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积岩为特征,类似于海沟型复理石组合,代表古海沟堆积。同时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特征表明,在蛇绿岩分布区发育有大型韧性剪切带和高压低温变质的蓝闪片岩。由此可见碧口群属于中晚元古代扬子板块西北缘的古海沟—俯冲地体。  相似文献   

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3.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扬子古板块西北缘蓝闪片岩及其它高压变质岩石的综合研究,肯定了该区高压变质带的存在,并阐述了高压低温蓝闪片岩带的地质特征,进一步确定了扬子古板块西北缘晋宁——澄江期双变质带的存在,从而为扬子古板块俯冲带和俯冲方向的确定提供了有利的佐征,同时也为阐明扬子古板块西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的沉积、古生物、岩浆岩、混杂岩、火山岩等的调查研究,认为 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的构造古地理为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3个板块和牛圈子洋(对应红柳 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恩格尔乌苏洋(对应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2个大洋并存的格局.哈萨 克斯坦板块主要包括黑鹰山-马鬃山区;塔里木板块包括石板泉-杭乌拉区;华北板块主要包括乌力吉区.黑鹰 山-马鬃山区的构造古地理为黑鹰山弧后盆地和马鬃山岛弧;石板泉-杭乌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被动大?边缘; 乌力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乌力吉北岛弧和乌力吉弧后盆地.通过分析各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认 为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时间为晚石炭世,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时间大致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复杂造山带,大致划分为昆北花岗岩浆弧带、昆中双型俯冲带、昆南混杂岩带。其地质特征反映了昆中断裂带在历次构造演化中的主导性。。晚元古代华北、华南两大古板块沿昆中断裂一线俯冲碰撞,为后期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别具一格。经整体分析、现位恢复,具有泥盆—早二叠伸展滑覆、早二叠纪末—中三叠纪B型俯冲、中三叠纪末—早侏罗纪A型斜向俯冲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辽北华北陆块北缘存在巨型的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其标志有:开原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阿拉斯加型岩体、碰撞造山型花岗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它们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北建平—阜新—铁岭—清原一带,是晋宁造山运动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和古西伯利亚板块依次向古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胶南造山带范围指安丘-莒县断裂以东、五莲-桃村断裂东南、嘉山-响水河断裂以北狭长隆起区,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十多年来该区开展的区调工作和专题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表明该造山带主要由晚元古代晋宁期及震旦期变质变形侵入岩组成,另有少量中元古代四堡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分布;变质地层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和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呈孤岛状残留于晚元古代花岗岩中。榴辉岩沿造山带广泛分布,部分榴辉岩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表明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除此,造山带东段还有麻粒岩及麻粒岩相岩石出露。胶南造山带主体是晚元古代时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韧性变形作用强烈,可划分为早期中深部构造相推覆韧性剪切带和晚期浅部构造相走滑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9.
河南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及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衔接地带。华北板块18亿年前形成古陆块。以后经历了中元古代陆缘火山弧、弧前与弧后盆地及陆缘增生;晚元古代陆内裂谷及陆缘增生;古生代陆表海及陆缘增生;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系等构造发展演化阶段。以缝合线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依据结晶基底有无来确定二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背景、地壳演化历史及构造层组构的不同来确定三级构造单元等原则,对河南板块构造单元作了系统划分。  相似文献   

10.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又称大别-苏鲁造山带,西自陕西,经湖北、河南、安徽,向NE进入江苏、山东等地。EW向延伸达1000多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也是继阿尔卑斯和挪威超高压变质带被确定之后发现的世界上第三条超高压变质带。大别-鲁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造山带,由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并发生碰撞,其后使深部复杂岩石组合快速折返,后剥蚀裸露至地表。由于部分洋壳和陆壳俯冲至地表之下数十公里,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生了大量榴辉岩,碰撞后快速折返被带至近地…  相似文献   

11.
陈蔡群原岩的主体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由拉斑玄武岩和同源辉长岩,碳酸盐岩和浊流沉积的泥砂质碎屑岩组成;经受了中压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多期褶皱变形;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资料表明,中国东南的威尔逊旋回在中元古晚期便已开始,即那时于扬子古陆与华夏地块之间存在一大洋盆地,洋壳上可能存在拉张期残留的花岗质陆壳碎块。中元古晚期开始了洋壳消减作用及其有关的火山—沉积作用,新元古晚期陈蔡大洋岛弧地体与双溪坞陆弧地体拼贴、碰撞,壳体间的聚合作用触发了陈蔡群岩石的变质、变形。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岩浆建造(喷发、侵入)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类型,探讨了碧口地体古岛弧岩浆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类型和矿床成矿系列的关系。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构造演化期,约为10亿年。可以分为武陵期(1800~1400Ma)、四堡期(1400~1000Ma)和晋宁期(1000~800Ma)。碧口地体经过这三个时期完成了从岩浆岛弧的形成与发展,到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的连续演化过程。武陵期是该区岛弧火山岩带的发育期,生成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熔离硫化镍矿床及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四堡期,主要表现为中酸性深成岩体与钠质辉绿岩的侵入活动,生成岩浆热液及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晋宁期为碧口地体与扬子板块强烈碰撞造山期,除了生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外,主要生成与韧性剪切、构造动力变质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描述了胶东—鲁南双变质带,从荣成、文登、威海经青岛、胶南、诸城、日照到莒南赋存于太古代至早元古代胶东群和/或胶南群变质杂岩中的C类榴辉岩带,代表了高压低温变质带;从胶东到鲁南的桃科期(早元古代)Ⅰ型花岗岩带及胶东莱西—安丘早元古代麻粒岩相岩石则代表了高温低压变质带。我们推测,这一双变质带,形成于早元古代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期。在这次碰撞事件之后,胶东—鲁南地区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这次变质事件使得高压低温变质带发生了进变质作用,使C类榴辉岩平衡温度升高,同时使蓝闪石片岩消失;高温低压变质带则发生了退变质作用,Ⅰ型花岗岩发生混合岩化作用,麻粒岩相岩石遭受退化变质。胶东—鲁南双变质带,表明了华北—华南陆块的东部边界是从合肥、嘉山、响水、连云港经鲁南、青岛到胶东(荣成、威海)后而没入北黄海的。  相似文献   

