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理论推导,指出在平行断面法资源/储量估算中,在块段相邻剖面不具有相等对应边的情况下,梯形体公式只是一个近似估算公式,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而截面圆锥体公式则是一个精确的通用公式,其使用不受相对面积差大小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放弃使用梯形体公式,而统一使用截面圆锥体公式。  相似文献   

2.
用平行断面法计算矿体体积时,计算步骤分为两步,先要计算相邻断面的面积相对差,再以40%为界来选用公式计算结果。文章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计算的不便,故无需事先论证面积相对差,而直接用相对精确的公式求取两平行断面间的矿体体积即可,其计算过程更为简单,且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在储量计算的平行断面法中,一般块段大都是相邻两剖面组成,在矿体边部也有仅用一个剖面组成块段的。当相邻两断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S1-S2)/S1<40%时(S1>S2),用梯形公式计算体积:V=L/2(S1+S2)(1)式中:V———块段体积(m3)...  相似文献   

4.
用平行剖面法计算资源/储量时,若矿体块段在相邻两剖面上均有面积,且控制两面积的工程间距或控制每个剖面面积的工程见矿平均厚度不相等的情况下,使用棱柱体公式计算块段体积,或相邻两剖面上面积形状不相似的情况下,使用截锥体公式计算块段体积,均存在一定的误差。而拟柱体公式则是精确计算块段体积的通用公式,其使用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限制或停止使用棱柱体和截锥体公式,提倡统一使用拟柱体公式来计算矿体块段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针对纯油藏和具有气顶的油气藏,采用单储系数、横截面面积与油层横向分布长度三者乘积的方式改进采用单储系数、含油面积与油层厚度三者乘积方式的传统容积法,提出相应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新公式,并根据油气藏的特点提出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的预测公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目前主要采用容积法,这类方法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不确定因素较多;改进后的新方法计算简单方便,理论性更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减少。采用新方法在高青油田高424块高424-1井区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改进的新方法适用于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及预测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  相似文献   

6.
TI—59计算器功能比较齐全,可以解决地质、物化探、水文、测绘等方面的数据处理问题。由于内存单元较少,故以剖面计算为主。但若采取适当措施,如把几个数据同时存入一个单元,合理安排循环和子程序,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局大部分队配有TI—59计算器,为推广使用,本文介绍用该器计算地质储量(最近地区法,平行断面法,地质块断法)的三组程序,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编排。为这些方法服务,还编制了斜孔  相似文献   

