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新疆柯坪地区二叠系卡伦达尔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中-厚层细粒钙质砂岩、浅紫红色钙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等,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偶见波痕等沉积构造,具有滨浅海环境特征。局部发育多种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层间微断层、球枕构造、重荷膜与火焰状构造、液化泥岩脉等。根据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特征,推测本组沉积时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环境,软沉积变形构造可能由地震事件触发。   相似文献   

2.
棋盘山仲官屯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广泛发育有干裂、双向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B—C层序、波痕、层纹石等特征的潮坪沉积标志,其形成条件应属潮坪环境。此潮坪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潮上、潮间、潮下等环境。仲官屯组发育有多层风暴流沉积——风暴岩。风暴岩风暴沉积标志清楚,见有冲刷面、粒序层理、丘状层理、倒小字型构造等。依据风暴沉积所处的沉积环境和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特征,将棋盘山风暴岩划分为潮间原地风暴沉积、潮下高能近源异地风暴沉积和潮下泻湖近源异地风暴沉积三种类型。依据风暴岩在潮坪环境中形成和保存条件,提出潮坪环境中的潮坪风暴沉积的探索性模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 引 流 岩 相:①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②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③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④具平行层理细砂岩;⑤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和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流沙港组储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岩性发育
砂砾岩、含砾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同时,氧化色的泥岩发育显示滨浅湖的环境,沉积构造和粒度资料均显示发育碎屑流沉积,反
映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流二段发育厚层泥岩,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流一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体,岩性粒
度较流三段稍偏细,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强,发育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以及波状层理等牵引流沉积构
造,同时前缘地带沉积物中发育丰富的重力流、浊流沉积物。流沙港组的湖盆沉积体系经历了一个扩张、鼎盛到萎缩的过程。流
三段沉积期为湖盆早期的扩张时期,流二段的巨厚层状的泥岩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的鼎盛时期,随后湖盆又开始逐渐萎缩进入流
一段沉积时期,在此过程中,沉积体系主体从扇三角洲演变至半深湖、深湖和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岩心钻探和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砂的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地砂成因。结果表明:地砂粒度以中砂和粗砂为主,主要矿物为石英(60%~75%)和长石(15%~30%),主量元素以SiO2和Al2O3为主,发育大中型交错层理和冲刷面。以南四湖—京杭运河一线为界,湖西区地砂分布零星、面积较小,资源潜力有限。湖东区临沂组一般发育1层地砂,埋深较浅、厚度较大,是目前开采利用的主要层位;平原组一般发育1~3层地砂,整体由东北向西南埋深变深、粒度变细、厚度变薄、层数减少,目前仅在局部地段开采。地砂的成因类型为河床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沉积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化学风化程度低、水动力条件较强、古水流方向总体由东北至西南,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全新世的河床沉积。  相似文献   

