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宣传口号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3.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4.保障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农民权益5.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从根本上就是要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目前尽管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和较好的开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要谋好节约集约用地这篇大文章,把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健全机制、盘活存量、加强执法监管等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转变用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保护耕地和…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漯河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土地和资源保护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保护耕地力度,规范土地资源管理秩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意见》从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计划指标管理,保障科学发展用地;转变用地观念,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粗放利用等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解决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首次被国家层面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节约集约用地已经从政策的提出逐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精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的主旨是: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一、根本出路: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今年土地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背景。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逐年增加,而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发数量少,耕地保护任务日益加重,加之,建设用地集约度不高,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闲置问题比较突出等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解决"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自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政策首次被国家层面提出,发展到  相似文献   

7.
牟傲风 《国土资源》2011,(12):10-11
节约集约用地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成为我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和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符合国家要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有力的支持了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成为了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行之有效地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市域空间发展的载体和基础资源。近几年来,江山市着力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土地增量,强化存量土地挖潜,大力普及节约集约用地知识,在节约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仍显粗放,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如何有效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本文通过工业平台节约集约用地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求达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07,(12):33-35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批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人选。会议指出,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现象相当普遍。节约用地的潜力很大。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解决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不仅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还要切实解决用地浪费问题,大力促进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议要  相似文献   

11.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从根本上就是要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目前尽管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和较好的开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要谋好节约集约用地这篇大文章,把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健全机制、盘活存量、加强执法监管等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集中体现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的用地理念.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包括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而我们的土地尤其耕地又极为稀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不仅可以促进耕地保护,而且可以有效地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生态广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倡导珍惜资源的文化理念,严格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土地执法监管力度。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呼吁全社会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大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既是我们贯彻十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旨在感召人们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牢固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思想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管地用地的氛围,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红线,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实现土  相似文献   

16.
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开展这一主题宣传,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立国富民之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资料显示,现全世界人均耕地为3.38亩,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只有1.52亩,具体到河南省就更加少了,人均耕地只有1.23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  相似文献   

18.
节约集约用地是切实保护耕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博兴县国土资源局面对建设用地的过快增长和土地供需矛盾加重的压力,采取果断措施向建设用地开刀,向节约集约用地要效益、要空间,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总结出了一条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新思路。1政府先从自身做起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给博兴县土地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几年,面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各类用地数量的减少,博兴县国土资源局经过多次探索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认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政府应先从自身做起,只有积极发挥政府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2021年6月25日迎来了第31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将"十四五"时期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高度重视。日前,笔者就广西如何开展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走访了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