14.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造带组成。根据现今查明的三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不同时代岩系的原岩建造及区域构造特征,重建了其碰撞期前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在加里东末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在碰撞期及碰撞期后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滑脱-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5.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首次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中发现太古宙麻粒岩,并取得3450Ma 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该麻粒岩以包体产出于元古代变质侵入体中,原岩为拉斑玄武质岩石,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经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华南大陆形成于前震旦纪。元古代至中三叠世,华南属于华南—东南亚板块的一部分,泥盆纪以前是冈瓦纳古陆的成员;志留纪之后为太平洋古陆组成部分;晚三叠世以来属于欧亚板块,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可分为扬子大陆裂陷(Pt—S)、江南地台(D—T_2)和南华陆缘活动带(T_3-Q)三大阶段。扬子大阶段包括四堡阶段(Pt_1+2)、雪峰阶段(Pt_31)和华南阶段(Z-S),三次大陆裂陷分别形成以四堡群俯冲杂岩为代表的四堡陆间沟一弧一盆、以丹洲群为代表的雪峰陆间沟一弧一盆和以震旦一志留纪广西构造层冒地槽型建造为代表的华南陆缘弧后盆地。江南大阶段含钦州、右江两个平行交错的局部阶段,钦州裂陷阶段(Z—P_1),位于华南陆缘弧后盆地局部钦州地区,并被保留至早二叠世;右江裂阶阶段(T_1-T_2),由于桂西及邻区介入活动大陆边缘,发育了右江裂陷盆地。南华大阶段包括两阶段,燕山期(T_#-E_2 ̄2)东南大陆边缘弧阶段和南岭期(E_2 ̄3-Q)北西太平洋岛弧阶段。南华大阶段发生了多次轻缓造山运动,导致江南地台盖层和其上覆构造层同步或类同步褶皱,在陆上无海浸的环境里形成中新生代南华造山带。还讨论了许靖华关于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17.
胶东地区的基底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陆核形成期、陆壳增生期和汇聚定型期3个主要阶段,古元古代克拉通化汇聚碰撞作用的形成使得原始的绿岩带矿源岩系活化改造;三叠纪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形成了山东东部的胶南-威海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使克拉通地体再活化,二大板块的物质成分在区内重新熔合分配并促使金元素转移富集;侏罗-白垩纪时期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洋陆俯冲作用,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带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玲珑序列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序列花岗闪长岩组合和伟德山序列花岗岩组合,这些花岗岩的强烈岩浆活动为金元素迁移成矿提供了热驱动;巨型走滑系统即郯庐断裂带及其巨大的左型走滑系统及其所形成的次级羽状断裂系统为  相似文献   

18.
胶东东部广泛发育的一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列,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可划分为大时家、威海两个亚超单元,共10个单元,归并为荣成超单元。该超单元位于秦岭大别胶南造山带的北东段,呈NE—NNE向展布,侵入于早元古代荆山群及中元古代海阳所超单元中,并被晚元古代玲珑超单元所侵入,形成时代为晚元古代晋宁期(同位素年龄值648~890Ma),属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同构造期花岗岩。其中大时家亚超单元形成于活动板块边缘,导源于洋陆俯冲以幔源物质为主,硅铝质物质为辅的壳幔混合岩浆;威海亚超单元形成于陆陆碰撞带,为硅铝质陆壳广泛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  相似文献   

20.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些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①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为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②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③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幔源分异型(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陆内张裂环境;④月季山超单元,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壳幔混合源(Ⅰ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碰撞后期,亦属同造山花岗岩类。胶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进程为:在早元古代陆缘海的基础上,中元古代该区地壳拉张形成裂谷,海阳所超单元沿裂谷侵位;晚元古代地壳由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裂谷闭合发生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伴随产生大量同造山岩浆岩类。其中板块碰撞引起的部分融熔作用形成荣成超单元,板块碰撞造成的局部拉张环境使幔源分异的A型花岗岩类铁山超单元定位,稍后壳幔混合岩浆沿造山作用产生的推覆构造空腔定位形成月季山超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