挤压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方向的挤压以及台湾海峡下降而产生的向北西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对登封大平矿井内外大量构造形迹的描述,通过对其形成机理,相关因素的探讨剖析,提出了“挤压外推滑移构造”的新认识。在总结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与“重力滑动构造”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其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对于研究汶川地震对震区及青藏板块地形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相关监测点的汶川地震前后地形形变数据,采用统一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将震前与震后的形变监测成果归算到ITRF2005参考框架和2008.363(2008年5月12日)历元,计算得到震中区域的大地基准造成严重破坏,监测点形变位错,水平位移量达243 cm,沉降量达68 cm,隆起量达36 cm。并对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进行分析,认为位于"映秀镇—北川—青川"断裂带西侧块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呈现隆起趋势;东侧块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呈现下沉趋势;北侧块体向东北方向移动,南侧块体向西南北方向移动,块体两侧形成了明显挤压形态。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汶川地震产生的机理和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辽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走滑断层和伴生断层的关系及其所在构造变形区所处的应力状态将研究区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走滑主控叠覆带伸展构造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3个次级构造单元。相比而言,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发育挤压型的背斜圈闭,且遭受破坏作用小,成藏条件最为优越;走滑主控叠覆伸展构造发育多级拉张型断块圈闭,其伴生断层对油气的分配作用更为明显,具多层系油藏形成的特征,这两种构造类型均有利于油气的运聚,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聚油条件最差。   相似文献   

13.
矿化见于上奥陶统绿岩带中的大理岩、碳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凝灰岩)岩性段。矿体分为三种类型:①产于大理岩和碳质板岩间的层状或透镜状矿体;②产于大理岩及层状矿体之间的边瘤状和边刺状矿体;③产于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中的脉状矿体。据闪锌矿的产态,26个样品分为两个主要类型。Ⅰ类样品采自层状或透镜状和边瘤状或边刺状矿体,属原地变质改造型。Ⅱ类样品采自脉状矿体,属变质热液迁移改造型。两类闪锌矿痕量元素的丰度研究表明矿化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类似。Ⅰ类闪锌矿又分为两个亚类,它们中Mn、Ga、In、Cu、Sn和Ag的丰度研究显示出这些原始沉积物的差异,以及变质作用过程中矿化的继承性。在闪锌矿地质温度压力计图解中,Ⅰ类闪锌矿的温度、压力代表了变质作用的条件。Ⅱ类石英脉中的闪锌矿的温度基本上可代表变质热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广西重晶石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文中侧重地以矿床实例概述了广西重晶石矿床的沉积型、热液型和残坡积型及其六个亚类的矿床地质特征,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探讨了三个类型矿床形成机理。此外,划分了四个成矿远景区,可供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北部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生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其南北两侧区域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中地质环境的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包括地表形态等)的制约而实现的。该造山带把青藏高原北部分割成南北两个特证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大区和14个地质环境小区,它们现今的主要特征应是该造山带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造山带早期的形成与演化使南北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给现今生态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期在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隆升及其东西向伸展的动力学过程联合作用下,经盆山、高原台原的空间结构构筑和地质环境空间结构的东西分化,最终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生态环境的现今面貌。  相似文献   

16.
超声空化影响生物效应与声学参量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了超声空化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聚变现象”对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超声空化(稳态空化和瞬态空化)与声学参量的相互关系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晚寒武世,华北地台不仅为克拉通内稳定的浅海沉积环境,且处于低纬度赤道飓风带控制之下,风暴作用频繁,风暴沉积极其发育,在该区的上寒武统地层中留下了丰富的风暴沉积记录。风暴岩广泛分布于九龙群炒米店组,据砾屑来源与其沉积环境,砾屑灰岩(风暴岩)分为原地型砾屑灰岩和异地型砾屑灰岩。结合该区的风暴沉积特征,将风暴成因的砾屑灰岩形成机制概括为风暴涨潮流—回流、风暴漫流和风暴旋流3种。  相似文献   

18.
快速冷却作用下花岗岩可钻性的研究,对提高干热岩坚硬研磨性地层的钻进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度(室温至600℃)遇水冷却后的岩样进行了压入硬度试验、摩擦磨损试验和室内微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与快速冷却对花岗岩的可钻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可钻性上升明显;冷却后的岩样压入硬度减小,塑性系数增大,但600℃的花岗岩仍然处于低塑性阶段;摩擦磨损试验下对磨件胎体与岩样失重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花岗岩的研磨性越来越强;微钻试验下钻进速度加速增大,300℃前后的上升幅度分别为22.5%,110%,这是岩石力学性质劣化、结构破坏的突出 反 映。试验结果可以为干热岩等中深层地热钻井施工过程中的破岩和钻井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为北极圈内重要的富油气盆地,盆地自早白垩世晚期以来一直处于布鲁克斯前陆挤压状态,然而在盆地西北部楚科奇海域却发现了大量的晚期正断层。断层可进一步细分为2期3组断裂,分别为EW向、NNE向、NNW向断层,剖面上均表现为断面陡直的平行板状正断层,断距相对较小;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及其周缘,部分NNE向和NNW向断层直接相连,呈“锯齿状”折线展布。晚期断层的发育受2个期次、2个方向挤压应力的控制,早白垩世晚期,受南北向挤压作用,首先形成NNW向和NNE向2组剪切节理,而后形成EW向断层。晚白垩世,受东西向挤压作用,断层沿早期2组节理发育,使NNW向和NNE向断层部分呈“锯齿状”。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