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东昆仑昆中断裂带乌妥一带分布20多个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残块(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属非典型的蛇绿岩残块(片),是东昆中断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残留在陆块边缘的洋壳物质,形成于洋中岛弧环境。分布于东昆中断裂带内及其附近,时代上属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青海省囊歉至大河坝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并结合重力资料对巴颜喀拉及南北两侧地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该区壳幔存在4个明显的低阻层,并简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推断了其地质含意。认为昆中断裂带与昆南断裂带间是一个巨大的构造混杂岩带,影响深度亦很大。推断该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地层。划出了8条壳幔断裂带,认为昆中断裂应是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复杂造山带,大致划分为昆北花岗岩浆弧带、昆中双型俯冲带、昆南混杂岩带。其地质特征反映了昆中断裂带在历次构造演化中的主导性。。晚元古代华北、华南两大古板块沿昆中断裂一线俯冲碰撞,为后期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别具一格。经整体分析、现位恢复,具有泥盆—早二叠伸展滑覆、早二叠纪末—中三叠纪B型俯冲、中三叠纪末—早侏罗纪A型斜向俯冲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1999~2007年GPS观测结果为基础,使用二维接触有限元方法计算唐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运动速度状态。模拟结果表明,现今地壳形变运动状态下唐山地区主要断裂带运动状态具有差异性。由于山海关块隆对唐山块陷的推挤作用,唐山断裂带以右旋拉张运动为主,同时在蓟运河断裂带位置处保持着快速的挤压应力积累,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北巴颜喀拉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地域依据地质构造差异所划分的昆北断褶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褶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在金—多金属成矿地质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征,但其时空演化上具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极有远景的金属成矿省(带),是浅成热液金—多金属矿和砂金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10 a的GPS坐标时间序列获得川滇地区速度场,结合地质资料将该区划分为7个块体,并使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取速度场边界值作为模型约束条件,模拟得到应力场。位移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川滇地区西北部青藏高原推挤、东侧扬子块体阻挡的格局,同时位移方向在菱形块体及拉萨块体内部绕东构造结顺时针旋转,与实际相符。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交界区域南北两侧、小金河-丽江断裂带西段与澜沧江断裂带交界处南北侧、南汀河断裂带西段南北侧、红河断裂带中段东西侧均存在明显的应力分布不均现象,地震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期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联测资料,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计算不同深度的重力变化,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从深度层次的横向变化与时间尺度的纵向变化2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变化主要由中、上地壳密度变化或断裂构造活动引起。沿郯庐断裂带苏皖段走向断裂活动分布不均,受周边深大断裂带交切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淮阴-响水口断裂、滁河断裂等深大活动断裂带构造活动对局部重力变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带走向分布有明显的重力变化梯度带;郯庐断裂带郯城-泗县段、大别山构造带霍山-六安及江苏溧阳-镇江地区在小波细节动态变化中存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异常区,但强度不高,考虑到多条深大断裂交切于此,后期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早石炭世花岗质岩体主要沿昆中断裂带两侧断续分布,多呈岩床、岩株状产出,根据岩性特征可划分为3类,即浅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肉红色正长花岗岩、肉红色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质岩体全碱含量较高,显示出壳源的特点,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属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属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相对平坦,轻重稀土分...  相似文献   

10.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容元素与辉长岩类总体趋势相一致.反映了一种递进岩浆演化趋势。因此,本区辉长岩与辉绿岩墙群具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均为勉略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  相似文献   

12.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造带组成。根据现今查明的三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不同时代岩系的原岩建造及区域构造特征,重建了其碰撞期前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在加里东末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在碰撞期及碰撞期后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滑脱-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3.
亚洲大陆是世界上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佳场所之一 ,其中华南板块的构造格局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共同作用关。华南板块中 ,由于绍兴—鹰潭—藤县—北海断裂带内中元古代蛇绿混杂岩的确认并恢复为消减的大洋 ,其两侧古老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及其演化历史的追溯也日见清晰。它们是在两个克拉通地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超民等1998年在浙江省龙游首次发现的原生金刚石 ,产于这条深断裂旁侧白垩纪盆地中的似金伯利岩岩管内 ,含矿岩管生成深度大 ,构造部位有利 ;金刚石呈八面体外形、纯度高 ;类似的岩管有100多个 ,但研究程度较低 ,因而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区域构造的发展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东昆仑地区的超镁铁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痕量元素及同位素测年等测试成果,结合孢粉及生物化石特征,并综合有关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至少在中元古代昆仑洋壳即已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昆仑区域构造的发展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TheBogedabanapexofKunlunmountainanditsneighborhoodregionlocatedattheboundaryofXinjiangandQinghaiprovinceswerehitbyaMs8.1earthquakeonNovember 1 4,2 0 0 1 .ThisisthestrongestearthquakewithmagnitudebiggerthanMs8.0inmainlandChinasinceacomparableearth quakehappenedinDangxiongofTibetonNovember1 8,1 95 1 .TheepicenterdeterminedbyChineseseismicnetworkislocatedatN36.2°,E90 .9°,40 0kilometersawayfromRuoqiangcountyofXinjiangprovinceand 35 0kilometersfromGolmudcityre spectively.Mea…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影像( T M 影像、黑白航片) 信息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活动构造影像空间信息识别模式,发现了新的分支活动断裂。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海省自然景观梯度带、地质灾害和气候转型带,这些特征构成其识别的宏观标志。  相似文献   

17.
传统认为蛇绿岩套由超基性岩、含枕状构造的基性熔岩和硅质岩组成,是大洋岩石圈的碎片,具有完整的5个或4个层序。但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蛇绿岩有不同的类型,可产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区。从层序、岩性、岩性组合特征来看,拉鸡山存在蛇绿岩套。拉鸡山蛇绿岩套厚度小、层序不全、岩性变化大,不是大洋中脊产物,其岩石学特点与初始洋盆蛇绿岩套相同。拉鸡山蛇绿岩套是中寒武世陆间裂谷拉张到最宽时的小洋盆中形成的,属于陆间裂谷型小洋盆蛇绿岩套。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与发震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之一。利用哈佛CMT资料、MapSis软件提供的资料和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等最新资料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G-R关系.采用历史地震和平均滑动速率两种方法计算东昆仑断裂的地震矩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地震复发周期和发震概率.并对东昆仑断裂带各段未来3年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