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典型纳污坑塘(污水库)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对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内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污染来源识别结果表明:纳污坑塘周边第Ⅰ、第Ⅱ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其污染源主要为坑塘内堆放的工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渣.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号坑附近第Ⅰ含水层中砷浓度以及北库南侧第Ⅱ含水层中1,2-二氯乙烷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0-2、10-3数量级,远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6.不同含水层中污染物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为,第Ⅰ含水层:砷>1,2-二氯乙烷;第Ⅱ含水层:1,2-二氯乙烷>砷>1,1,2-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4种潜在暴露途径的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表现为:饮用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经室外吸入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经室内吸入空气气态污染物.相对于敏感用地,非敏感用地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以及危害商较低.  相似文献   

2.
综合《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风险评价导则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以武汉某化工厂污染场地为例,探讨土壤中锑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从人体健康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出发,就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锑污染物对成人和儿童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计算,并评价锑污染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废弃场地内污染土壤虽然不属于危险废物,土壤中有机物和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处于相应标准限制以下,但部分区域锑含量偏高,最高质量分数达到1 262.7×10-6,66%的土壤样品锑质量分数大于推荐修复值26×10-6;污染土壤的非致癌风险非常大;污染土壤对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理学影响,场地土壤须进行修复后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越来越突出,为了探究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保障饮用水安全,该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实际采样测试数据,分析评价了济南东部3处岩溶水井点的有机污染对其范围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检出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3个水井的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未超过限值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氯化碳的非致癌风险所占比例最大,为89.85%; 3个采样点有机污染致癌风险,超出了其可接受水平的最小限制10-6,但均未超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的最大限制10-4,风险指数均在10-6~5.0×10-5之间,应该引起关注,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三氯乙烯。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吸入,其次是饮水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风险值最小。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量的地下水测试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典型有机污染区,有机物总检出率为35.5%,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达29种,单个样品检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达19种,部分有机物含量超过地下水饮用标准,致使地下水质量恶化。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主要污染源为分布众多的小型炼油厂,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较多的单环芳烃类、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等有机污染物。据调查,该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有机污染,所采取的27组水质分析样品中均有有机物检出,以卤代烃类和有机氯农药类检出率最高,氯代苯类均未检出。其中有3组样品1,1,2三氯乙烷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最高超标27.4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该区地下水质量级别为较差的主要分布于排污河渠两岸,个别位于小型炼油厂附近,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淄河排污河渠两岸及杨家店周边地区。该区小型炼油厂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主要体现为卤代烃类污染,卤代烃总量大于5μg/L的区段位于皇城敬仲梧台一带和杨家店附近地区。小型炼油厂向淄河偷排污水以及少数小型炼油厂将污水通过渗井注入地下,是造成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土壤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完善土壤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研究主要污染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土壤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淄博市大武水源地为研究区,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近十年土壤改善情况,探讨土壤和地下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整体较好,无较高污染风险Ⅲ类土壤,以污染风险低的Ⅰ类土壤为主,风险可控的Ⅱ类质量土壤主要分布在最表层,垂向上污染物存在向下迁移现象。土壤重金属以Hg、Cd、Pb为主,具有一致性、同源性;有机物污染最严重的是多环芳烃类,其次是二氯甲烷,主要来源于周边化工厂以往所排放的污废水。本次调查的苯浓度有了大幅度减低,均未检出,重金属Cd污染增加。土壤中污染物向下迁移影响了地下水水质,近10年来地下水和土壤质量虽有所改善,但大武水源地土壤中污染物仍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持续影响。本次研究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土壤质量的分类和界定,提高水土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地下水有机污染日趋严重。该文依据研究区内采集的1367组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样品数据,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有机物检出情况、主要污染因子、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明显,有机物检出率达39.3%,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检出率最高,达49.3%;从区域分布看,黄河三角洲地区、寿光蔬菜种植区、弥河冲洪积扇顶部及小清河下游(东营段)化工密集区有机污染呈现面状分布。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胜利油田散落油污使这一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分布最为普遍,寿光地区深层孔隙水受到一定污染,主要由农药污染及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有机污染分布与人类活动高度相关,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69个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初步掌握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和特征,在中国69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采集地下水样品791组,采样井均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水井;依据US EPA 8260B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器(P&T-GC/MS),分析和测试了氯仿、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等1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791组地下水样品中,有406组样品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1.33%;各组分中,氯仿的检出率最高,为20.35%,其他组分的检出率为0.25%~5.06%;氯乙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有13组样品的单项组分超标,超标率为1.64%;超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四氯化碳(0.76%)、氯仿(0.25%)、1,2-二氯乙烷(0.25%)、三氯乙烯(0.13%)、1,1,2-三氯乙烷(0.13%)、1,2-二氯丙烷(0.13%);超标井均为非供水水源地水井。