7.
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固体矿产储量估算过程的详细调研,对储量估算过程中的单工程圈定算法、矿体剖面连接以及传统的储量估算方法中的平行剖面法和地质块段法做了详细研究,并针对储量计算的可视化及交互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固体矿产储量估算原型系统,实现了对固体矿产勘查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可视化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8.
储量计算积分法(CS法)是以单元面和单元层为基础,通过微分与积分过程实现完整断面和块段及其任意内插位置或部分的各类计算,亦可反求内插位置。本法兼有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之优点,不仅适于电算,亦可用于手算,计算精度和效率均有显著提高,是一种简便、实用、精确、灵活的新型储量计算方法,适用于一般矿产的储量计算和矿山设计、生产及科研中与之有关的各类问题,亦可用于解决其他行业中的类似问题,更适合于相应规则体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矿藏储量计算公式,建立了矿藏储量计算的改进法,避免了公式与华罗庚——王元公式中改正数的作图与计算。经理论证明与实践验证,改进法的精度较高,计算工作量较小,是可供生产应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MICROMINE软件为操作平台,以西藏三个大型矿床实例,通过四方面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传统几何法与地质统计学法2类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优缺点。与传统几何法相比,在理论方面,地质统计学法通过变异函数进行品位插值更加科学;在小体重方面,对于小体重值和主元素有相关性的矿床,地质统计学法回归方程处理小体重更加合理;在资源储量类别划分方面,地质统计学法以多种参数为依据,自动化划分更加可靠、高效;在其他应用方面,地质统计学法估算结果应用广泛,与生产相结合。因此,地质统计学法明显优于以地质块段法、平行断面法为代表的传统几何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储量计算积分法概要》基础上 ,对若干新术语和常用的一元线性类基本用法作了简要介绍 ,并结合示例重点说明了相邻工程和断面间各地质变量呈线性变化时的储量计算过程及其应用效果 (计算精度一般可提高 5%~ 30 %或更高 )。本法简便易行 ,且有利于提高储量报告质量和矿产的合理开发及充分利用 ,对一般矿产储量计算及其他行业中类似问题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KANTAN 3D应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NTAN 3D是澳大利亚Micromine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维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软件,该软件设计有封闭多面体法、距离幂次反比法、普通,泛克里格金、多重指示克里格法等四种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通过应用KANTAN 3D软件系统的距离幂次反比法计算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总结矿产储量计算的具体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软件的主要参数的设置。对推广使用该系统软件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具有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对点源二维地电断面边界单元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维地电断面电阻率测深的正演方法;针对实际计算中存在的困难,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并在宇宙68微机上实现了二维模型的正演计算。本文的意义在于促进二维复杂地电断面电测深法的研究,了解复杂形体对电测深曲线的影响,提高电测深曲线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涟源含煤区小煤矿主采煤层一般为构造煤,常呈不稳定的厚、薄煤带或构造煤包,采用传统的平面(立面)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而采用煤层平均厚度统计法或资源储量面积比率法估算资源储量有针对性,能减少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15.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铝土矿床的新类型 ,文章利用探采资料以及不同勘探网度、不同储量方法计算结果 ,运用对比方法探讨克立金法在该类矿床储量计算方面的应用条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层状或似层状导电矿体而言,通常采用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剖面法、充电法和测深法能查明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和其顶端埋深。利用联合剖面法、测深剖面法和井中充电法能确定矿体倾向和倾角,利用井中充电在地表测量剖面梯度的方法以及正交测深法可大致估算矿体的下界延深,视电阻率电位法、定电位激发极化法、自然电位法以及散射伽马法可计算出矿体的厚度。而合理使用综合电法能有力地配合钻探工作,近似估算矿石储量规模,进而指导钻探孔位的布置,减少钻探进尺,达到节约勘探成本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在豫南一些多金属矿床利用综合电法估算矿床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陕西省礼泉县宝鸡峡东干渠茨林地段潜水动态观测资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途径,采用配线法求得压力传导系数a和给水度μ,然后再以公式计算法或相关模型法及断面流量法求得渠道渗入系数β。确定结果:该地段潜水含水层的压力传导系数平均值为1051.2m~2/d;给水度变化于0.0364—0.0546之间,最后取值为0.05;渠道渗入系数变化于1.14×10~(-4)—1.14×10~(-1),最后取值为1.14×1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固体潮理论值一阶微商值(G′=dG/dt)的新的计算方法——天顶距微分法。文中系统地给出了(重力、倾斜、线应变)固体潮之G′的实用计算公式。作者将这套公式用于拟合检验(NAKAI法),并与分波法(用分波法计算G和G′)和差分法(用天顶距公式计算G,用差分法计算G′)进行了对比计算,文中给出了部分对比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重力,微分法的计算时间仅是分波法(取484个分波)计算时间的1/15左右,对于倾斜和应变,仅为分波法计算时间的1/25左右,微分法也只是差分法计算时间的60%左右。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差分法计算中△t的取值须介于1-100秒之间。  相似文献   

19.
煤炭储量的计算重在确定原始参数。通过理论与实例简单介绍块段煤层的面积、厚度和视密度的确定方法与过程,以及几种常用储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实际煤田地质勘查各阶段储量计算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采用改进的组合高斯滤波法和尺度因子法提高数据精度,利用陆地水储量变化原理反演贵州2003-08~2013-07的水储量变化量,并将计算的相对水储量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提出运用游程理论基于相对水储量指数识别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监测分析贵州干旱特征。结果表明,基于GRACE卫星数据获得的相对水储量指数与SPI3变化趋势基本一致;GRACE卫星监测到2003-08~2013-07贵州每年都有干旱事件发生,历时最短为1个月,其中历时≥3个月的干旱事件共9次;干旱强度较大的事件发生在2003~2006年和2009~2011年,其中2006年和2011年水储量亏损较严重,与贵州实际的干旱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