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广西花岗岩类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广西区调队承担的专题。本文是在上述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广西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及岩浆演化与稀土元素丰度关系,轻重稀土比值、铕亏损的变化,以及稀土元素分布图式(或稀土模式)特征。因笔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广西花岗岩类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以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特色。近年来,东天山成矿带陆续报道了一批印支期的成矿年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步总结了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成矿元素丰富,金、钼、钨、铼、铷等均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还蕴含了锂、铍、铌、钽、钒、钛、铁等金属矿床,显示出东天山印支期成矿的重要性。印支期矿床的成因类型多样,既发育了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等岩浆矿床,又发育斑岩型钼铼矿床、矽卡岩型钨钼铷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等热液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印支期矿床集中分布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中天山地块及其东南缘,而其他构造单元成矿信息较少。虽然印支期矿床的分布具有时空相似性,但关键控矿要素明显不同,矽卡岩型钨矿床明显受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控制,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受不同性质的侵入岩控制,而造山型金矿床明显受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因此,东天山印支期造山作用的资源潜力已初步显现,未来应加强东天山甚至新疆地区的印支期成矿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某活化区为我国东部陆缘活化带的一部分。地壳演化经历了前泥盆纪地槽、晚古生代地台、中新生代地台活化三大发展阶段。从前寒武纪四堡期起,一直到晚白垩世燕山晚期止,都有花岗岩的活动。但与铀矿相关的主要是陆壳改造型的燕山期花岗岩和雪峰期花岗岩。在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内也有小规模成矿。本文根据已知资料和笔者野外观察所及,对该区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浆源层、花岗岩浆、内生金属成矿三者内在联系的剖析论证,可以将南岭壳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基本规律概括如下:(1)两个浆源层-前震旦系和下部震旦系;这里特别强调古老褶皱基底、浆源层和矿源层三者的一致性。(2)两类构造条件(地槽发展时期和地洼发展时期)制约的浆源层多期熔融,及与之相适应的三期主要成矿花岗岩(晋宁、加里东及印支-燕山旋迴)花岗岩的形成。(3)与三期成矿花岗岩相伴随的三期(晋宁晚期、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旋迴)内生金属成矿作用。(4)一个主成矿期-以燕山旋迴(包括早期和晚期)壳型花岗岩类有关的大规模工业成矿为标志的主成矿期。在构造发展归属上,这个主成矿期正好吻合于地洼发展阶段的激烈期。这决非偶然,而是客观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辽东半岛旅顺、金县、庄河、岫岩一带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部分地层遭受了低级—很低级的变质作用,构成了一个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变质带。该变质带与区内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并与印支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内在联系,即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带控制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分布。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地段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显示了区域动热力变质作用的特点。据此,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区域动力变质带是经受以强烈抬升运动形式为主的印支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桂北苗儿山岩头山小—中型钨矿成矿有关的印支期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岩头山钨矿成矿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加厚的地壳在减压、减薄、导水条件下,发生部分融熔形成的。其形成于"造山期后的拉张"阶段,同时叠加在研究区较强的钨地球背景值下,因此形成了研究区内的小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10.
南岭成矿带是世界最重要的钨锡铍铌钽成矿带,过去工作集中在中段及东段,西段苗儿山岩体一带工作相对较少。燕山期成矿广泛重视,印支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研究少。近年来,苗儿山岩体西接触带平滩钨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构造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构造破碎带型白钨矿两个新的矿床类型共三条矿脉,初步估算333+334 WO3资源量6.4万吨,达到大型以上规模。但对成矿物源、流体运移及富集、成矿时代、构造控矿规律等方面综合研究较少。本文从钨矿成矿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着手,以平滩钨矿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为苗儿山岩体一带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玄武岩、花岗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矿石、围岩的研究,并进行了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对原始测试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分别建立了各种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对印支期的玄武岩、燕山中晚期含锡花岗岩和围岩等进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与研究,认为个旧不同类型矿体稀土元素分配特征与其相关的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和多期叠加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认为,该矿带的变质岩原岩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化无成因联系,阿森特期花岗岩为主要矿源岩之一。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区内的各种变质岩。金矿床属变质热液类型。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3.
华南产铀花岗岩以燕山期为主,加里东期次之,海西及印支期少见,其同位素地质年龄在414—138百万年之间。然而,近年来对M岩体的研究表明:它是华南已知最老的产铀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760百万年,Sr~(87)/Sr~(86)初始值0.735,是属前寒武纪雪峰期陆壳改造型的黑云母花岗岩,沥青铀矿化年龄为47—64百万年(喜山期).然而,产铀岩体形成之后,直到铀元素富集成矿之时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古气候和构造地貌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和铀成矿之间又有何  相似文献   

14.
