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岸带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流通交换最活跃区域之一,具有动态变化的盐度、溶解氧等地球化学梯度,其界面过程体现在大气降水-河水-海水-地下水-沉积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海岸带面临着气候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新型污染物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海岸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环境问题、海岸带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岸带海陆交互界面观测新技术新方法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展望了海陆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系统梳理笔者认识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针对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核心
科学问题,采用分尺度、分层块、分阶段的研究思路,探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的物质运动方式。将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相结合,流
体运动与固体运动相结合,地球内部过程与外部过程相结合,探索盆山和洋陆的成因及其关联机理,认为热动力是驱动盆山地壳
物质循环和洋陆壳幔物质循环的关键因素。开放地球系统存在与盆山、洋陆物质循环有关的水循环、火山物质循环、大气循环、碳
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洋流循环,由此产生资源、能源、灾害、环境效应。地球内部热能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以超级干旱-火
山-冰冻-地震-洪水-海平面上升组成的全球性巨灾链形式释放,具有时空结构和关联机理的巨灾连发导致生物分批死亡,集
群绝灭。地质历史上还有无数规模较小、结构相似、机理相同的热灾害链,不同程度地影响地球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热灾害链
贯穿地球整个演化过程。根据下地壳流动规律和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对中国大陆强震进行了预测。强调取热减灾减排不仅能够解
决能源危机,而且可以降低灾害强度,推迟灾害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3.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十分广泛。表生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包括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各种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微生物对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控制作用及机理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定量指标的研究与应用,稀土元素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有机质在表生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成矿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上述诸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对表生矿产的形成机制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竺可桢)。植物的开花、落叶等物候现象的长期记录,既描绘了气候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刻画了气候的变迁。物候学对全球变化、农林业等领域的意义重大,例如气候变化与植被适应性、城市热岛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波动对生态系统、农作物的播种和管理、植被碳固定的估算、全球物质与能量循环、全球碳循环等的影响。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热点话题,物候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地质工作的重要创新领域——生态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球化学与生态学的关系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地球和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生组合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生态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独立领域,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物而言,周围的所有因素都是它的生态环境因子,如地表可见(感)的水、气、其它生物、地貌、土壤、岩石等有形要素,以及如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场(元素分布背景等)、地球物理(电、磁、温、压、重力)等无形的地质环境因子。其中地球化学环境是生物最基本的环境因子之一,因为一定的生物(群落)及生物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6.
全球地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制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地理国情监测、宏观调控分析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国际上现有全球五套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 km或300 m,数据精度、分类体系、时空分辨率等均存在不足.为了满足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模式模拟的需求,应该研制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更符合全球变化需要、精度较好的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提出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的概念。并从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和现代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地球化学分异作用事实,论述生物选择吸收分异作用和生物选择富集分异作用两种类型。同时阐明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生物体内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需求,即内因;而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内,存在着的电子构型、地球化学参数、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各异的地球化学性状的百余种化学元素(离子、分子或化合物),能够满足各类生物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物质需求,即外部条件(外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即是形成机理。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可为农业、医疗卫生和营养保健以及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反映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地表水热和物质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美欧曾研制多套全球地表覆盖信息产品,并长期占据这一领域主导。但是现有的全球产品分辨  相似文献   

9.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主要目标包括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调查工作按照1:250000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以系统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主,水地球化学测量为辅,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其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构地球演化动力学的理论和模式。地球动力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宇宙化学等学科的大跨度交叉,地球深部物质研究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在当前对基础理论研究不可能有大投入的形势下,我认为只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研究就可以进行,目标就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11.
地形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制约地表过程发生与进程的主导因子,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地球表层物质与热量的地域再分配,制约着地表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决定着人类活动及影响环境的形式与规模。由于地形的绝对基础地位,对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分析能力,是实质提升地球观测以及地球系统科学分析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贡嘎山海螺沟典型植被带总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式,磷已成为影响山地生态系统发育和安全的重要元素。为了了解贡嘎山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贡嘎山海螺沟坡地典型植被带土壤、植物根际土壤、植物不同部位总磷在生长季(9月)和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5月)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总磷的分布在垂直梯度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土壤层总磷的差异均较明显,同时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土壤发育程度、温度变化及植物生长有关;不同根际土壤在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总磷的差异非常大,而在生长季较为接近,进一步说明植物对山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较大影响;杜鹃、冬瓜杨、柳的叶较幼枝更富集磷,而峨眉冷杉、麦吊杉、竹的幼枝较叶所含磷略高。  相似文献   

