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01~2014-12湖北及其周边300 km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306次,对其中180个地震波形的近震震级、体波震级和面波震级进行测定。通过对各种震级偏差分布分析发现,近震震级更适合作为湖北省的速报震级。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强震台网和江苏测震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时间域内实时仿真WA记录方法,对2007~2018年记录到的M2.3以上地震进行近震震级测定。为了定量分析基于加速度测定近震震级的可靠性,首先采用国标规定的新震级测定方法和量规函数测定了基于加速度记录的震级,并将结果与江苏测震台网基于速度记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线性拟合关系式:ML(ACC)=0.987ML+1.371;另外计算了15 324组基于加速度测定的震级与人工编目震级之间的绝对偏差,结果显示,偏差在±0.5级以内的结果占87%;通过4阶多项式拟合后发现,在小于200 km范围内测定的震级略低于人工编目的结果,震中距超过200 km后无系统偏差。总体而言,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表明利用加速度记录仿真WA位移记录来计算近震震级是可行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70个宽频带测震台站记录的2022-01-15南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原始地震波形数据,从时间域和频率域分析火山喷发地震波的记录特征;通过对20 s优势周期面波进行研究,测算该次火山喷发的地震学震级与地震波辐射能量。研究表明,该次汤加火山喷发的面波震级为M_(S)5.674、能量震级为M_(e)5.704,与GFZ测定震级基本一致,比USGS测定震级小0.126。本次汤加火山爆炸指数(VEI)为5级,但本文测定的地震波辐射能量为8.155×10^(12)J,可见火山喷发以地震波辐射方式释放的能量较少,绝大部分能量以超过1000 km/h的冲击波形式穿过大气层迅速释放到空中,这种能量的快速释放会抑制深部应力的挤压与拉伸。  相似文献   

4.
选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湖北省数字测震台网共同记录到的发生在三峡地区的231次地震事件(2007年6月—2009年12月,MSL≥2.0),对两个台网所确定的地震震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资料得到的地震震级偏大:2.0≤MSL<2.5的地震,MSL比MLH大0.16级;2.5≤MSL<3.2地震,MSL比MLH大0.11级;MSL≥3.2地震,MSL与MHL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大量时间、地点相对集中的地震来测定每个台站的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通过震级残差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子台震级偏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避开震源、路径、方位等耦合因素对震级测定的影响。结合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及攀枝花-西昌地区不同的地质构造,从地震波衰减特征区域性差异的角度探讨近震震级(2.5≤ML≤4.9)的估算问题,使计算的单台震级校正值更合理。研究表明,位于四川盆地腹地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台站,受松软沉积层对入射波放大作用和地震台站场地响应的共同影响,震级普遍偏大,作负校正;龙门山断裂带北中段台站估算盆地地震震级时震级偏小,作正校正;川西地区介质品质因子低,地震射线途径该区域时能量衰减大,加上“弱S波形”估算的近震震级偏小,作正校正;攀西地区单台震级偏差随震中位置不同而有变化,估算盆地地震震级时,受盆地边缘强烈不对称高幅值带的影响,单台震级常偏大,作负校正;估算高原地震震级时,射线路径穿越了川西、攀西两个高衰减区域,单台震级偏小,作正校正。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算2010-04-04El Mayor-Cucapah Mw7.2地震的高频(1Hz)GPS数据,获取测站的动态位移,并根据Gutenberg经验震级公式反演面波震级,探索高频GPS反演震级的最优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当高频GPS测站震中距分布于50~350km时,利用其水平位移峰值反演得到的面波震级为7.21,与美国USGS公布的震级Mw7.2一致;但当震中距350km时,高频GPS相对于强震仪位移峰值存在"上漂现象",反演得到的震级为7.6~8.0。建议利用高频GPS建立经验模型反演强震面波震级时,应考虑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利用内蒙古测震台网地震事件资料,选取爆破事件中SNR较高的8个爆破事件波形作为模板,使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系数的模板匹配方法进行震相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震级相近的情况下,相同类型地震事件各自对应的波形之间互相关系数较大,可作为地震类型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小区的潜在震级上限预测值。采用泊松概率模型,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发生潜在最大地震震级和中强地震的概率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中西部的田庄-文水-汾阳断层统计片区和太原盆地东南部的三佳-洪山-平遥断层统计片区未来发生MS≥6.5地震的概率水平较高;以NW向隐伏活动断层为主的棋子山、北田-王湖断层小区未来发生MS≥6.0地震的概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建议选取工作区范围不小于150km。由于工作区范围的大小取值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具体影响很少有人专门讨论,因而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工作区选取的参考资料。以西安市一场地为场点,通过400km范围内远、中、近若干个高震级潜源对场点不同周期地震动贡献大小的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工程、不同场地条件、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远场范围取舍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熟地震台水管倾斜仪与垂直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记录到的同一地震的地倾斜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同震形变响应的3个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两套仪器的地震延迟时间、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及震中距均成正比;2)水管仪的变形幅度与震级成正比,与震中距成反比;垂直摆的变形幅度主要与震级有关,但与震中距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S6.4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以及补充单台震相到时研究。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较多,故对主震后3 h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3 h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事件共332个,其中单台57个。选取主震后ML2.0以上余震112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123个,约为台网目录的40%。利用波形互相关提取震相到时的方法对单台事件补充其他台站震相到时,对单台事件重定位,最后得出41个单台事件的震中位置。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了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3 h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L1.1降到了ML0.6,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门源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0.6。  相似文献   

