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
1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3.
1990年10月31日晚9时40分,在广东省广大地区上空突然有连珠炮似的火球飞过,这是高速飞行的石质陨石进入大气层形成的奇特现象,它来自小行星(陨石母体)的表面。在广州和河源之间的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使它急剧减速,导致表面发热、发光而形成火球状飞行物,并发射出强的冲击波,产生了沉闷的轰鸣声。“火球”飞行到连县境内时,发生了主爆炸,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火球飞过夜空,炸裂后的碎片经贵东乡坠入翁源县岩庄乡地面。中科院地化所广州分部的科技人员在该乡的中洞村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人类足迹已经踏上月球,"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了离地球14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边缘,深海潜水器已抵达深约11千米的海底。然而,现阶段人类对于地球的认知却还相当匮乏。地球的秘密地球既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家园,又是角逐搏杀的战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很多危机,所有的这些灾害当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是对地球最大的杀手. 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祸"与"福".我举个例子. 恐龙灭绝事件.恐龙灭绝是第二大生物灭绝事件,地球上大约70%的物种消失了.当小天体大约直径10公里左右撞击在墨西哥的一个半岛上,冲过大气层的时候把所有能够燃烧的东西全部燃烧,因此引起了森林大火和全球大火,它撞击地球表面的时候挖掘出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巨大的海啸.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就有种说法,叫做"上天容易入地难"。2012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探测器历时八个多月飞行大约5 500万千米飞抵火星,圆满完成了一系列科学探索。然而,对于我们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人类至今所能抵达探测的深度不足13千米。用"步履维艰"来描述对地球深部的探索,最恰当不过。时至21世纪,中国人已掌握太空卫星精准对接技术。但是,今天我们介绍是的另一项"对接"  相似文献   

7.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豁然开朗100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球信息科学是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与知识经济的21世纪之新兴学科。它是一门融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信息科学、全球信息网络,乃至多维可视化等的应用基础科学,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新学科、新领域。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融合与高新技术交叉发展的产物,是面向太空以地球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对地观测系统,需要"上天、入地、下海"采集数据进行挖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球上已经得到确认的撞击坑有190余个,其中直径小于1 km的简单撞击坑绝大部分是由铁质撞击体撞击形成的。由铁质撞击体撞击而成的撞击坑周边存在大量的铁陨石物质,这些铁陨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撞击坑的撞击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铁元素的异常富集也可作为探寻地球表面疑似撞击坑的重要信息。为了获取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残片,早期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于铁陨石独特的光谱特征,利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撞击坑周边的铁陨石物质。根据铁陨石矿物的波谱特征,以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格撞击坑(Barringer Meteor Crater)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采用目前提取蚀变信息的常用方法:波段比值(BandMath)—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的提取。提取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获取的铁陨石分布情况契合程度较好。撞击坑东侧、东南侧、西南侧等处的铁陨石聚集区在提取结果图上均有较好的反映。表明利用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巴林格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准确地获得了该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空间分布信息,为探寻地球表面撞击成因的环形构造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时为未来同类撞击坑信息提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初,因大气层外核爆炸形成的辐射带使卫星受到干扰,宇航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当时空间环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效应。70年代,空间高温等离子体使通信卫星不断出现故障,如1973年6月2日美国“国际通信卫星—2”被空间高温等离子体充电而失效。于是,大规模地开展了“卫星充电”的研究。进入80年代,微电子器件在空间环境中出现的“软错误”、原子氧对航天器表面的腐蚀作用、航天活动自身造成的空间碎片的碰撞威胁等又成为空间环境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域,全世界淡水总量超过3,700万立方千米.可是这些淡水中有3/4(约2,900万立方千米)储藏在冰川和南北两极的冰层里,现有的技术水平尚难以利用,剩下的几乎都在地下含水层里(约840万立方千米).目前主要的供水来源,包括湖泊河流(20万立方千米)和大气层的水蒸气(1.3万立方千米),还不到全部储蓄量的1%,如此少的可利用淡水使全球水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2001年3月22日,第九个"世界水日"纪念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发出报告,强调世界水危机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2001年12月3日到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了"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主题的国际淡水会议,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由此可见,全世界都在关注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胃"便是"地球体"上的"土地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气候变化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科学家经过对各种现象的研究后提出,由于地球的运行轨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地球的太阳辐射,这样就使地球的大气层发生了变化。这种观点与冰期变化因一方面是由于地球的运行轨道以及地轴的位置改变所致,另外地球椭率的变化,即地球旋转所造成的自身变化也是促成冰期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17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星箭对接.12月18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约40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14.
