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煤炭对外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 煤炭进口掺假、以次充好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建立准确、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煤炭产地溯源技术的工作势在必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也已经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原产地鉴别工作中。红外光谱中包含丰富的成分与结构信息, 不同国家产出的煤炭, 不同产地的煤炭在组分及分子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以作为产地溯源的特征指示信息。因此, 本研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来自5个国家30个进口煤炭样品进行了光谱采集分析, 通过不同产地的煤炭在红外光谱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性, 以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创新性地建立了3个国家的基于红外光谱特征信息的煤炭产地溯源模型, 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得出的主要认识如下: ①不同国家产出的煤炭, 其测定的红外光谱曲线形状存在差异, 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不同, 同种官能团吸收峰的数量、峰位及峰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异; ②基于3个国家23个煤炭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数据, 建立了官能团的特征信息数据库, 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 建立了俄罗斯、印尼和澳大利亚的煤炭产地溯源模型; ③选取已知产地的煤炭样本对建立的产地溯源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溯源效果准确率达到100%。某一产地的样本量越多, 模型判别分类的准确率更高, 溯源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构烷烃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其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可记录气候环境的变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库赛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库赛湖地区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在库赛湖采集了一根长约4 m的沉积柱岩心。结果表明,库赛湖沉积柱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在C16-C33之间,奇碳优势明显,整体呈现以高碳数占优势的组成特征,揭示库赛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库赛湖沉积柱中所有样品的主碳峰(Cmax)都是C31,进一步显示陆源输入中以草本植物输入为主。据正构烷烃参数,库赛湖地区过去2 500 cal a BP来的环境气候变化具3个阶段。阶段1(2 420~2 000 cal a BP),总正构烷烃(TNA)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碳优势指数(CPI)呈上升趋势,说明阶段1气候较冷,nC27/nC31和Paq呈先降低后回升的变化趋势,说明湿度先降低后略有回升;阶段2(2 000~850 cal a BP),有机物变化趋势不明显,CP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候较暖;阶段3(850 cal a BP至今),nC27/nC31值和Paq增加,CPI值降低,说明该阶段气候整体较暖湿。   相似文献   

3.
渤中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东部, 主要发育沙三、沙一和东三段烃源岩层, 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前期对渤中凹陷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岩屑样品, 对岩心样品生物标志物特征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和岩屑样品,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重点对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三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明确了渤中凹陷三套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并建立了区分3套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 以期望为进一步厘清该区域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及时空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进而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 3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具有显著差异, 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 为好-极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 处于成熟阶段; 沙一段次之, 为中等-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 整体处于成熟阶段; 东三段稍差, 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 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岩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姥植比(Pr/Ph)、伽马蜡烷指数(Ga/C30H)、C27-C28-C29规则甾烷含量、4-甲基甾烷指数(4-MS/C29甾烷)等参数表明母质输入和沉积环境是控制3套湖相烃源岩差异的主控因素, 淡水藻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低等水生生物输入和强还原的保存条件是沙一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混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东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X衍射、薄片鉴定、热解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等技术,并与邻区的常压环境下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了莺歌海盆地LD区块地层超压的分布状况及其对黏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深度从盆地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深;②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之上,随埋深和地温的增大,蒙脱石、伊蒙混层中蒙脱石和高岭石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但超压顶界面附近及往下时,黏土矿物各组分的含量几乎不再减少,受到了地层超压作用的抑制;③Pr/nC17和Ph/nC18随深度增大而降低,但在强超压顶界面以下,变化趋势发生逆转,出现微弱增大的趋势,超压顶界面以下的实测Ro值即有机质的成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低异常。地层超压通过抑制黏土矿物转化,间接减弱了储层的胶结作用,有利于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研究区地层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地层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扩大了研究区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并使主力源岩的生、排烃期后移,从而有利于油气的晚期快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平北地区以及宁波构造带的16个轻质油样品进行了分析。