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昆仑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胜利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胜利铁铜矿床二长花岗岩w(SiO2)为 71.84% ~74.50%,w(K2O+Na2O)为 8.03% ~8.61%,明 显 富 碱;K2O/Na2O 为 1.28~1.62,相 对 富 钾;A/CNK为0.95~0.98,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Ba、Rb和活泼不相容元 素 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 Ta、Nb、P、Ti等。样 品 稀 土 元 素 总 量 w(∑REE)=132.73×10-6~181.36×10-6,(La/Yb)N 为7.40~11.67,δEu为0.67~0.7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 Eu负 异 常。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0.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综合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是阿尼玛卿洋盆向北俯冲,致使壳幔岩浆发生混合,后经侵位、结晶分异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技通报》2018,37(4):10-22
华北陆块南缘李仙桥花岗岩基分布于河南省泌阳县李仙桥-大尖山-贾楼一带,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类,以发育弱片麻理为特征。LA-MC-ICPMS锆石 U-Pb年龄资料表明,岩体侵位年龄为131.6~120Ma,属于早白垩世。可划分为3个侵入期次,其中第一期次侵位时间为131Ma左右;第二期次侵位时间为127Ma左右,第三期次侵位时间为120Ma左右。李仙桥花岗岩基具有高硅(w(SiO2)=70.48%~76.20%)、高碱(w(K2O+Na2O)=7.26%~9.55%)、高分异指数(DI=83.90~95.53)的特点,A/CNK 平均为1.12,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亏损较为明显(δEu=0.35~0.63),Ba、Sr、P、Ti相对亏损,Rb和高场强元素 Th、U、Zr、Hf相对富集。源区岩石成分主要为变质砂屑岩、次为变质泥岩,可能来源于包括太华岩群和秦岭岩群的副变质岩,是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岩体形成于陆内造山环境下由挤压向伸展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3.
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w(SiO2)介于66.62%~72.36%之间,全碱w(Na2O+K2O)在7.82%~8.83%之间;里特曼组合指数(σ)在2.13~3.26之间,K2O/Na2O 比值为1.63~1.84,属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岩浆。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2,结合岩石类型判别图解(ACF),岩石属过铝质 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9.46~15.6,(Ce/Yb)N=7.62~15.20,曲线为右倾,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集中在0.33~0.49之间,铕具明显负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 Rb、Th的强烈富集,Zr、Hf、Yb亏损,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其形成环境为后碰撞。据其主、微量元素特征,CaO/Na2O 比值为0.42~0.76,均大于0.3,认为源区物质成分主要为杂砂岩;Rb/Sr比值介于0.79~1.82之间,结合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岩浆主要来源于未完全成熟陆壳的部分熔融。利用锆石 U-Pb测年,206Pb/238U 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23.99±0.91)Ma,代表原岩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68.32%~70.62%),富 碱(w(Na2O+K2O)=7.79% ~9.01%),贫 CaO(0.89% ~2.51%)、MgO(0.80%~1.30%)、P2O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 和 A/NK 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 明 显Eu、Ce异常,富集 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 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通过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探讨了水洞岭矿区石英角斑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角斑岩的w(SiO2)=73.11%~79.30%,w(K2O)=1.20%~5.99%,w(Na2O)=1.57%~4.61%,w(K2O+Na2O)=4.82%~8.67%,Na2O/K2O=0.45~3.49,ACNK=0.99~1.25。稀土元素总量w(ΣREE)=70.19×10-6~198.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65~8.20),Eu中度至轻度亏损(δEu=0.53~0.96);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 Pb等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Sr等元素亏损。综合表明水洞岭矿区石英角斑岩形成环境类似于洋壳俯冲成因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砂岩岩心样品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海底扇砂体的源岩类型、风化程度及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以平均大陆上地壳(UCC)对主量元素做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SiO2 略显示富集,CaO 和 TiO2 仅4个样品相对富集,其他大部分样品主量元素均显示相对亏损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特征,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7.58~11.12之间(平均9.28),(La/Yb)N 介于7.15~13.55之间(平均11.04),(Gd/Yb)N 介于1.34~2.07之间(平均1.81),Eu元素显示负异常,δEu介于0.48~0.70之间(平均0.64),且样品的配分模式与 UCC 相似,Al2O3/TiO2=11.03~17.02(平均14.48),以及w(K2O)-w(Rb)和w(TiO2)-w(Zr)图解均表明源岩为中性-长英质火山岩。化学蚀变指数(CIA)值(56.48~68.97)、长石蚀变指数(PIA)值(58.90~75.78)、A-CN-K 图解表明黄流组砂岩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Th-Sc-Zr/10三角图、w(TiO2)-w(Fe2O3+MgO)判别图解以及主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源区具有碰撞环境特征(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越南物源相似。