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九月的林州,层林尽染,叠翠流金。9月25日上午,河南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林州市隆重举行。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张荣军、副处长李明,省地调院副院长刘成社,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逯建修,林州市市长郑中华、副市长常慧芹等出席开园仪式,并为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剪彩。  相似文献   

2.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州(原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而今,在创造红旗渠精神的地方,英雄的林州人民在继续谱写着一曲曲奋斗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一、景观介绍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豫、冀三省交界处,六十年代以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而闻名于世.市区西侧的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断崖隆起,群峰突兀,千姿百态,气势恢宏,奇岩异洞,飞瀑流泉,古刹幽静,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誉.  相似文献   

4.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州(原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而今,在创造红旗渠精神的地方,英雄的林州人民在继续谱写着一曲曲奋斗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红旗渠建成至今已是半个世纪了,50年来,红旗渠流淌的渠水不仅养育了林州的百万人民,也滋养了中原大地,给四周的百姓带来福祉,同时也让林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让林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更为受益的是历经十年历练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旗渠精神是时代造就的精神,同时也是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一幅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太行山绵延千里,犹如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中。当地人将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山脉,习惯称为林虑山。唐代诗人高适曾写道:"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诗的大意是,诗人高适渡过今天河北、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苦干十年,引漳入林,建成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造天河"——红旗渠,写就了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如今,在创造红旗渠精神的这片热土上,林州人以新的姿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大步迈进,谱写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时代旋律。  相似文献   

8.
受到各方关注的由财政部出资、河南水文一队承担的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历时八个多月,现已基本结束。调查结果表明:在70.6公里长的红旗渠总干渠上,有危岩体44处,崩塌区25处,滑坡体8处,泥石流沟9条。这些情况如不得到根治,必将严重威胁红旗渠的长久安全运行。 国内外著名的人工天河——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始建于1960年初,该渠引漳河水为源,穿行于太行山腰,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其中,总干渠全长70.6公里。沿线多悬崖峭壁,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土法上马,对实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没有…  相似文献   

9.
受到各方关注的由财政部出资、河南水文一队承担的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历时八个多月,现已基本结束.调查结果表明:在70.6公里长的红旗渠总干渠上,有危岩体44处,崩塌区25处,滑坡体8处,泥石流沟9条.这些情况如不得到根治,必将严重威胁红旗渠的长久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一、景观介绍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豫、冀三省交界处,六十年代以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而闻名于世。市区西侧的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断崖隆起,群峰突兀,千姿百态,气势恢宏,奇岩异洞,飞瀑流泉,古刹幽静,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观——冰冰背就位于该风景名胜区内,它南距石板岩镇5公里,东距林州市20公里,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行政区划隶属于林州市石板岩镇韩家凹村。冰冰背景区山势雄险奇秀,山峦叠翠,奇峰怪石,…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承担的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2.
在豫西北晋、冀、豫三省交界,有一个闻名退尔的古老集镇,她西依林虑山,东绕太行余脉,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她就是林州市姚村镇。这个古镇现有近8万人口,农民2.5万户,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新河公路穿境而过,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一、二干渠像两条绿色巨龙盘绕在姚村盆地的东、西山腰,98个自然村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两龙盘绕的青山绿水盆地之中。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承担的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及主要地质灾害体治理示范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河南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组织有关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绩效评价,专家组对该项目的组织施工及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在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深处,有一处山清水秀而又有几分神秘的"世外桃源"——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在那里,深峡、急流、奇石、潭瀑点缀其中,山、石、林、水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美。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石头会"流动"。在青山绿树之间,溪水流淌,瀑布欢歌;在高山之上,飞瀑从天而降却悄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如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真正收获真金白银,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南召县的有益探索是融入绿色发展基因,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从绿色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我们针对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的实际,唱‘山歌’,念‘林经’,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林+N’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  相似文献   

16.
自然的情怀     
自然,是高远空灵之天,是巍峨挺拔之山,是清澈灵动之水,是苍翠欲滴之林,是肥沃广阔之田,是碧波微漾之湖,是波澜壮阔之海,是离离原上之草,是神秘瑰丽之天下万象,是生生不息之万物生灵。自然之山有千峰峥嵘万壑竞秀,有奇峰怪石云海飞瀑,有烟雾缭绕空灵清秀,亦有连绵逶迤蜿蜒起伏大气磅礴云蒸霞蔚。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山的原则,教会我们做事要像山一样,虚怀若谷,方能汇集百川壁立千仞高耸入云.  相似文献   

17.
<正>磐安县作为雁荡山、会稽群山的发脉处,钱塘江、曹娥诸水的发源地,素有"浙中之肺"的美称。近年来,该县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积极保护培育、综合利用林业资源,加快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建设,走出了一条林旅康养、兴林富民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香榧之乡""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绿化模范县""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今年"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前不久,河南水文一队地质人员在进行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调查时惊奇发现,在红旗渠一侧的石板岩乡韩家洼村冰冰背一带约6000平方米的地方,发现一惊人"冬夏倒置"奇观:盛夏,这里洞隙中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严冬,这里洞隙中和风习习,四周鲜花怒放.据权威人士说,在这么大面积中出现如此鲜明的的"冬夏倒置"景象,目前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这片林子就是俺们的‘致富林’,让脱贫致富有了保障。"近日,在位于方岗镇韩岗村的禹州市国家储备林(以下简称"国储林")建设项目示范基地,正和村民一起为林地除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新河高兴地说道。据了解,国储林所处的韩岗、刘岗等村都属于山岗区,以前种庄稼大多"望天收"。现在赵新河把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了国储林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就有3000多元的收益,平时他和老伴儿到国储林基地务工,一天能收入100多元,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日子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西南,有一片神秘而秀美的土地。在那里,山、水、林、洞天然生就,原始古朴,是驰名中外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带;在那里,大自然隐藏着一座沉睡了亿年的"地下天宫",沧海桑田的点滴之功凝就一幅浩瀚神奇的画卷,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与幻觉想象交织成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在那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最奇的天生桥群,还有鬼斧神工的峡谷风光……那片土地,便是"美景托奇观、尽在山水间"的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