原油中富含反映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源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的三环、四环二萜类及其芳构化产物,而反映水生低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低。不同构造带间原油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如异海松烷/nC20、异海松烷/(异海松烷+16β(H)扁枝烷)、1,2,5-三甲基萘/1,3,6-三甲基萘、1,7-二甲基菲/(惹烯+1,7-二甲基菲)等。这些差异指示了宁波构造带与平北地区原油裸子植物输入较多,蕨类植物及被子植物输入较少,而黄岩构造带原油蕨类植物输入较多,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较少的特点。研究中利用全油色谱-质谱将原油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建立联系,提出(异海松烷+1,7-二甲基菲)/(惹烯+16β(H)扁枝烷)作为反映西湖凹陷轻质原油生源构成的指标,而该参数与全油碳同位素值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裸子植物树脂对西湖凹陷轻质油的重要成烃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铁矿石资源进口大国,通过分析不同产地进口铁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可以为铁矿石原产地分析及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以11个常见进口国一级铁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以及黄铁矿、磁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查明了各国铁矿石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合特征,探究了不同产地铁矿石形成的地质环境。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铁矿石样品主要元素为Fe,O,其次为Si,Ca,Al,Mn,Tb,Ti,Mg,P,S,不同国别铁矿石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偏光显微镜光片鉴定表明铁矿石样品不仅矿物类型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副矿物种类和含量、结构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别,这些差异性特征可以作为铁矿石产地判别的依据。磁铁矿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的成因类型判别结果显示,澳大利亚磁铁矿主要为BIF建造型,而缅甸、老挝为矽卡岩型。采用多种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铁矿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元素含量、矿相组成、矿物形成环境的差异性,揭示了不同产地铁矿石样品的矿物学特征,对进口铁矿石质量的识别、管控和产地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营组烃源岩在渤中凹陷广泛分布, 明确该套烃源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古环境对于推动渤中凹陷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实验, 分析该套烃源岩品质、有机质来源和古沉积环境, 并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①东营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特征差异显著, 且与沙一二段烃源岩呈现明显不同。东二下段与东三段有机质丰度高, 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 东营组整体有机质类型均以Ⅱ型为主; ②通过Pr/nC17-Ph/nC18等图版以及干酪根类型判断东营组有机质来源为混合型, 与沙一二段的低等藻类输入明显不同; ③综合Sr/Cu、Mn/Fe等16种元素含量或比值以及Pr/Ph、伽马蜡烷指数分析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 与沙一二段烃源岩干旱气候下强还原咸化湖盆的形成环境所不同, 东营组整体形成于温湿气候下, 伴随较强陆源输入, 受控于弱氧化淡水环境; 纵向上, 从东三段-东一段古气候变化不大, 水体盐度基本一致, 但水深逐渐变浅, 水体氧化条件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④利用Co、La含量定量恢复东营组沉积时的古水深, 认为东三段(50.4m)>东二段(35.7m)≈沙一二段(33.2m)≈东一段(31.7m), 计算结果与前面的古水深定性结果保持一致。东营组独特成源条件的揭示, 将大大促进针对该组为烃源灶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磁学参数作为有效的气候环境变化替代指标,能为古环境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取自西菲律宾海西部的GX72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等温剩磁(IRM)、磁化率变温曲线(κ-T曲线)、磁滞回线等磁学参数或曲线。结果表明,GX72柱状样沉积物中携磁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粒径以较粗粒准单畴(PSD)为主,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风成粉尘较少。剖面上多个磁学参数呈现出相同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古气候对沉积物磁学性质的制约。χ高值样品通常对应于高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低ARM/SIRM值、低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沉积物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更高,粒度相对较大,可能形成于冷期(相对)。相反,χ低值样品通常对应于低SIRM值、高ARM/SIRM值、高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较低,粒径相对较小,代表相对暖期沉积。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器学习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的准确估算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分配、流域水量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精确估算该地区的ET0有助于其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是计算ET0的标准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多项气象因子,而新疆地区气象站点较少且分布不均,精确完备的气象数据在新疆大部分区域难以获取。因此,如何使用有限气象因子获取高精度的ET0在新疆地区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新疆地区1980—2019年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在日和月尺度下,通过对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平均气温Tavg、风速U2、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n共6项气象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形成不同的气象因子组合;然后使用SVM、RF、GBDT和ELM 4种机器学习算法,以FAO-56 PM计算值为标准值,对新疆地区的ET0进行了拟合建模;最后,从拟合精度、稳定性和计算代价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 在新疆地区,ET0RHTmaxU2敏感系数级别为高,平均敏感系数分别为-0.516、0.283和0.266;n为中等,平均敏感系数为0.124;TminTavg为低,平均敏感系数分别为-0.016和-0.003;② 在日尺度,各算法在RHTmaxU2n这4项气象因子为输入时精度较高(RMSE<0.5 mm/day,R2>0.95),可对ET0进行精确估算;在月尺度,各算法使用RHTmaxU2这3项参数便可对ET0进行精确估算。SVM和GBDT这2种算法在日尺度和月尺度都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在相应尺度下使用较少气象因子替代FAO-56 PM公式对ET0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0.