曾获全国二、三、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东北作家蒋巍,涉足地学领域,写了一篇散文《我们都是"云南虫"》.一个非地学专业人员用优美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将深奥的地球、生物演化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来形容毫不为过. 例如早期的地球演化,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来自宇宙空间的大小天体雨点般撞到地球上来,在当时十分薄弱的地壳上砸出大大小小的窟窿,整个地球为之震撼;同时滚滚岩浆不断从地壳下喷溢出来,火山咆哮,烟尘滚滚,裂焰熊熊,山崩地裂.  相似文献   

15.
监测地球辐射能量收支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地球反射的短波辐射与发射的长波辐射是地球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辐射收支观测的主要参量。地球辐射探测仪是探测大气层顶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参数的专用仪器。地球目标方向订正模型(Angular Distribution Models, ADMs)专指校正大气层顶地球-大气系统目标辐射各向异性的一系列非均匀因子,它是将卫星或月基观测的地球目标反射及发射宽波段辐亮度转换为辐射通量的有效途径。ADMs模型构建和算法优化直接影响基于空间观测推算地球辐射收支的最终解算精度。本文围绕地球辐射ADMs模型展开,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ADMs模型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于Terra与Aqua卫星的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CERES)的业务化ADMs模型,分析了地球静止卫星与月基对地观测在地球辐射ADMs模型中的优势、问题与潜力。基于上述综述与分析,讨论星载与月基地球辐射ADMs模型进一步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国“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1990年12月在地球上空拍摄的地球气候全貌的图片,最近由美国有机机构公布于众。图片清晰显示了各大洲及陆地地质、地貌和气象有详细状况,是人类来自太空的有关地球地理状况最为细致的图片。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是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的重要设施。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将于本年内开始运作。记录及处理从卫星接收到的遥感数据,届时可为香港、华南及周边地区的政府与私人机构提供各项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87年2月22日3时25分,在河南省沈丘县老城镇一带陨落了一次陨石。已收集到两块:杨洼(1号)陨石重14.25公斤,入地深度38厘米;魏营(2号)陨石重76.7克,比重3.64,微磁性。经实物对比,二者皆为灰褐色、有熔壳,原应为一体之物。用2号样化验分析,已发现27种化学元素。镜下鉴定见有:辉石、橄榄石、金属铁-镍、陨硫铁、铬铁矿及玻璃质矿物等。硅酸盐部分(80.02%)大于金属部分(19.97%)应属石陨石大类。因陨石中矿物球粒状结构明显,故称球粒陨石。总观沈丘陨石特征,可命名为:橄榄古铜辉石球粒陨石。与1977年12月1日,陨落在河南信阳的球粒陨石相比,矿物成分和结构等都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20世纪初期建立至60年代末的这一时期。上世纪初,随着大量岩层、岩石、矿物以及陨石等化学分析数据资料的积累,人们认识到化学元素是有规律地分布在岩层、岩石、矿物以及陨石的。应阐明元素在地壳及其组成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和分配规律的需要,从而诞生了地球化学这一学科。任何学科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它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它们由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决定的。第一阶段的地球化学是以“元素原子自然历史”的基本思想为特征,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也主要就是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及迁移历史,其研究对象基本是地壳中的元素原子。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天外来客",也曾光顾过海南。关于白沙陨石坑,有专家考证认为,它来源于7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地球事件。与之相应的是,在海南岛上很多地方,散落着一些被称作"雷公墨"的石头。几十万年来,这些黑色的石头,静静地躺在琼州大地上,虽然近些年来不断被人挖掘,但有关它们的神秘身世,却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