13.
深冲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苗儿山铀矿富集区。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角度出发,在研究矿区构造地质背景、断裂构造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矿区成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认为区内有利铀矿赋存的构造组合形式是多方向构造圈围或多构造夹持区;成矿断裂构造带地表或浅部具有Hg、Bi、Sb、Mo前缘元素异常特征;放射性地球化学场具有伽玛能谱铀晕值高、规模大、浓积中心明显,并具有铀能谱异常点、带产出和U-Th-210Po元素组合异常发育等特征。根据上述成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出区内有利找矿靶区,经钻孔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北部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生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其南北两侧区域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中地质环境的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包括地表形态等)的制约而实现的。该造山带把青藏高原北部分割成南北两个特证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大区和14个地质环境小区,它们现今的主要特征应是该造山带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造山带早期的形成与演化使南北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给现今生态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期在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隆升及其东西向伸展的动力学过程联合作用下,经盆山、高原台原的空间结构构筑和地质环境空间结构的东西分化,最终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生态环境的现今面貌。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研究中的点滴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从罗马时期的局部影响步入了全球性的时代。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环境问题,导致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面对全球变化,科学家提出了七大关键科学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于海岸带资源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将如何改变海岸带的生态系统,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于是IGBP提出了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与其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风险性评价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地球化学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善的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结合济南市发展现状,尝试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地质环境角度,提出城市地球化学系统评价体系的模型,以期协调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扰动(工程活动等)和地质环境的对策,也是对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工作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7.
辽宁地球化学场研究,是根据辽宁全域41种元素丰度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论述了辽宁不同地质时代和构造分区表壳岩石元素分配特点,指出了辽宁重要成矿元素的高值时代;建立了辽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超变质岩,全域沉积岩,火成岩不同岩类的主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和元素富集型式;并对Au、Pb、Zn、B等主要成矿元素的分布、分配以及与有关元素的相关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成矿元素的主要载体岩石和高值地质单元。根据大地构造分区、元素组合,将辽宁全域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省,11个地球化学区,35个地球化学分区。  相似文献   

18.
正神奇的化学地球: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如何绘制?地球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地球的物理属性包括大小、空间、形状、密度、电性、磁性、引力、运动等,研究地球这些物理属性的学科叫地球物理。地球的化学属性包括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分布、变化等,研究地球化学属性的学科叫地球化学。"化学地球"不是一个学科概念,而是特指将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和时空分布生  相似文献   

19.
地球关键带已成为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代表了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2%。岩溶关键带是一个独特的关键带类型。目前对岩溶关键带的科学内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 对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征和底界等问题还缺少相关的讨论。在回顾地球关键带科学发展的历程和归纳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梳理了岩溶关键带概念提出的背景、发展的过程, 总结了岩溶关键带的特征, 并对仍存在较大争议的岩溶关键带底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对岩溶关键带的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表明, 岩溶关键带是在可溶岩地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界面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所塑造的地球关键带类型。岩溶关键带的范围是可溶岩地区的植被冠层到岩溶含水层底板, 包括了植被层、土壤层、表层岩溶带、包气带、饱水带。岩溶关键带具有典型地表、地下双层地质结构及特殊的以碳水钙耦合循环为主的地球化学过程, 对环境变化敏感。通过对比发现, 岩溶关键带具有以下8个主要特征: ①碳酸盐岩积极参与关键带物质循环过程; ②对环境变化敏感; ③多层次水文地质结构; ④横向空间异质性强; ⑤地下空间网络庞大; ⑥具有大跨度的生物群; ⑦具有基岩-植被-水直接相互作用的独特的生态水文过程; ⑧横向边界受分水岭变迁的控制。岩溶关键带的底界为地表以下一定范围降雨补给来源的水体对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的溶解已没有影响且已没有可能产生进一步溶解碳酸盐矿物能力的深度。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 今后应进一步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 ①我国不同类型岩溶关键带的结构、形成及演化机制; ②退化岩溶生态区关键带服务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③工程活动对我国岩溶关键带结构、属性和演化过程的影响; ④气候变化与我国岩溶关键带结构、功能、属性变化的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高低和元素存在的形态变化从根本上受控于自然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地质背景对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贡献度在区域上具有决定意义,不同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地貌景观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研究成果,结合与典型元素组合、地貌、地质特征把河套地区划分为9个地球化学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为13个地球化学亚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为河套地区的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