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隔河岩水库蓄水后相继发生地震1000余次,共中最大震级ML=3.3。微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属水库诱发地震。库水渗透、地下水储积、岩溶和现代应力场等因素的研究表明,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了一系列微震。  相似文献   

2.
分析福建街面水库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构造应力场特征、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与节理裂隙, 给出街面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口水库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探讨水口水库地震的序列特征;对库区短水准地形变资料及震源机制解结果的分析认为,水口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前期主要为水的诱发作用,后期与构造应力场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力学原理证明水库蓄水使地球释放动能,能量释放地在库区或库区邻近。导出了计算此动能的公式。指出它是诱发水库地震的一个新因素  相似文献   

5.
介绍水口库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特点,重点分析2008年3月6日古田4.8级地震序列以及震时福建地区应力场特征。分析认为:1) 2008年3月水口库区处于明显的应力积累区域;2)古田4.8级地震为构造型水库地震, NE向湾口断裂(F2)是可能的发震构造之一;3)水口水库前两次4级地震发震时间相隔近12年,表明水库水位的升降与发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区域构造应力的变化是导致水口库区地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化水库自1982年蓄水后发生频繁的微弱地震,主要有6个小震群,延续时间长达7年,但由于震级很小(最大震级Ms1.7),对电站运行无影响。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过程中,但微震仍可能继续一段时间,故地震监测工作应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根据对震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及蓄水后库区巴东附近连续发生的微地震活动主要为水库诱发地震.其中部分为构造地震,部分为蓄水引起的岩溶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巴东野三关地震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巴东野三关地区的微震活动具有间歇性、低频特征,分布于长江、清江分水岭--香龙山背斜南侧.通过对该区近年来微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其成因不同于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似乎是由于长期开采煤矿,使地表浅层应力集中、应变累积,导致岩体失稳而产生的采矿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0.
对比向家坝库区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特点,结合库尾段地震时序与库水位的变化关系及震中区地层岩性、构造特征等,认为发生在库尾段的地震属于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地震震中呈北西向密集条带状分布,虽然地表没有明显的控震构造,但不排除在2 km之下存在隐伏断层的可能。该区段位于马边-盐津断裂带的中段,水库蓄水前地震活动十分微弱,蓄水后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由汉江、丹江两个库段组成。在丹库的峡谷灰岩地带 ,断裂、节理发育 ,利于水的渗透和循环。 196 7年 11月蓄水后 ,随水位的增加 ,地震活动增加 ,且震级由Ms<2 .5上升到Ms =4.7,并在丹库的峡谷附近形成北北西方向延伸的 3个地震密集区。地震频度、强度与水位 (库容 )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预测二期工程蓄水后 ,仍将产生诱发地震 ,其最大强度为Ms≤ 5 .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总体环境,从中提取出诱发水库地震的八项地质判别标志。同时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一般性和特征性两类地质判别标志,前者在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中均可出现,后者一般是水库地震中所特有的标志,是判断发生水库地震的王要地质判据,故在水库选址、最低限度在大坝选址时,要避开具有明显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13.
��Ͽˮ��Ͷ������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μ??????????????????????????仯???????????????????????????????????????????????????????????????????????????????????????????????????к??????????????????????????????????????  相似文献   

14.
冕宁大桥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3月3日冕宁大桥水库发生Ms4.6地震,利用序列特征、库水位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地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判断为滞后响应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类型。研究中发现地震前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首次在珊溪水库地区开展三维地震深部构造特征探测,获得该地区70 km2面积的三维电性结构,建立该区域深部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探讨水库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地下存在以双溪-焦溪垟断裂为主的3条断裂组成的向西南侧伏的三角形断块,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该特殊构造内。2)水库深部存在3个主要的“低阻通道”,地震活动集中在中部f11-3“低阻通道”沿线,随着地下水沿f11-3流体通道自东南向西北渗透,地震活动也沿该方向呈现阶段性迁移。3)水库东侧温州-泰顺断层及花岗岩阻隔双溪-焦溪垟断裂向东发展,造成地应力无法向东传播,可能是该断层以东无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三峡库区大河口井、周坪井和郭家坝井对两次远场大地震和4次近场中强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并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地震能量密度、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井震距的关系等多方面对比3口井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大河口井的映震能力最强;3口井远场水位同震响应可能由远场面波所引起,近场同震响应主要受区域挤压应力影响,同时受到岩性以及井孔所在断裂构造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2003~2014年地震振幅比和P波初动数据,对三峡水库重点监视区蓄水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是大仰角的主压应力轴和近于正断的震源错动。在库水的循环加卸载及其水岩的理化作用下,浅表岩层软弱结构面(体)失稳,是蓄水后小微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后,逆冲走滑类型地震的比例显著增多,显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