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箱养殖鞍带石斑鱼的生长及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趸、龙胆石斑鱼,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鞍带石斑鱼有"石斑鱼之王"之称号,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大体长270 cm,体重可达400 kg以上,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大洋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  相似文献   

2.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鱼搭配进行催产实验,亲鱼未出现发情和追尾现象,虽能产卵但均未受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得受精卵。对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将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7±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鞍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5 h 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F_1与亲本的形态学特征。【方法】运用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杂交F_1与亲本3个群体幼鱼的形态学指标,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杂种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杂交F_1鱼体呈棕褐色,体侧具有6条深棕色横带,头部和体表密布白色点状和块状斑纹,各鳍呈灰褐色;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5项性状偏向云纹石斑鱼,6项性状偏向鞍带石斑鱼,1项与两者相同;聚类分析表明,杂交F_1与鞍带石斑鱼聚为一类。【结论】杂交F_1的外部形态较接近于鞍带石斑鱼,体色和条纹较接近于云纹石斑鱼。  相似文献   

4.
几种因子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及低温保存时间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7.5~35.0,最适盐度为32.5,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13.2min和14.8min;最适pH为8.5,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最长,分别达12.7min和17.3min;温度范围为27~31℃,以29℃时快速运动时间最长,达16.6min;在0~4℃冰箱保存6h后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未显著降低,其中保存前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18.4min,保存6h后为18.2min,保存120h后仍有活力,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2.3min,精子激活率为3.3%。以x为保存时间,快速运动时间y和寿命y′符合线性方程y=-0.8334x+19.164(R2=0.9856),y′=-1.1358x+27.8(R2=0.9573)。  相似文献   

5.
以斑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材料,胸腔注射秋水仙碱溶液,取全肾经空气干燥制片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和银染,分析核型及Ag-NOR带,结果表明斑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在最小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均具有明显的次缢痕。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核仁组织者区域。  相似文献   

6.
对25℃条件下养殖的体长(33.5±2.4)cm、体质量(584.15±10.35)g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1(简称云龙杂交斑),以及体长(25.1±2.2)cm,体质量(375.41±7.35)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1(简称青龙杂交斑),以1℃/d的速度逐渐升高水温,记录各温度条件下两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研究二杂交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及25、29、33、36℃条件下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云龙杂交斑和青龙杂交斑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9℃和37.9℃。随温度的升高,青龙杂交斑血清中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上升趋势,各温度组与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CREA)含量下降,总胆固醇(T-CHO)29、33℃组下降(P0.01),36℃组升至初始水平,各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随温度的升高,云龙杂交斑血清中GLU、T-CHO含量呈上升趋势,33℃组与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EA、TG含量略微升高后开始降低(P0.05),GOT、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较25℃时下降(P0.05),血清GPT和CAT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鞍顶山位于浙江绍兴、金华、台州三地(市)交界处,主峰海拔834.3米。当地传言,鞍顶山是一匹龙马的化身,曾有“张果老鞍顶山降龙”之说。鞍顶山的山体形状很象一匹马,山巅有逼真的马鞍形态,鞍顶山因之而得名。山顶有一个四季澄莹、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龙潭,被当地人称之为“天池”。慕名于“天池”的未解之迷,攀山前往观游和探秘者不绝。  相似文献   

8.
斜带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 46t,NF=50;赤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5st 43t,NF=48。两种鱼的2n数相同,它们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牛山地区行政区划大部分属黑龙江省林口县管辖,大地构造位置属兴凯湖一布列亚山地块区张广才岭一太平岭边缘隆起带,张广才岭边缘隆起北部,黑龙江省主要成矿区(带)的伊春一延寿成矿区(带)内。  相似文献   

10.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进行90 d的混养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养小规格点带石斑鱼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5.1%~23.2%,平均产量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9.0%~40.6%。随着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增加,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小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分别为0.4尾·m-2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66.25%%±7.24%、(1 181.0±101.8)kg,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5.46%,平均产量提高16.2%;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为0.2尾·m-2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52.04±6.11)%、(959.8±89.1)kg,但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下降8.75%,平均产量下降5.88%  相似文献   

