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报道合浦盆地9个钻孔中的孢粉资料,共建立3个孢粉组合及8个亚组合,时代分别归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山东西南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记述了12个属35个种,其中7个新种。可划分为四个介形类化石组合:(1)早、中古新世Cypridea—Candona hubeiensis组合;(2)早始新世Cypris henanensis—Eucypris wutuensis组合;(3)中、晚始新世Cyprinotus altilis—Austrocypris levis组合;(4)渐新世Xiyingia组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唐口二叠纪孢粉组合的分析研究,建立了该区二叠纪3个孢粉组合带,①Densosporites(套环孢)-Crassispora(厚环孢)组合;②Gulisporites(匙唇三缝孢)-Sinulatisporites(曲环三缝孢)组合;③Anticapipollis(逆沟粉)-Macrotorispora(大一头沉孢)组合。这3个组合带分别反映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的孢粉组合面貌,其地质时代分属于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百色盆地的第三纪地层,运用多重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和对比,初步提出了划分依据。对古生物七个门类27个组合(带)进行了对比和厘定,重新研究洞均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确定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在原定更新世长蛇岭组中新发现植物和孢粉,确定地层时代为上新世;研究物性地层解决六吜组与那读组的对比;研究地震地层序列4个,对深部地层划分和构造特征和演化取得了一些新的资料。分析年代地层,提出盆地主干断裂—南伍断裂的初始活动时间为29Ma。为油田开发和油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
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
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
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
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
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
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宏观特征和古地磁划分曲地层时代为基础以44个钻孔中的707个孢粉样品分析资料为依据,把我省第三纪末期以来的气候演变分为9个气候期,其中有5个暖期,4个冷期。暖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末期、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冷期发生在早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中更新世的晚期和晚更新世的晚期。在大的气候期中,同样也有小的气候波动。暖期的植被多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型为主;冷期以疏林或针叶林—草原型为主。这些气候期的划分,与重矿物、氧化物和地层宏观特征等资料相吻合。根据孢粉资料,进入第四纪以来,冷期时段愈来愈短,冷的程度愈来愈弱,但干燥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晚更新世晚期是第四纪最干燥时期。前三次冷期,在西都山区发生了冰川,形成了冰川地形;平原区形成了冰川,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衣地区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底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65种,根据化石属种类型及占比,将孢粉组合命名为Protohaploxypinus Potonieisporites Hamiapollenites组合。该组合以双囊具肋花粉的大量出现,Protohaploxypinus,Potonieisporites,Hamiapollenites的高占比,Striatolebachiites和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的低占比以及Cordaitina的出现为特征,[JP2]与前人建立的新疆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极为相似,而与前人建立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的孢粉组合有显著区别,故当前孢粉组合代表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的罗苏期至滑石板期,相当于国际上Bashkirian Moscovian(巴什基尔-莫斯科)期早期。其植物化石兼具欧美区与安加拉区特征,整体上处于亚安加拉区。孢粉证据支持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部分拼接最晚发生在晚石炭世早期的假说。气候总体上处于半干旱气候,但干旱程度并不严重,局部层位还形成薄煤层或煤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白湾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下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上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下组合代表别里亚斯期-凡兰吟期,上组合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白湾组上段孢汤组合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微古植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用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暧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世最为繁盛。人们可依据它及其共生藻类,追溯到地史时期淡水湖沼的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