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2,(11):46-46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发展道路的总结。——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大会。这次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也称《斯德哥尔摩宣言》,标志着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也认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虽然人们在那时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但这份宣言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正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理解城市环境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对城市合理规划及布局具有重要的人文参考价值。城市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以往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感知研究难以全面精细地分析环境关键要素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将街景图像分割为城市地物类型,耦合感知打分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6类城市感知模型;然后基于沙普利值方法分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各类城市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并识别城市环境关键要素;最后结合分解结果,探究在非线性模型中沙普利值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结果表明:沙普利值方法能够有效考虑环境异质性,精确地定量表示在不同场景中各类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城市高楼、天空、绿地空间是对人类感知影响最大的3类地物,且地物的体积和分布与其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有关,图像占比大、分布连续的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比图像占比小、分布离散的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大;受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主要地物类型对各类感知的影响程度和形式有显著不同;高楼与人类感知为非线性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形式;绿地空间与积极感知呈非线性关系,与消极感知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基于可解释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城市环境关键要素对人类感知的影响特点,探究了城市感知模型中的可解释性问题,能够为城市感知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子午工程以了解地球空间环境变化为主要对象,集空间环境监测、研究和预报为一体的多门科学、多种现代化技术高度综合的重大系统科学工程。以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日地空间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对地质环境施加重要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用地、发展均与所在的地质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地质环境。但是在城市建设中,若对地质环境质量认识不足,则极易造成工程建设的损失。当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就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前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它向人类提供了生态、能源和矿产等各种资源。在自然状态下,资源形成了特定的生态平衡环境,但由于人类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工业群和城市群的发展,资源的开发使资源的自然状态被改变,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人类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环境、资源、人类是一个自然综合体。环境为人类提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日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5):56-56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目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开展各项活动,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环境,顾名思义,环者,围绕也;境者,疆界也。环境就是围绕的疆界。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一般来讲,当前学术界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为中心,可称为人类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个可变的概念,它是一个多相、多元、多介质和多层次的庞大复杂的综合体,包括液相、  相似文献   

8.
如何开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人类行动没有改变环境以前,记载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预测它将产生的变化,并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指的"环境影响"或"环境后果"包括对各种环境因素或环境介质的影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时还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县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消耗的矿产资源与日俱增,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破坏了地质环境,诱发了众多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已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日     
<正>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了该建议并通过决议。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资源环境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伴生问题,广义是包括一切形式的资源环境情况恶化或是对生物圈、大气圈造成的一切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作为支撑和依托,并且这种消耗,对于资源环境而言具有负面意义。虽然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的漫长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然而每一次辉煌胜利的背后,自然界都以它特有的形式报复了人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开发、利用和改造地质环境的规模、强度、速度越来越大,山东省地质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有效控制或调整人类活动去适应地质环境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在充分摸清全省地质环境承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全省地质环境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全省的社会发展、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地生态环境是指空间大气、地貌、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各种影响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总和。土地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变化、运动、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土地生态环境分析和评价.是通过调查土地环境质量的现状,查清土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等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全世界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灾害大多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有关.结合灾害事例,特别是地质灾害事例,从生态、气候、城市及地质环境等方面加以论述,阐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快诱发了对环境的危害,希望引起人们,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将迎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加剧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黄河三角洲地区成陆时间较短,地质资源环境比较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堤防修复压力较大。确定该区地质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并预测今后该区大规模人类活动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从而造成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因此,我们应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质环境,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加强地质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地球物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来研究、评价、预测自然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质介质影响的一门方法技术,并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环境地球物理将在技术创新中为环境保护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但同时它也制造着各种各样无情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简称地灾)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以地质作用为主要原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进行了初步分类。消除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负面影响的基本手段是岩土工程 ,通过岩土工程建立起人类工程活动与大自然之间新的和谐和均衡 ,这是一种广义岩土工程的概念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支持 ,建议建立地质环境工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环境岩土工程是随着人类开始重视环境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环境科学与岩土工程互相交叉的结果,主要是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为治理和保护环境服务,解决与人类经济活动有关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活动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