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藏东缘三维Moho界面的位场遗传算法反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波数域中Parker-Oldenburg位场迭代反演方法中存在向下延拓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三维Moho界面反演的位场遗传反演方法。通过模型试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利用该方法反演了青藏高原东缘三维Moho界面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重磁位场滤波器具有圆对称性。用圆对称的汉克尔变换处理位场资料,可将三维问题化为一维汉克尔谱,具有简单、快速、保真性好等优点,更能反映场的本质。汉克尔变换的基本定理可从傅里叶变换理论推出。本文从基本理论出发,导出了用汉克尔变换作位场转换的一般式。作为应用的一例,对用汉克尔变换反演三维重力资料求取地壳构造作了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偶层位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及转换方法。克服了三角函数曲面位场数据处理及转换方法不能适应于所有"强地形"的弱点。提出了曲面位场处理及转换的两个基本类型(纯位场型和磁力场型)及其相应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简单快速的数值积分方法;提出了分块处理技术。编制了相应方法软件,并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关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该套方法软件具有适应性强,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Curvelet变换在位场数据去噪处理中的效果,从Curvelet 变换的原理着手,通过对多矩形棱柱体模型进行Curvelet变换去噪和普遍应用的小波阈值去噪试验对比,验证了Curvelet变换去噪的有效性问题。将其应用于实测位场数据的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都表明, Curvelet变换在位场数据的去噪处理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地学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地学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认为地学三维数据模型,地学三维数据场,地学矢量场、标量场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图像表面空间分析,实时动态可视化技术是当前GIS中可视化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GIS地学三维可视化与分析系统Geo-3D Vision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具有深度大且探测精度高的特点,是目前电磁法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为推进多道瞬变电磁法深部探测系统的研发,对多道瞬变电磁法的技术特点及地球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多道瞬变电磁法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其特点包括:采用大功率接地源形式;编码发射;多道观测;类地震资料处理。然后,指出多道瞬变电磁法的地球物理实质:多道瞬变电磁法属于近源测深,即通过改变偏移距达到测深目的;接收信号包括系统响应和大地脉冲响应(即含有一次场与二次场的混合场)信号,采用反卷积方法获取大地脉冲响应。最后,针对中国复杂环境下的深部探测,对现有的多道瞬变电磁法提出改进思路:1把二维观测系统改进成三维观测系统,即三维数据采集系统,使其应用性更强且更方便,探测深度大,精度高;2把常规一维拟地震资料简单处理改进成三维拟地震成像解释;3从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到复杂的深部矿产资源领域。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三维地图的重要目标选取与突出表达效果不佳以及若采用符号化实景三维模型表达存在的建模成本高、数据量大等问题,提出符号化三维地图表达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发地理信息数据构建空间兴趣场模型,描述用户对地理信息兴趣程度的空间分布,进而对三维地图符号进行分类。以三维地图场景构建为基础,通过视点控制对三维地图进行符号化表达,实现符号化三维地图的细节层次表达。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符号化三维地图,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三维地理空间模型的认知效果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民航监控系统中的探空气球三维(方位、俯仰、斜距)数据自动采集器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该采集器的主要功能有:接收探空气球三维编码器数据并处理、换算、显示;接收和显示来自PC机的时间信息;根据PC机不同指令,上传相应时刻的三维数据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MODEM将相应三维数据传到民航空管中心。其中,在显示电路中,提出并使用了一种新的消隐方法,克服了传统静态扫描显示的闪烁现象;在软件上,针对数据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化乘除为加减,利用移位、按位补偿处理算法,明显提高效率,保证了信号处理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详述了地质大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内容,从应用角度可将其分为:表达三维可视化、分析三维可视化、过程三维可视化、设计三维可视化和决策三维可视化5类。针对地质大数据这5类可视化中涉及到的几方面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动态精细建模技术;基于CUDA+GPU集群的地质体属性场数据并行可视化技术;针对地质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基于地质大数据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对这几方面关键技术的现状、技术路线以及实现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湖泊浅滩及养殖区密集的浅水系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和地质成果的验证,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和鱼塘密集区等地表为浅水系地区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并为今后地表复杂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大规模GNSS网在数据预处理、组织管理、基准站选取、处理策略、分区方案、质量检核与评估以及现有研究中速度场模型数据量小、连续性不佳、现势性不强等问题,首先基于2011~2017年陆态网260多个连续运行基准站的观测数据探讨大网解算的一体化数据处理流程,给出适用于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的优化原则与质量评估方案,并着重分析不同的数据解算成果评估策略,其对大规模GNSS站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然后基于解算得到的ITRF2014框架下高精度速度场成果,采用克里金插值构建中国大陆水平格网速度场模型,并利用国内IGS站和陆态网区域站的精确速度值,对格网内插结果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东、北方向速度残差的平均误差和中误差均小于2 mm/a,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简便性与现势性。  相似文献   

12.
