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东昆仑中段灶火沟花岗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具有连续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特征,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94%~74.14%,Al_2O_3含量为12.73%~16.22%,Na_2O+K_2O值为4.51%~7.61%,属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至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106.62~182.76)×10~(-6))较低,平均值为144.25×10~(-6),总体表现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同时具有Ta、Nb、Ti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套花岗岩形成于262~260 Ma,属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灶火沟花岗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知,中二叠世晚期古特提斯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母岩浆,而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最终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2.
三股流花岗岩呈椭圆形出露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岩体中捕虏体甚多,接触交代作用不明显。花岗质岩石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分布极不均匀。副矿物类型为榍石型。岩体的氧化系数小。岩石化学成分Al_2O_3/(Na_2O+K_2O+CaO′)为1.01,A.R.为2.51,(Na_2O+K_2O)/Al_2O_3为0.51,为钙碱性花岗岩。据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特征,以及岩体与岩石的稀土配分、锶同位素~(87)Sr/~(86)Sr初始值、δ~(34)S组成范围应属重熔型花岗岩。在岩体周边形成的金矿和金矿化点,显然其成矿与三股流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S型花岗质岩石的湘南西山火山侵入杂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质岩石。该杂岩富硅碱贫钙镁、K2O/Na2O>1、准铝过铝质(0.94~1.26);FeO /MgO比值大(平均12.05),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LREE,Ga,Y,Nb,Zr等大离子高场强元素及亏损Ni,Cr,Eu,Ti,V,P,Sr等,与国内外A型花岗岩相似。与一般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不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的I(Sr)(0.71612~0.71823)较高,εNd(-7.0~-8.0)较低,钕模式年龄(1 517~1 600Ma)略小于区域上变质基底和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的钕模式年龄,显示其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少量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西山铝质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是中侏罗世晚期挤压造山作用趋于结束,造山带崩塌,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热流值上升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造山后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稀土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综述了河南省各金矿集中区分布的中酸性岩体的稀土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进而根据这些特征及特征参数认为:稀土总量不随SiO_2含量的增长而变化(与哈斯金及R.埃默曼、L.戴瓦等的认识有所不同),而是与K_2O、Na_2O的含量及其比值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K_2O>Na_2O、且比值大,稀土总量相对就高,若K_2O近乎等于Na_2O,稀土总量为中等。相反K_2O相似文献   

5.
基于东秦岭地区的M、A、I、S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析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它们的稀土元素相关性、演化行为及分布规律。不同成因花岗岩类的LREE与HREE的分离作用、Eu分馏、REE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都有明显的差别,并反映在统计数据当中,这些都与它们的物质来源和岩石形成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野外观察发现,焦家金矿床中有成矿前和成矿后2期基性脉岩,该文对取自基性岩脉的样品进行了岩相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脉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区基性脉岩包括辉绿玢岩和煌斑岩,其中辉绿玢岩SiO_2为47.96%,Na_2O+K_2O为4.075%,煌斑岩SiO_2为44.20%~45.34%,Na_2O+K_2O为6.407%~6.45%,属玄武岩、粗玄岩和碱玄岩类;TiO_2为1.31%~2.40%,Ti/Y为331~913。岩石以富集轻稀土元素(LIL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为特征,黄铁矿δ~(34)S范围在(1.0~2.8)×10~(-3)之间。研究表明,成矿前煌斑岩和辉绿玢岩具有高Ti煌斑岩的特征,而成矿后的煌斑岩则类似于低Ti煌斑岩。脉岩的岩浆来源于尖晶石—石榴石转换带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焦家金矿床形成于高Ti与低Ti煌斑岩不同性质岩浆源区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辽东半岛早前寒武纪花岗岩体中60余个人工重砂中副矿物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锆石的标型特征的晶体形态、颜色、长宽比、粒度、化学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认为:辽东半岛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为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和含量变化有如下规律:锆石晶体形态简单与 SiO_2、K_2O含量成正比,晶体复杂与 CaO 含量增加成正比关系;随时代由老到新锆石晶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而锆石含量变化则有高含量到低含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源岩物质、成岩作用、岩石类型.暗色包体、暗色矿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元素、成矿作用等,将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S"型、"I"型、"A"型等3个成因类型,并对各成因类型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辽东地区大兴岩体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花岗岩形成的时代,探讨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大兴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w(Th)/w(U)值(0.54~1.2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0±1)Ma,表明大兴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兴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和贫CaO、Fe2O3、MgO和P2O5的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明显富集Rb、Th、U、Ta、Hf、Gd等元素,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24℃~816℃)明显低于白垩纪A型花岗岩(868℃~928℃)。以上特征表明,辽东大兴地区花岗岩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局部伸展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秦岭地区的改造型、同熔型、幔源型(M型)和碱性花岗岩(A型)等四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为各类花岗岩的成因探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苏纳克花岗岩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库尔良裂谷带内,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侵入有花岗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77.0±2.1)Ma和(466.7±2.0)Ma,为早—中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苏纳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组成具有高硅(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2.75%~76.44%)、富碱(Na_2O+K_2O值为8.58%~9.12%)的特征,A/CNK值为1.02~1.11,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平缓的右倾型特征,并呈"V"字型,且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组成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Th、U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Ba、Sr、Eu、P、Ti等。整体上,苏纳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西昆仑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广西花岗岩类较发育,出露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锡钨花岗岩见于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其主要特点是:①绝大多数含矿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②岩石化学表现出高硅,SiO_2多在71.60—76.06%。高碱,Na_2O+K_20多在7.50—8.40%。铝过饱和,Al_2O_3/(Na_2O+K_2O+CaO—3.3P_2O_5)(克分子数)在1.00—1.50;③分异指数  相似文献   

13.