6.
贵州惠水克脚剖面是南盘江盆地北缘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地层连续,产不同门类的化石,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黔南古地理和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剖面主要包括上二叠统大隆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下部。大隆组岩性主要为硅质泥岩、钙质泥岩和炭质页岩,夹火山灰黏土岩与薄层硅质灰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大隆组主要产游泳生物菊石、浮游生物放射虫,另外产小个体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等,少数层位含植物化石。大冶组下部主要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通过岩性、古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分析,认为本剖面在二叠纪末为离古陆较近的深水沉积。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大型缓坡背景下的粗粒扇三角洲沉积,岩性复杂,钻井取心主要集中于油气显示较好的井段,影响整个地层组岩石相的研究。在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10种岩性及5种沉积构造,提出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双属性岩石相划分方案,包括12种砾岩岩石相、14种砂岩岩石相和2种泥岩岩石相,精细划分百口泉组全井段的岩石相。结果表明:块状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细砾岩是储集层最主要的岩石相类型;块状层理泥岩较发育;百三段各类砾岩岩石相较少、泥岩和粉砂岩岩石相较多。该方法可为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矿床的矿石组构类型可概括为四类:同生沉积组构、成岩组构、后生叠加组构和后期变形改造组构。详细研究表明,以同生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组构为主,如浸染状、层纹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和莓球状、半自形细粒状结构等,其中部分受到后期构造变形改造、但后生成矿组构极为少见。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层的信息。因此,从矿石组构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两个方面分析,认为本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成岩弱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
砂砾岩体是断陷盆地陡坡带主要的油气储集体。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岩心、镜下薄片、粒度分析、孔渗化验等资料,对
山东省东营市盐家油田永921-920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砂
砾岩体受控于北部边界断裂控制的近岸水下扇,岩石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均低,粒度概率曲线发育缓慢上拱形与低斜两段式
以及块状层理、反粒序层理、鲍马序列(Ta,Tb,Td段)、截切构造、泥岩撕裂屑、滑塌揉皱变形层理等均反映了重力流沉积特点,同
时也可见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及水平层理等反映牵引流的沉积构造;识别出4期砂砾岩扇体,早期叠置连片,晚期
孤立分散,呈退积型沉积复合体,第Ⅰ、Ⅱ及Ⅲ期上部砂砾岩体储层质量较好,其中扇中辫状水道物性最好,扇中前缘与内扇主水
道物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滑塌构造不仅具有沉积学意义,同时能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在莱西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在白垩纪王氏群林家庄组底部地层中识别出滑塌构造。在对该滑塌构造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滑塌构造自上而下划分为弱变形层、阶梯式断裂发育层、软沉积变形层、未变形层。滑塌体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滑塌面、同沉积断层、砂岩球枕体、负载构造等组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其成因可能是在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触发下,半固结的沉积物在斜坡地带沿膨润土化流纹质凝灰岩构造薄弱界面发生滑塌,向盆地中心方向滑动形成。  相似文献   

11.
青石垭组风暴岩沉积序列与R.D.Kreisa等建立的理想沉积序列很相似,由下到上出现侵蚀突变的底面、贝壳滞积层和粒序层、纹理层(包括平行纹理、沙纹交错层理、浪成上叠沙纹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及包卷层理等)和板岩层,并可分为近源和远源两种风暴岩,其中以后者为主。青石垭组风暴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侧相对稳定的古被动大陆边缘之上。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候、水文、构造与地形条件具有发育超大冰川或滑坡堰塞湖及高能洪水的潜力。对高能洪水沉积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高能洪水地貌和沉积证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流域高能洪水沉积物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对该流域高能洪水的地貌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形成的巨型边滩以涡流型边滩居多,其次为点状边滩和吊坠型边滩,未见牵引型边滩;就沉积特征而言,该流域高能洪水巨型边滩的内部沉积以水平叠层为主,波纹及交错层理层、粉砂层、斜坡沉积和粗砾平行层理层亦见分布;高能洪水等极端地表过程在青藏高原及雅鲁藏布江的泥沙输移及地貌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三叠世沉积盆地是一个受晚古生代以来继承性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下段百逢组及上段河口组,沉积了一套以陆源碎屑为主的半深水—深水盆地相重力流沉积,以浊流沉积为主体,其中局部地区夹少量水下泥石流及等深流沉积。浊流呈海底扇式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一般200—3000余m,大者近万m。浊积岩鲍马层序发育、岩石颗粒较细、底面构造发育,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岩层并层和层厚、粒度有规律变化。桂西广大地区多处于浊积扇的中扇及外扇部份。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细粒型金矿。 该区地表岩石含金不高,接近于地壳的平均含金丰度,但金常沿一些同沉积断裂带附近分布,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关系密切,附着这些矿物表面,金的形成与富集,是由于地下热水携带着地下基性岩石、火山碎屑岩及其他含金岩石的金元素,沿着断裂由深处向浅处运移,并受到浊积岩中泥质岩、含泥质较高的岩石阻挡,使其逐步停止流动,金元素随硫化物一起充填于细粒岩石孔隙中被吸附交代。有的地段富集成矿床。因此,深入研究广西中三叠世沉积海盆的形成、演化及沉积作用,对找寻微细粒型金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呈指状产出,地震剖面上具有前积反射构型,典型相干体地层切片见曲流特征的特点,是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同时,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其中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水上分流河道及河漫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3种微相;区内TⅡ油组以发育北部和西南部2个主要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其中北部三角洲规模大,平原和前缘亚相较发育,西南部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该三角洲的形成与地形坡度及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相似文献   