通过ICP-MS法测定了汕头、惠东、珠海、台山、阳江、湛江及钦州7地香港牡蛎中的20种无机元素含量,探讨无机元素溯源技术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产地溯源的可行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元素含量统计分析,进一步区分香港牡蛎的产地。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4个主成分,聚类分析将7个不同产地的香港牡蛎聚为5类,汕头和惠东被聚为一类,钦州和湛江被聚为一类,阳江、珠海、台山3地被成功区分。不同产地香港牡蛎中的无机元素含量能初步实现其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松河煤矿晚二叠世煤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煤岩组分和测定镜质体反射率,利用气相色谱(GC)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别对煤样中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关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显示,松河煤样镜质组含量最高,镜质体平均反射率(Ro)为1.21%。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2-C29,主峰碳为C14或C15,∑C21-/∑C22+值较高,奇偶优势指数OEP值接近于1,姥植比(Pr/Ph)在1.40~2.65之间;检测到的芳烃种类较多,以来源于树脂类有机质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为主,甲基取代同系物中热力学稳定异构体的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表明,松河煤的成煤母质主要为陆相高等植物,但也伴随海相低等生物的贡献;煤样成熟度较高,较高的芴系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含量反映煤层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相似文献   

13.
琼中黎母山-湾岭地区位于海南岛中部,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同时具有富硒、富碘的特征。以研究区表层(0~20 cm)、中层(80~100 cm)、深层(180~200 cm)土壤样品分析结果为基础,探讨了土壤硒、碘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Se、I质量分数具有高正相关性,并与高程为正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断在研究区范围内降雨作用是研究区表层土壤Se、I质量分数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表层、中层、深层土壤Se、I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总有机碳(TOC)、Al2O3、Fe2O3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总结了研究区Se、I在土壤垂向剖面上的赋存、迁移规律。这些结果可为当地优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土壤Se来源、迁移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Albertine盆地是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 油气资源丰富, 上中新统-下上新统烃源岩是盆地重要的生烃岩系, 目前研究相对薄弱。综合利用地质学、岩石热解、元素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Albertine盆地上中新统和下上新统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 并分析了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时期的古环境特征。研究表明, 两套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但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存在差异, 下上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更高, 属于中等-好烃源岩, 干酪根类型主要是Ⅱ1~Ⅱ2型; 上中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略低, 属于差烃源岩, 干酪根主要是Ⅱ2~Ⅲ型。沉积环境是造成烃源岩差异的重要原因。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时期, 研究区属于还原性较强的淡水湖盆, 水体逐渐加深, 气候越来越温暖, 细菌及微生物繁盛, 有机质类型变好, 同时, 湖泊生产力提高, 沉积速率有所加快, 有机质能够更有效地保存,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更高。研究结果对于Albertine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