11.
蜂巢石斑鱼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从6个系列120个引物筛选出16个引物,对10尾蜂巢石斑鱼进行RAPD分析,16个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65.58%,平均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S)为0.7887,平均个体遗传距离(D)为0.2113,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776,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沿海的野生蜂巢石班鱼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氨基酸转运吸收机制,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斜带石斑鱼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SLC6A19)基因的c DNA部分序列,分析该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所克隆的该部分序列长度为610 bp,包括88 bp的5′非翻译区(5′UTR)、编码174个氨基酸、长度52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子进化聚类和同源性分析显示,斜带石斑鱼与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同源性较高,为93%。SLC6A19基因在斜带石斑鱼8个组织中分布广泛,其组织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脏、肌肉、脑、肾脏、前肠、中肠、后肠和心脏,肝脏和肌肉中SLC6A19 mRNA表达高于其余各组织(P0.05),心脏和后肠SLC6A19m RNA表达量低于其余各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结果表明 ,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 2n =4 8,2sm +46t ,NF =5 0 ;赤点石斑鱼的核型为 2n =4 8,5st+43t ,NF =4 8。两种鱼的 2n数相同 ,它们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马铃薯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实验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设置41%、47%、53%3个水平,能量设置12 561、14 655、16 748 kJ/kg 3个水平,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59 d后,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能量蛋白比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能量蛋白比分别为31.30、33.50、32.26 kJ/g时,点带石斑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达到极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极小值;能量蛋白比在31.62~35.54 kJ/g范围内,胃、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较强。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合适的能量蛋白比为31.62~33.50 kJ/g。  相似文献   

15.
山东聊城地区隐伏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发育,其中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灰岩中富含鲢类化石。由三灰、七灰、十灰共鉴定出鲢化石11属45种,自上而下可建立1个鲢类组合带(Pseudoschwagerina带),2个鲢类组合亚带(Triticites paramontiparus亚带;Pseudofusulina firma—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亚带),该地区所产鲢类组合与华北其他地区及国外相关组合具可比性,Pseudoschwagerina带的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0):60-60
青田石属叶蜡石,属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形成以交代为主,充填为次,是一种耐高温的矿物。化学成分以三氧化二铝(Al2O3)和二氧化硅(SiO2)为主,占总含量的90%,其他成分有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铁等。常呈青白色、浅黄色、浅绿色、褐紫色等。青田石温润如玉,色彩绚丽,种类之多,质地之良,纹理之美,矿藏之博,色彩之永久,为世罕见,自古有“石艳天下”之称。  相似文献   

17.
IBA,NAA对猪笼草成活率及生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宠草[Nepenthesmirabilis(Lour.)Druce]属猪笼草科(Nepenthaceae)、猪笼草属(NepenthesLinn)的攀援亚灌木,是著名的食虫植物,分布于广东省南部及海南省[1]、[2]。它可药用,具有清热利尿、消炎止咳之效[3];其叶在成长时下部分化为叶片,中部为卷须状,上部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一、地质环境 嘉荫坳陷位于老爷岭地块之佳木斯隆起带上的太平沟隆起的西缘,属中生代呈近南北向展布的火山断陷盆地。西部为伊春一延寿地槽褶皱带之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上的结烈隆起。坳陷东缘分布有平顶山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连珠山蚀变岩型金(锑钨)矿、小结烈河蚀变岩型金矿点及南段金矿点等。  相似文献   

19.
三道湾子金矿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源增生构造带多宝山奥陶纪岛弧型活动带东南缘,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一燕山期铜(钼)、铁(锡)、铅、锌、金、银成矿带东部,洪业家—傲山一三道湾子燕山期金及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内。韩家地营子一大平北东向断裂与西马山一王八脖子东西向(古生代盆缘隐伏)断裂交汇处。洪业家—傲山—三道湾子金及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20.
在盐度5、10、15、20、25、30条件下,以全人工配合饵料饲喂龙虎斑[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60 d,研究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5~20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盐度25、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0组的增长率最高,为55.08%,盐度15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30%/d,盐度和龙虎斑生长速率的回归方程为K=0.000 09 S 4-0.006 S 3+0.131 S 2-1.055 S+4.832(R 2=0.984);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5组的摄食率最高,为1.64%/d,其次为盐度10组,为1.60%/d,饵料系数在盐度15组最低,为0.820,其次为盐度10组,为0.827。因此,龙虎斑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比高盐度快,摄食率高,饵料利用率高,最佳生长盐度为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