12.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实际应用及大量震例归纳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存在不同程度的亮温异常,且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表现为增温条带的出现或者大面积的不规则分布。在研究热红外异常临震预测中重点关注热红外异常与震级的关系,对2010~2014年发生于中国的总计151次MS5.0及以上地震热红外异常情况与震级大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震级MS与临震前3 d热红外异常区面积平均值Saver的二元一次关系表达式,首次定量分析了震级大小与热红外异常面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蒙古地区及其周边(96°~126°E, 36°~54°N)2016~2021年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首先采用db7、sym6、rbio1.5小波基函数分别对事件波形进行离散、静态、小波包4层小波分解,然后提取能量比、香农熵、能量熵3种特征参数,最后按照不同的小波分解方式、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和特征值随机组合的方式进行288组实验。结果表明,“DWT+υ-SVC+db7+线性核+能量比+香农熵+能量熵”的识别率最高为95%,说明该方法更适合内蒙古地区,可为测震台网识别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参数at/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综合at/b值与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u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老河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以及断裂活动性判断,丹江断裂的震级上限为MS6.0,并利用泊松模型方法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5.
1961年3月8日宜都潘家湾、1964年9月5日郧西安家、1969年1月2日保康马良坪发生的三次中强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震级始终未能统二确定;历年来汇编的地震目录和报告也很不一致。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有必要重新确定这三次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检验临震微波动异常跟踪指标,基于兰州临震微波动实时监控与跟踪系统的数据资料,对青海地区2020~2022年5.0级及以上地震震中距150 km以内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150 km以内的台站几乎都能记录到临震微波动事件;达到临震微波动异常指标的台站不是震中距最小的测震台站,这可能与区域构造应力、发震断层走向及地震破裂过程等有关;主震震级越大,震前出现临震微波动异常指标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建议选取工作区范围不小于150km。由于工作区范围的大小取值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具体影响很少有人专门讨论,因而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工作区选取的参考资料。以西安市一场地为场点,通过400km范围内远、中、近若干个高震级潜源对场点不同周期地震动贡献大小的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工程、不同场地条件、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远场范围取舍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三峡库区大河口井、周坪井和郭家坝井对两次远场大地震和4次近场中强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并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地震能量密度、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井震距的关系等多方面对比3口井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大河口井的映震能力最强;3口井远场水位同震响应可能由远场面波所引起,近场同震响应主要受区域挤压应力影响,同时受到岩性以及井孔所在断裂构造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建重力台网7套gPhone重力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震中距和震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重力仪映震的最大震中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重力台网的映震效能受震级和震中距影响,从映震能力来看,泉州台优于莆田台,厦门台优于福州台,漳州台和龙岩台优于南平台;2)福建重力台网的仪器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与CMG-3ESP 120S地震计相比,重力仪具有较宽的地震频带,其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波幅呈高度正相关性;3)福建重力台网仪器映震的最大震中距(Δ)与震级(MS)存在对应关系,具体公式为MS=-0.218(logΔ)3+2.056(logΔ)2-4.594logΔ+6.459。  相似文献   

20.
采用gCAP方法反演2010~2019年山西地区87次天然地震、18次塌陷及9次爆破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gCAP方法在反演山西地区震源机制方面效果较好。2016-03-12山西盐湖ML4.8地震的断层错动方式为走滑兼正断,全矩张量解中包含非双力偶成分,属于体积缩小的内向闭合型破裂。对于山西地区的地震事件,可将全矩张量解中双力偶分量占比是否大于80%作为判别天然地震及非天然地震的依据。对于非天然地震事件,当参数ζ>0时为外向爆炸源,反之为内向闭合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