综合可知,西部昆嵩隆起的中性-长英质火山岩为研究区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南部长蛇山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区域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 石 U-Pb测 年结 果 显 示,长蛇山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 Ma)。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更 富 钾,贫 磷,准 铝-弱 过 铝 质(A/CNK=0.98~1.11),富 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 Rb、Th、U、Pb),亏损高 场 强 元 素(如 Nb、Zr、Ti)及 Ba、Sr等 特征。P2O5 与 SiO2 表现为 负 相关关系,Y 与 Rb表现正相关关系,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分异I型 花 岗 岩 特 征,与 同 期 次“南 岭 系 列”花 岗 岩 相似。长蛇山花岗岩具有相对低的(87
Sr/86Sr)i 值(0.70554~0.70940)和高的εNd(t)值(-4.6~-0.4),相应的 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0.99~1.33Ga,锆石原位 Hf同位素组成变化大(εHf(t)=-7.9~+4.5,tDM2 =0.99~
1.81Ga)。元素及同位素结果表明,长蛇山花岗岩可能源自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中遭受了显著的幔源物质混染,并经历了长石、磷灰石和富钛矿物相等的分异结晶。长 蛇 山 分 异I型 花 岗 岩 可 能 与“南岭系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华南加里东期的武夷-云开造山带主要由大量的花岗质岩石和高级变质岩构成。相对于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 S型 花岗岩,同时期的I型花岗岩出露较少,因此较少得到关注。在本 次 研 究 中,发现了粤北贵东杂岩体东缘的加里东期花山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 U-Pb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为(444.6±2.3)Ma,这表明贵东杂岩体是加里东期-印 支 期-燕 山 期 多 期 次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花山岩体具有高硅(w(SiO2)=69.9%~73.0%)、高 钾(w(K2O)=3.44%~3.51%)、低 镁(w(MgO)=
0.58%~0.83%)以及弱过铝质(A/CNK=1.03~1.09)地球化学特征,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配形式与同期台山I型花岗岩相似。w(P2O5)与w(SiO2)负的相关性以及稀土元素呈现的四分组效应,说明花山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且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此外,花山岩体与华南其他早古生代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富集同位素组成(εNd(t)为-9.03,εHf(t)约 为-6),结合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花山岩体产自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可能含有极少量地幔物质的贡献。在 早 古 生 代,导 致 大 规
模地壳熔融的热源可能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但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成分上的多样性,主要继承自不均一的地壳源区。随着越来越多加里东期岩体被报道,其显示面状分布特点,与板片俯冲模型不符。花山岩体与粤 北 同 期 高 Mg玄武岩和酸性火山岩均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核部的边缘,应与造山后山根垮塌或岩石圈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橄榄辉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 了 岩 脉 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 石 U-Pb测 年结 果 表 明,橄榄辉长岩脉结晶年龄为(433.4±1.6)Ma(MSWD=2.2),属志留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表明,岩脉具有高 Al2O3和 CaO、贫碱、低 P2O5 和TiO2 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另外,岩脉具有较高的 Mg# 值(77.47~79.01)、明 显的 Eu正 异 常(δEu=1.12~1.23),其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缓;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P、Ti。综合分析表明,岩脉岩浆源自被俯冲板片流体改造过的地幔楔部分熔融,部 分 熔融比例在2%~10%之间,由其形成的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程度的陆壳混染,并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堆晶作用。结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在古生代中期经历了南天山洋向南俯冲,橄榄辉长岩脉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存在显著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
对粤东北新丰地区基性岩脉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 果 表 明:新 丰 地 区 近 SN 向 和 NWW 向 基 性 岩 脉 的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148.6±4.1)Ma(MSWD=1.3)和(85.7±2.0)Ma(MSWD=1.4),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基性岩脉具低碱富钠、较高钛含量、富铁、中等镁含量和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小角度右倾斜型,轻重稀土元素中等分馏、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 Ba、Rb、K,亏损 Ta、Nb、Zr、Hf和 P等 特 征。晚侏罗世基性岩脉轻微 Ce负 异 常(δCe=0.89~0.93)和弱 Eu正异常(δEu=1.00~1.05),Th/Yb比值比较高,表明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富 Th俯 冲流 体 交 代。2组 基性岩脉岩浆源区均来自地幔,可能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新丰地区基性岩脉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但早期基性岩脉(148.6Ma)较晚期 (85.7 Ma)具有相对较浅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11.
