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显然,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土地的规划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土地,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策再好,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土地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兴事业。连续几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都提到要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今后5年,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将大有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曾强调:“今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促保护,立足点是加大对基本农田的投入,通过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国土地整理主要是在农村土地整理的范畴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的“民心工程”,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拟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浅析。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土地是民生之本。在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自2007年7月起,各地组织落实开展土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参加了两个小型座谈会,对王松林厅长提出的"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的要求,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一是省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召开的"全省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座谈会".应该说,几年来我省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是做得足有成效的:早在1991年,我省就开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为有效加强城市土地管理、盘活城市土地,逐步建立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为解决我省用地紧张和利用粗放并存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了<浙江省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浙江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报告>等专题报告,进而又先后完成了<浙江省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浙江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等技术指标体系,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机制,提升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弹指一年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在实践中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保护有限土地资源与保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依法按章办事与大胆改革创新相结合、加强政府管理与启动市场配置相结合、支持新农村建设与促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进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两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与宏观调控的"龙头"作用.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特别是标准农田的保护.尽力满足我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确保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区过去由于土地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现象,盲目引进,对企业类型、投资密度、厂房建设等规定不细,造成土地资源一定程度浪费.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土地等要素资源日趋紧张,宁波市今年分解给该区用于工业土地只有200亩左右.这就迫使该区只能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闲置土地.以200亩土地为底限,推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不断推进经济结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三项整治"工作是建设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紧张的创新之举,是弥补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现实选择,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平舆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项目纷纷上马,仅2005年就有69个建设项目动工,占用土地3000多亩.面对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存量少的现实,平舆县国土资源局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下功夫,运用"三大法宝"保障经济建设用地,实现了"双保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将全村宅基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合理置换,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2006,(6):8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束缚它的堤防,汹涌澎湃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便是土地问题。饥肠辘辘的农民盯住土地多打粮食填饱肚皮;高楼大厦的建设亟待土地的支撑;银行家期待以地生财,兴办土地银行;投机者早已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土地……一时,土地成为城里人和乡下人谈论的话题,“土  相似文献   

13.
据反映,某市国土资源局在对某县的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以下简称村级土地协管员)队伍建设进行检查时,该县局汇报称,全县早已建立了村级协管员制度,但在乡、村检查时,却发现该县没有给土地协管员发聘书.显然该县所谓的村级土地协管员建设,只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未真正形成文件及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嵊州市正视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矛盾日益尖锐并将长期存在的现实,按照“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向集约高效要空间”的思路,通过采取闲置土地退出法等“六法”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取得了明显实效。该市的主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征、用、管”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就是将土地征用、开发、建设、管理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最终实现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牢固树立集约用地观念,进一步在盘活存量土地上下功夫,努力解决土地要素制约"瓶颈"问题,嘉善县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普查.通过普查,基本摸清家底,共清理出各类存量(空闲)土地3922亩,其中:闲置土地632亩,空闲土地3290亩.针对普查结果,嘉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5年4月批转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若干意见>,就如何盘活存量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多管齐下,有效化解了要素制约.仅2005年,全县置换、盘活存量土地1032亩,引进项目38项,计划总投资达到21.72亿元;"零土地招商"和"零土地嫁接"、"技改增资"成效明显,新批外资项目中有47项未新增用地,合同利用外资达5999亿元,占全部合同外资的13.7%;实施技改增资项目66项,计划总投资达到7.77亿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长沙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大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经济发展与用地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为了突破资源瓶颈对城市发展的制约,长沙市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把解决发展用地的着力点放在内涵挖潜以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三角洲节地模式”就是我市在旧城改造中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的一种新的尝试,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周口市积极求解"保发展、保红线"的新途径,通过强力推进"三项整治",全市整治总规模26.2万亩,累计新增耕地18.6万亩,备案建设用地指标15.1万亩,已使用"三项整治"折抵置换指标8.9万多亩.在中央持续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因省政府下达用地指标不足而受到影响,这主要得益于五年来全市坚持不懈推进土地"三项整治",从根本上破解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难题,实现了双保双赢.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湘潭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强劲,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湘潭真正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湘潭市国土资源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年来,湘潭市在"两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的内涵,即新产业、新设施、新村镇、新班子、新风貌、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接着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对策:土地整理、耕地储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