关山地区位于北秦岭与北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目前有关关山岩体的岩石成因存在争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关山岩体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36.3±4.0)Ma(样本数为6个,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2.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Si(SiO_(2 )含量(质量分数,下同)高于69%)、富碱(K_2O含量高于3.84%,Na_2O含量高于4.18%)、Mg~#值较高(50.4~51.0)的特征,轻稀土元素较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且相对平坦,Eu呈微弱负异常(0.75~0.82),岩石富集Sr、Rb、Ba,亏损Y、Yb等,Sr/Y值为37.5~60.7,具有埃达克岩的性质。锆石Lu-Hf同位素(除去捕获锆石)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5颗锆石具有负ε_(Hf)(t)值(-21.59~-4.49),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538~2 622 Ma,1颗锆石为正ε_(Hf)(t)值(0.19),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245 Ma,指示关山岩体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岩石具有高SiO_2、Al_2O_3含量,相比于地幔明显较低MgO以及Cr、Ni等元素含量,指示关山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岩石较高Mg~#值说明其源区可能有地幔组分的加入。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显示,关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环境,是下地壳增厚环境下脱水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中伴随有地幔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_2含量、K_2O含量、K_2O/Na_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_2、Al_2O_3、TFeO、MgO、CaO、P_2O_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赣南燕山早期岩浆作用强烈,岩石成因以I型花岗岩为主,见少量 S型花岗岩及 A 型花岗岩.在赣南兴国地区新识别了晚侏罗世永丰和隆市 A 型花岗岩,其 LAGICPGMS锆石 UG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5 Ma和157~154 Ma,具有铝质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0.22%~77.08%)、高(Zr+Nb+Ce+Y)(189×10-6 ~348×10-6)、高 FeOT/MgO 值(3.39~11.57);具相对较高 Ga/Al值(2.4×10-4~2.9×10-4);富集 Th、U、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 Ba、Sr、P、T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 Nb和 Ta元素.在赣南厘定出了一条北东向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162~152 Ma),它们具有相似的 Hf同位素组成,TDM2大部分集中在2.0~1.8Ga之间,平均为1.9Ga,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似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邻近的赣南全南地区存在同时代的“裂谷型”黄埠正长岩,认为赣南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退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中生代侵入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I型花岗岩类;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岩,形成的环境为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形成于侏罗纪;郭家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应划为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组合;郭家岭花岗岩应为郭家岭造山中期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分判别分析,提出了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可能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太古代TTG组合,发育不完全;第二期为新太古代T1T2G1组合,具有贫K2O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第三期为古元古代早期G2组合,仅具富K2O的钙碱性演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组合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新太古代T1T2G1组合为岛弧环境,古元古代早期为大陆碰撞环境;不同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分别对应的陆壳成熟度为:T1T2G1组合为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G2组合则为最终的成熟陆壳。鲁东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随时间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的演化,记录了鲁东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羌北布若错中酸性侵入体,以浅成—超浅成相的花岗斑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为主,另有少量花岗闪长斑岩、英安质碎斑熔岩。用K_2O—SiO_2亚碱性岩分类图解、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C/MA和A/FM摩尔比值图解等分析方法,该岩体岩石显示出富含K、Rb、Th及REE,具中等—强的Eu亏损及强过铝质的特点,反映了岩浆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在碎斑熔岩中获得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94.8Ma,反映该岩体侵入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正巴隆地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面积约250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γδ)和二长花岗岩(ηγ),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229±10Ma(锆石U-Pb),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碱、高钾、高铝的特征;岩石的二氧化硅含量w(SiO_2)=53.51%~68.90%,全碱含量w(Na_2O+K_2O)=5.91%~7.07%,里特曼指数σ=1.74~3.59,A/CNK=0.68~1.04,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7.60~16.67,轻稀土元素具强烈富集。δEu=0.65~0.87,具较强负铕异常,La_N/Yb_N=7.81~28.09,稀土配分曲线具右斜;微量元素Rb、Th、Ce、Sm明显富集,Ba、Nb、Ti亏损,显示出壳源型花岗岩特点;每组稀土数据都重合度较高,说明岩浆冷凝时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各样品中Th、Z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岩浆冷凝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侵入岩来源于为俯冲造山过程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弧类侵入体,部分处于构造线的侵入体经历了碰撞抬升和造山晚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锦山花岗杂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也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w(Th)/w(U)值在0.12~1.20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0~2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质岩石w(SiO2)值为66.75%~70.10%,w(Na2O)值为4.40%~5.23%,w(K2O)值为0.77%~2.80%,w(K2O)/w(Na2O)值为0.18~0.61,A/CNK值为0.97~1.14;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和Hf)。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花岗岩的εHf(t)值介于-0.8~7.7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953~1 578Ma之间。该区花岗质岩石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低钾—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研究区内早—中二叠世花岗岩就位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大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