石湖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中段,与石英闪长玢岩脉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锆石进行激光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年龄为(130.5±1.4)Ma(MSWD=1.8,N=34),时代为早白垩世。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富铝等特征,属钙碱性系 列,具 有 弱 的 Eu正 异 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
Cs、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 Nb、Ta、Zr、Hf、Y、Yb等。具有高 Sr低 Y、Yb的 特 征,以 及 较 高 的 Sr/Y、(La/Yb)N 比值,具有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密 切 相 关。因 此,太行山中段埃达克质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具有重要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设S是以En中点Ai(ai1,ai2,…,ain),(i=0,1,…,k,1≤k≤n)为顶点的k维定向非退化单形,Ai(i=0,1,…,k)确定的k维平面上任意一点A(x1,x2,…,xn)将S分成k+1个k维定向单形,若它们的k维带号体积比V[AA1…Ak]∶V[A0AA2…Ak]∶…∶V[A0A1…Ak-1A]=u0∶u1∶…∶uk,则有①点A的重心坐标为(u0u,u1u,…,uku),②xi=∑kj=0ujajiu(i=1,…,n),其中u=∑kj=0uj。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和古气候特征,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各体系域泥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除 Zr、Hf、Nb、Sr、Mo5种元素平均含量低于上地壳均值以外,其 余微量元素含量均略高于上地壳均值,其中Zn、V、Cr、Ni、U、Pb等元素更为富集。大部分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大体一致,但仍个别样品与主流模式特征不同,各体系域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均值,显示物源可能为混合物源。各体系域稀土元素总量w(ΣREE)相对较高,介于146.20×10-6~342.06×10-6之间,平均228.20×10-6。ΣLREE/ΣHREE比值为9.01~5.47,平均11.35,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61~0.71,平均0.66,具明显的 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结合研究区一些敏感的微量元 素及其比值和稀土元素的各特征参数研究认为: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除少量沉积岩物源外,大部分为来自沧县隆起地区燕 山期发育的花岗岩侵入体和中酸性火山岩;也可能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 石,但不是主流来源。研究区新近系时期古水介质条件为弱氧化环境,为盐度较低的淡水环境。古气候经历了由低位体系域(LST)相 对 干热到水进体系域(TST)较为温湿再过渡到高位体系域(HST)相对干热的一个完整旋回。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甘肃徽县郭家沟铅锌矿床成因,分别对赋矿硅质岩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及叠加热液碳酸盐矿物的 C、O、Sr同位素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D、O 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常量元素 Al/(Al+Fe+Mn)比值为0.08~0.30(平均为0.19),介于纯热水硅质岩与正常海相沉积硅质岩之间,靠近热水沉积端元; 其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明显的 Eu正异常,与海底热水沉积物 REE配分曲线类似,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为泥盆纪同生喷流沉积的产物。后期叠加的热液碳酸盐矿物的 C、O 同 位 素 组 成 特 征,指 示热液中的 C、O 主要来自地层中沉积灰岩,并通过灰岩溶解作用过程获得。热液碳酸盐矿物与灰岩Sr同位素比值部分重叠,而高于糜暑岭岩体初始Sr同位素比值,指示热液中的 Sr主要来自灰岩而非花岗岩。石英流体包裹 体
的 D、O 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流体接近,指示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综上所述,郭家 沟 铅锌矿床为一经历泥盆纪同生喷流、印支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的复合型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与波谱学技术(EPR谱和激光拉曼谱)相互配合的方法,获得了小秦岭地区的含金黄铁矿中存在有晶格金的佐证.在扫描电镜下,黄铁矿中Au的x射线面分布图呈均匀分散的细小斑点;Au+的EPR超精细结构谱线g因子为2.05±0.15;An+-伸缩振动的拉曼位移,经计算和实验测定Δv为370~390cm-1.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D_001大孔阳离子强酸树脂从H_2SO_4-CS(NH_2)_2溶液中,富集及分离Au(I)、Ag(I)的性能。表明在pH=2.0左右,树脂对Au(Tu) ̄+_2、Ag(Tu) ̄+_2(Tu=硫脲)有良好的吸附性能,Au和Ag的吸附容量分别为61.18mg/g-Resin和99.11mg/g—Resin。负载柱上的Au、Ag可分别用NaCN—NaOH和H_3BO_3-NaOH-Na_2S_2O_3定量洗脱。可进行一定程度的Au、Ag分离。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东天山土墩岩体侵位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与围岩呈热接触变质关系,该岩体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堆晶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组成。岩石以拉斑系列为主,少量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m/f比值均大于0.5,属铁质基性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及Th,适度亏损Zr、Hf。过渡元素蛛网图显示为“W” 形的分配型式(Ti 正异常、Cr、Ni 负异常),为地幔岩派生的岩浆结晶分异所形成。对土墩角闪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法测年,结果为(298.37±0.94)Ma(MSWD=0.038)。结合黄山地区花岗岩特征及东天山北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显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为岩石圈伸展减薄期软流圈物质上涌且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阜新北部“瓦子峪组”中发现海绵骨针化石ADISCOVEROFSPONGE-SPICULEINWAZIYUFORMATIONOFJIANPINGGROUP,ARCHEAN,INTHENORTHFUXIN阜新北部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西向构造带与锦州-哈尔套...  相似文献   

19.
法库地区十间房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过去被认为是大古代或元古代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1:5万地质调查表明,该花岗岩是与印支-海西期韧性剪切构造同期侵位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测试属中三叠世.该岩体属复式岩体,是上部地壳沉积物质局部熔融的花岗岩浆沿剪切带被动侵位的“S”型大型岩床.  相似文献   

20.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