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本文将解流体动力弥散问题的等参数溶质质量均衡有限元法与采用同样非线性基函数的等参数里茨(Ritz)有限元法或伽辽金有限元法做以比较发现,前者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能准确反映局部质量均衡关系,计算公式简单,易于接受应用等优点,克服了线性有限元法的插值函数不能体现单元内部溶质质量守恒一般规律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流体动力弥散理论,按地下水中溶质局部质量守恒原理,采用非线性基函数,对单元内的渗透速度和弥散系数作了平均化近似处理,导出了求解流体动力弥散问题的另一种新的数值法——等参数溶质质量均衡近似有限元法。与作者在文献〔1〕中给出的较精确的算法相比,虽不甚精细,但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小,并保持了文献〔1〕中方法的主要优点,比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局部质量守恒原则,采用非线性基函数,导出了求解渗流问题的又一种数值法——等参数水均衡有限元法。在一般情况下,它克服了采用线性基函数的有限元方法的某些理论缺陷。与采用同样非线性基函数的等参数里茨有限元法或伽辽金有限元法相比,也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公式简单及易于接受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含水介质的弥散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动力弥散理论为基础,根据改进的水动力弥散装置,以氯化钠作为示踪剂,用电导仪间接地测定溶质的突破曲线,最后用解析法确定地下水多孔介质中溶质迁移的弥散度。  相似文献   

5.
弥散试验是揭示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机理和获得弥散度等重要水质参数的可靠方法之一.本文在对弥散试验的研究现状、弥散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之后发现,目前弥散试验在条件选择方面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进而对改进弥散试验提出了几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岩溶洼地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岩溶地下水为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研究岩溶洼地内涝条件下裂隙系统中的溶质迁移及响应规律可为峰丛洼地区岩溶地下水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岩溶洼地-裂隙系统物理模型,采用对流-弥散模型和脉冲响应模型对溶质迁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级次裂隙和内涝蓄水量大小对溶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裂隙作为优先水流通道,对溶质迁移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小裂隙对溶质迁移起暂时储存和缓慢释放的调蓄作用,其溶质迁移的叠加过程使总出口溶质迁移的"拖尾"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内涝蓄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增强,导致溶质峰值质量浓度降低、溶质质量浓度回归至本底值的时间延长、延缓释放溶质的质量增加。该物理模型是对复杂岩溶洼地系统内污染物迁移研究的一种新探索,其模拟结果进一步深化了对洼地内涝条件下面源污染物在岩溶水系统中迁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层剥层法同时对层速度和界面形态参数进行反演,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迭代求解。为了消除局部极值的影响,减少病态方程的产生,利用了 Monte Carlo 方法调整参数初始值。通过改变参数单位以均衡微分系数矩阵元素等措施,使这种反演方法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对井底以上地层和井底以下地层均适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项式模型拟合的参数求解问题,依据最优化方法理论,将其转化为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采用最速下降法进行迭代,从而在不线性化的情况下解决非线性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外点法的罚因子、目标函数和迭代初值,说明对外点法改进的合理性;再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显示出其精度高、多解性等优点,为研究非线性模型空间数据处理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岩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重要的可饮用水来源, 由于其复杂的水文地质特征, 采用数值模型分析和评价含水层中地下水环境极具挑战性。采用变饱和度流动方程描述含水层基质中的饱和-非饱和流动, 采用管道流方程描述岩溶管道中的层流及紊流流动, 基于流动解采用对流弥散方程分别描述基质与管道中的溶质迁移过程。根据相关实验数据以及MODFLOW-CFP程序的模拟结果对流动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并基于此开展了岩溶管道以及非饱和参数对地下水流动及污染物迁移影响的模拟。结果显示, 数值模型能很好地重现含水层中饱和区与非饱和区以及岩溶管道的地下水动态, 岩溶管道对含水层的渗流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管道中快速流动的特性使得周围的水向其中汇集, 影响了局部流动场, 进而使得泄露的污染物质随水流进入管道, 快速向管道出口处(泉点)迁移, 突破曲线显示管道出口处的污染物浓度响应速度远快于基质中对应的位置, 非饱和参数对管道中污染物浓度的响应速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的模型完善了岩溶含水层中非饱和区地下水流动、污染物运移以及基质-管道流动与溶质运移耦合模拟等方面的工作, 加深了对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动力学以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的认识, 对岩溶水文地质及地下水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定量研究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重要参数,对滨海地区盐碱土绿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土进行脱水试验,选取Gardner模型和VG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运用对数简化方法对Gardner模型变形后进行回归分析,另外,采用软件Matlab的非线性拟合函数lsqcurvefit对VG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结果表明:Gardner模型和VG模型都可以用于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土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Gardner模型的参数求解过程简单,但用VG模型计算出的残差平方和较Gardner模型小,拟合效果优于Gardner模型。同时,该区绿地土断面上各层之间的拟合曲线相近,持水能力相当,说明了该区绿化土断面上各土层的土壤质地和结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齿轮系统裂纹故障的非线性动力学机理,研究含裂纹故障的四自由度齿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及非线性间隙的影响,建立含裂纹故障的齿轮四自由度啮合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裂纹故障对系统啮合刚度的影响;采用谐波平衡法给出系统的解析解,分析裂纹故障及齿轮系统参数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故障能够引起齿轮系统的幅值跳跃、分岔现象和系统共振,从而为齿轮箱的设计及裂纹故障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效应和色散都是影响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重要因素,在反常色散区,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相互平衡可实现光孤子传输;在正常色散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可用于光脉冲的压缩.因此,两种效应对光脉冲传输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光脉冲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在忽略色散的条件下,推导并模拟了自相位调制(SPM)非线性效应下的高斯光脉冲的非线性相移、频率啁啾;数值模拟了SPM下不同最大相移时无啁啾和有正啁啾时高斯光脉冲的频谱.讨论了SPM效应对高斯光脉冲频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纬向基本气流具有弱切变而不是缓变的情况下的正压非线性Rossby波包,在仅考虑纬向波数k是tx的缓变函数时,可以得到一个描述非线性Rossby波包的推广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并指出,(1)当纬向波数k是t,x的一次缓变(即Z,X的函数)时,非线性Rossby波的波作用密度和能量密度是守恒的。(2)而当纬向波数k是t,x的二次缓变(即Τ,ξ的函数)时,非线性Rossby波包的波作用密度和能量密度并不是守恒的,而且我们还指出在纬向波数k不变的情况下,其波包振幅就变为典型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其流场具有阻塞结构。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裂缝活动给市政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小寨地裂缝、边家村地裂缝和辛家庙地裂缝活动所产生的垂直位移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地裂缝活动使地基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超过极限时,建筑物就会出现裂缝,发生变形,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场地和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对最大差异沉降的要求,对地裂缝带进行了严重区、较严重区、轻微区的安全性分区。并依每区的标准对这三条地裂缝进行了成灾评估,从而明确了不同地裂缝的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矸石淋滤液对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地下水变密度对浓度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多组分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和Picard迭代法相结合对耦合模型进行了离散,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求得基本参数并对地下水污染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污染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面积随时间推移不断向两轴方向扩大,且纵向显著;不同组分由于各自特征的巨大差异,受到地下水密度影响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渗滤液浓度拟合误差小于6%,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南汝河中段河谷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地下水流系统水均衡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耦合。水均衡模型采用强隐式有限差分法(SIP)求解,以解决技术函数及地下水流系统势能分布问题;线性规划模型以总开采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以流量及技术函数组成的响应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用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能比较快地解决多节点、薄层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最优开采的规划问题,能提供最优开采方案及最优开采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