八家子铅锌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之燕山台褶带内之辽西台陷南部边缘,靠近山海关隆起。地层为燕山型中、上元古界、侏罗系,中生代花岗岩为印支—早燕山期碱厂“S”型同运动似斑状花岗岩超单元、燕山中晚期圣宗庙“Ⅰ”型花岗岩两个序列。构造应变图形复杂可分为印支期褶皱推覆构造系统,燕山中期出现的裂谷盆地和正断层系组成的伸展构造系统,燕山晚期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燕山末期出现的走滑构造系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八家子盆地东缘和北西缘分布,控制铅锌矿床的就位与分布,为成矿期构造。八家子铅辞矿床为矽卡岩型热液矿床,与圣宗庙“Ⅰ”型花岗岩超单元有成因联系,特别是与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都庞岭复式岩体由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组成。通过工作我们认为燕山早期花岩可分为第一次和第一次,其中第一次花岗岩与Sn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从早到晚,花岗岩由二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磷云母;岩浆体向酸度增高的方向演化,伴随着碱度的增高,由富钾渐变为富钠;微量元素上,岩浆逐渐贫SrBa、Cl、Sc,富Li、Rb、W、Sn、Mo、Bi、Nb、Ta、F、B;从早到晚,花岗岩LRB含量和LREE/HREE、δEu值不断降低,HREE含量不断增高。本区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岩浆断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东部,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的北段,结晶基底为下元古界东风山群含电气石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群。下寒武统西林群铅山组海相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早期盖层。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多期次花岗岩类侵入,特别是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期花岗岩的出露与分布。古生界地层常呈捕虏体出现,与成矿有关的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地层,出露面积很小,区域内不足10k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年来获得的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特征为线索,对年龄数据进行了总结,并与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年龄数据进行对比,认为万洋山—诸广山岩体为华南加里东晚期侵位的S型花岗岩,侵位时限在440-425Ma间,而该期花岗岩的成矿年龄在430-415Ma间,同时指出岩体中发育的浅色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晶岩脉是重要的找矿线索。并且通过对万洋山—诸广山地区找矿案列的分析,认为该期花岗岩的形成有深部地幔岩浆参与,且该地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构造、成矿岩浆岩条件,因此在万洋山—诸广山地区开展W、Sn多金属找矿远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中哈俄阿尔泰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属成矿省。该成矿省可分为3个稀有金属成矿带,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中国阿尔泰和俄罗斯山区阿尔泰等。这3个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以伟晶岩型为主,但伟晶岩与花岗岩关系及其伟晶岩成因不一致:在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成矿带和俄罗斯山区阿尔泰成矿带,矿区发育同期的花岗岩,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而在中国阿尔泰成矿带,矿区未见同期的花岗岩,伟晶岩成因有变质深熔和岩浆分异结晶两种不同认识。这3个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也有差异:在成矿时代上,自西南向东北,矿床形成分别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矿时代逐渐变新;在成矿类型和元素组合上,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成矿带和中国阿尔泰成矿带的稀有金属矿床以伟晶岩型为主,元素组合分别为Ta-Nb-Be-Li和Be-Li-Nb-Ta(-Cs-Rb-Hf),俄罗斯山区阿尔泰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则以云英岩型钼钨(铍)矿床为主,有少量的伟晶岩型锂钽矿床。  相似文献   

19.
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元古代龙首山边缘沉降带形成和发展、古生代边缘沉降带活化隆起和陆缘带局部坳陷、中新生代断块活动等3个构造时期。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古陆西南缘,古陆块及其边缘是重要的铀成矿区域。区内铀成矿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铀矿化相应地分为3个成矿期,即元古代成矿期、古生代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与3个成矿期相对应,龙首山成矿带形成了分别与下元古界变质岩、祁连期重熔型花岗岩和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有关的3个铀矿化成矿系列。龙首山成矿带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下元古界地层预富集→(吕梁期)伟晶状白岗岩体预富集(或祁连期花岗岩类岩石预富集)→(天山期)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预富集→(印支期、四川期和喜马拉雅期)脉体叠加工业富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探讨了浦北县新华铅锌银矿床的成因.认为其矿质来源与赋矿岩体--海西一印支期浦北花岗岩无关,其形成时代晚于赋矿岩浆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在深部的活动有关,因此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