16.
那坡县坡荷至龙合公路约1公里处,发现上泥盆统融县组下段薄层灰岩与基性熔岩呈沉积接触。 坡荷位于德龙—坡荷背斜的北端,该背斜轴部出露寒武系,两翼为泥盆系,坡荷附近出露上泥盆统融县组下段和基性岩体。融县组下段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呈浅灰夹浅肉红色,中细粒,薄层状,扁豆状构造,层理清楚。岩层风化表面缝合线构造发育。局部见灰岩层间夹透镜状  相似文献   

17.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海南玉带滩是我国南海沿岸典型的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场所之一。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揭示了玉带滩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玉带滩东侧为障壁岛海滩,沉积层序总体上表现为粒度向上变粗;中部为障壁岛沙丘,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具平行层理、斜层理;西侧为障壁坪,以中、细砂沉积为主,夹杂一些贝壳碎片,层理构造比较明显。玉带滩西侧水体为河流作用明显强于潮汐作用的潟湖;河口沙坝发育或河流岩岛阻挡产生河汊是形成潟湖中冲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仅在潮汐通道外侧出现拦口沙坝堆积。现代沉积特征结合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分析认为,该障壁型海岸沉积演化大致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在河口湾地区形成多级近新月型河口沙坝。第二阶段,由于后期水道延伸方向、水动力的不断变化,西侧河口沙坝出现合并并向冲积岛转化;在海岸拐弯处,以原有河口沙坝为主体,形成初期障壁沙坝,障壁沙坝西侧水体演变成潟湖。第三阶段,障壁岛西侧受河流冲刷作用影响,河口沙坝坝头几乎完全消失;障壁沙坝形成后,潟湖水面加宽,流速减小,河口沙坝增生合并,最终形成了三大冲积岛(沙坡岛、东屿岛、鸳鸯岛...  相似文献   

19.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发现:细粒沉积物(粒径小于62.5 μm)的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被广大研究人员广泛接受,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可依据粒度大小,进一步将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黏土级颗粒(粒径小于3.9 μm)和粉砂级颗粒(粒径介于3.9~62.5 μm之间)。但是,国、内外沉积学界对细粒沉积物“泥”(泥级颗粒)的粒径划分不同,欧美学者一般将“泥”界定为粒径小于62.5 μm,包括黏土级颗粒与粉砂级颗粒。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用了前苏联的方案,“泥”的粒径对应黏土级颗粒即小于3.9 μm,这一分歧是导致泥岩与页岩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概而言之,固结的泥岩具有与页岩相同的粒级结构和组分,但是不具备页岩的“纹层”或“页理”构造特征;辩证而言,“纹层”强调沉积过程所形成的垂向层理差异,而“页理”则是成岩过程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力学薄弱面。从泥岩和页岩的矿物组成看,存在石英和长石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从沉积成因出发,结合构造特征,综合矿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和颗粒来源等因素对泥岩和页岩进行岩性岩相分类。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开发动用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辨析泥岩和页岩的特征差异性对产层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的重力流堆积特征对理解该区中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哲斯组上段地层野外露头精细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了4种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①碎屑流沉积,灰色砾岩,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多富含泥质;②混合重力流沉积,下部为灰色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或泥质砂岩,砾岩中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富含泥质,砂岩和泥质砂岩中见较多细小碎屑;③高密度浊流沉积,灰色块状砂岩或泥质砂岩,内部常见细小泥质碎屑,偶见干净块状砂岩中分布较多泥质粉砂岩、泥岩团块和撕裂屑;④低密度浊流沉积,下部为灰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向上变
为薄层泥岩.垂向上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相互叠置,发育多个沉积旋回;空间上呈席状展布.剖面对比揭示了重力流沉积由以碎屑流和混合重力流沉积为主-以高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以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的相变趋势.该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流体转换需要周围水体的存在,指示其发育于水下环境;而以较薄的席状展布的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相互叠置,并且缺乏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沉积构造等现象,则暗示在该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时期,满都拉地区可能处于远端较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