台湾集集921地震地壳形变的简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集集 92 1地震是 2 0世纪末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影响很大的地震。地震发生一年后 ,笔者有幸考察了地震现场。本文展示部分地震遗迹照片和收集到的 GPS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这次地震的震前震后地壳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ChinaFLUX CO2通量数据处理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2通量观测数据的规范处理及其高质量数据产品的发布,是CO2通量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解决目前通量观测数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过程繁琐、方法不统一、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本研究以MATLAB为开发工具,利用其强大的数学计算功能和可视化GUI技术,集成目前主要的通量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通量网(ChinaFLUX)通量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的处理对象为30min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其主要处理步骤包括湍流通量计算、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缺失观测数据的插补,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下碳交换量的分解和计算等。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视化程度强,为ChinaFLUX通量观测数据处理及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精密和详细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是目前卫星重力测量的主要课题。基于固体潮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了固体潮对地球重力场时变特征的影响。不同于IERS2003采用的Cartwright和Tayler(1971)的引潮力位(TGP)展开,而是利用郗钦文的TGP展开,给出了固体潮对地球重力场时变特征影响的理论公式,并考虑到4阶潮汐的效应,精度可达到1011^-11ms^-2量级,同时采用最新的TGP展开数据重新计算了固体潮Love数相对频率特性对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并考虑了较多的潮波项,最后对重力数据归算中的永久性潮汐的处理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以横跨东大别造山带东段的地磁总强度剖面数据和皖中西部地磁总强度加密点阵数据为基础,经过日变通化改正化极、局部与区域异常场的分离,基于分离出的区域磁异常场,使用近似线性反演公式,计算出剖面的居里面平均埋深24 km,最大起伏6 km。通过近30 a的震源深度分析得知,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30 km,表明该区的“发震层”层位与“磁性层”层位正好吻合。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等资料,揭示了磁性构造特征与孕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电子地图符号化的质量和绘制速度一直是地图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地图符号化的质量基本能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但是,电子地图绘制速度较慢的问题,特别是在涉及较大数据量的多幅电子地图显示时,系统响应用户操作时间比较长,影响用户操作体验。本研究分析比较了GDI与OpenGL的特点,提出使用OpenGL相关技术实现地图要素的符号化方法,并用内存池技术和共享显示列表的多线程调度技术实现多幅电子地图数据的快速组织与表达。实验表明,利用文中的方法能够实现地图点、线、面要素的符号化,并在地图数据的漫游、缩放操作的屏幕绘制速度基本保持在17帧/s以上,表明利用本文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显示速度,保证了用户与电子地图良好的交互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vertical cable method for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pre-stack 3-D marine seismic data i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the US Navy for antisubmarine warfa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um utilization of vertical cable field data, a new separation method of the up-going and down-going wave fields of the vertical cable data processing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eparation of the down-going and up-going wave fields of normal VSP data processing. In tests with synthetic modeling data andactual field data, this newly developed method performs well and is also computationally simpler without pre-assump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软弱带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性的深度空间特征,提出强震孕育的壳幔耦合模型。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四川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及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通过剪切波分裂得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果数据,描绘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再分别同该地区GPS观测的速度场数据、区域构造应力场数据和13 km深度的介质密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与分析,并针对本文提出的孕震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对形变场和应力场耦合特征的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快波偏振方向总体分别与GPS 测量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方向变化和水平最大应力方向相关性较大,壳幔各圈层相互作用及软流圈的流动所展示的地震各向异性都与应力传递机制息息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壳内软弱带(低速高导体)在壳幔耦合运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而该类耦合运动与地震孕育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