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检出率较高,检测的69个城市中71%的城市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被检出,且潜水的检出率高于承压水,但总体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济南西部岩溶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原因,通过统计分析区内100件地下水有机物含量测试结果,有卤代烃、单环芳烃、氯代苯类、有机氯农药4类有机物检出;检出个数最多的为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均为卤代烃;但检出值普遍偏低,远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有机污染,但污染度较低。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渗透液是造成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检出项目较多,共有20种,主要为卤代烃类和单环芳烃类,但总体浓度均较低,仅有3种有机指标超标,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化工厂及皮革城附近。滨州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厂家"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置,导致流经污染源附近的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这些受污染水体又通过不同方式如污灌等进入不同地段的土壤,以垂向入渗形式进入并污染到浅层地下水。典型地段和污染源附近,有机指标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高污染、危害大,污染深度大,地质结构复杂,管控和修复难度大等特点。由于污染物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不同,基岩地下水污染的管控和修复成为关键问题。采用帷幕注浆技术,优化注浆工艺和布井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污染域的控制,保障止水帷幕的实施效果安全性。通过在污染源周围构筑低渗透性的屏障,可以改变或阻断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本文结合场地地下水污染阻断实例,分析了应对此类污染场地的技术背景、技术比选和技术研发,为实施类似工程提供了优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渭河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危害风险,沿渭河干流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水体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8年渭河干流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分别为426.40~1104.27 ng·L^-1和224.70~1154.12 ng·L^-1;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得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均在GB/T 14848—2017和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值内;水体中Cd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沿河流流向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地下水与地表水中Cd浓度高值区相一致,即集中分布于陕西省兴平市和渭南市临渭区;由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可知,渭河干流水体中Cd污染属于清洁水平;沿河流流向,渭河中游和下游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污染指数远高于上游;水体中重金属Cd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48~2.05)×10^-4和(1.84~2.55)×10^-4,说明水体中Cd对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污染河流中苯系物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染河流中苯系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室内试验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以生活污水模拟污染河流,68 d以后发现,苯、甲苯和苯系物总量的总去除率在粗砂中分别为32.06%、21.39%和27.13%。在两种中砂中总去除率2号柱为76.26%、81.40%和87.99%,3号柱为68.94%、74.41%和81.69%,粗砂小于中砂,并且由于2号柱的粘粒物质含量大,其总去除率大于3号柱和1号柱。苯系物各组分浓度随深度呈递减趋势,苯系物的净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0.4 m范围内。水动力特征的改变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特征,苯系物的去除机理为挥发、吸附和生物降解,其中最主要的是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5.
一、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 常见的地下水污染分为可溶性和非混合性两大类。 可溶性污染物一般为无机物,污染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点源类型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物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难分解的有机物,或放射性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淋而渗入地下进入到含水层中;人类生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慢慢渗入地下;生活污水、粪池等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后下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剧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济南市局部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该文分析论述了济南市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综合评价,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己烷液-液萃取提取地下水中的12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浓缩、氮吹浓缩,采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11种有机氯组分;乙腈换相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测定苯并(a)芘。优化了上机条件以及样品前处理等条件,建立了分析方法。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68ng/L~1.60ng/L;方法精密度为3.01%~7.5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1%~103%。  相似文献   

18.
选择某厂电镀车间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地下水、底泥和地表水样品,对样品的pH 值、铬、锌、砷、镉、铜、镍、铅和氰
化物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污染物在该区域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主要受到铬、锌、氰化物污染,43%采样点
土壤中锌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29%采样点土壤中总铬浓度超出三级标准。55%的采样点地下水受到锌和六价
铬污染。电镀车间污水排放口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均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氰化物。电镀车间架空区域下池塘1底泥和附近池塘
3底泥及地表水已经受到铬和锌污染。区域内污水池和污泥池铬、锌浓度则严重超标。元素污染物锌、铬和氰化物分别来源于电
镀液、电镀后铬酸盐钝化处理及前期采用的氰化物电镀工艺。在分析目前重金属元素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基础上,建议研究区域采
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实用、适于各类型污染物的场地污染数学模型。通过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包气带、饱和带迁移转化的概化,建立了污染物运移的自由入渗模型以及降雨入渗模型并给出各自相应的解析解。无降雨时,考虑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随包气带向下渗透的作用,建立一维垂直入渗模型。有降雨时,考虑污染场地(包气带)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对流作用、扩散作用及挥发、生物降解、吸附、根系吸收等作用,建立包气带剖面二维溶质运移模型和饱和带平面二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假定降雨量的平均分布及土壤质地、水力参数以及有机物成分、种类均相同,同时假定污染物与多孔介质间的作用为线性吸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遵循一级动力学。基于模型的解析解,实现案例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模拟高效快捷等优点,能够较准确预测污染发生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动向、到达饱和带的时间以及饱和带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东平湖水环境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东平湖水环境健康风险,于枯、丰水期对东平湖进行了采样,并分析8种与健康风险相关的污染因子的浓度。采用国家标准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东平湖水环境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总体水环境质量良好,目标污染物的浓度大多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致癌物质铬的健康风险水平较高,最高可达2.92×10-4a-1的水平,大于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4a-1;非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水平较低,为10-11~10-9a-1的水平。建议后续控制东平湖周围含铬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