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冰川的概念及分类、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研究意义及我国研究历史、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特征及分期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第四纪冰川在学术界的之争,论证了山西宁武的冰川是第四纪冰川,并从冰缘地貌中仔细寻找,可发现早期的冰川地貌.山西的冰川地质遗迹虽然分散,但都非冰川作用不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雪线高程重建与成冰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光释光测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我国东部猛犸象化石出土位置、孢粉数据库、以及雪线高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东部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雪线高程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蒙山冰期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东部冰期时的北路寒潮形成的"东亚冷槽",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山谷冰川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泰山地区的地质背景概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理论及分歧原因,实地考察了泰山地区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并取样品进行热释光年龄分析显示其年代为(30.54±2.59)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主冰期中的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时段。并从地貌特征与遥感数字2个方面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冰川遗迹的信息,为泰山地区第四纪冰川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1934年,李四光来到江西庐山,看着眼前完美的U型谷、冰擦痕和冰臼,他彻底地被震撼了.这,就是存在了至少5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啊.而在20世纪初,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绝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6.
<正>1简要回顾自2012年"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以来,为迎接青岛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的召开,2013年由殷虹编导,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监制,发行了"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会议纪实片,反映了对中国东部有无冰川之争的各方面的观点和当前第四纪冰川所取得研究成果。2013年9月24日青岛研讨会结束后,青岛早报和城市信报于9月  相似文献   

7.
新昌惊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石河、冰臼群和李四光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新昌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着硅化木的宝库、复合型丹霞地貌的代表和火山凝灰岩的全息档案馆及恐龙乐园这四大特色.4月上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权威专家韩同林教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陈尚平副教授一行到新昌考察时,在新昌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臼群、冰石河和李四光环.新昌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新昌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内涵,而且对研究全球的环境演化及对今后气候演化趋势、变化幅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北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及其范围、性质与冰期问题,始终没有定论。在对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冰川遗迹厘定基础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采取钻探测图、孢粉、泥砾粒度与渗透性分析及14C定年等方法,在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发现了冰蚀谷及泥砾堆积等新的冰川遗迹,进一步肯定了两座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及其多期性。在小兴安岭首次发现冰蚀岩墙等冰川遗迹,填补了研究空白,证明小兴安岭也曾发育第四纪冰川。综合多种信息,确定长白山与大兴安岭分别有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小兴安岭至少有1次冰期。最后构建了可以与国际对比的冰期序列,重建了区域第四纪冰川环境演化模式:早更新世早期冷干,中晚期偏暖湿;中更新世早期冷湿,中晚期暖湿;晚更新世早期冷稍湿,中期暖湿,晚期冷干。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05,(7):50-50
“赤峰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项目取得进展。近日,内蒙古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副教授任晓辉特邀了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吕洪波教授一起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鸽子洞山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了古冰斗、刃脊、鼓丘等冰川遗迹,为中国北方第四纪大陆冰川增加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第四系宏观、局部及细部特征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中巴经济走廊东段地区分布较多的冲洪积扇、河谷阶地、冰川堆积等地貌类型,为了研究国产高分数据在该地区第四纪地质调查中的适用性,以高分二号(GF-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三维场景,选取中巴公路沿线盖孜河流域乌鲁阿特山前冲洪积扇、盖孜河河谷阶地与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堆积物3处典型第四纪地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进行了精细尺度遥感解译;经过野外实地验证,查明了其物质组成与变化规律,修正了前人关于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不同期次冰碛物的划分范围;通过对盖孜河河谷阶地分析,盖孜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至少5次阶段性构造抬升,阶地基座冰碛物至少由两期冰川作用形成。研究表明,GF-2影像能快速从宏观尺度上识别地貌、松散堆积物变化特征,能够看到常规方法无法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满足大比例尺解译、制图要求,特别是在微地貌识别以及第四纪地层解译中,能够提升精细地质解译水平。研究成果能为盖孜河流域河流、冰川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中巴公路沿线第四纪土体遥感调查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在低纬度中低山区很少有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日前,听说革命老区宁波四明山区中的罗成山上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漂砾,笔者闻此信息,顿然起兴,特地进入该地探其究竟。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但冰川必然对山体进行冰蚀作用形成冰蚀地貌。为了分析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的山体地貌是否具有冰蚀特征,该文选取了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冰蚀地貌的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分析,除了由缩口、三角脊、残弧组成的冰斗系统外,还发现冰蚀作用过程存在避谷、吞脊、切壁、穿梁等特殊习性。分析认为冰蚀过程主要受制于雪线高程、积雪高程与坡向坡角三方面因素的控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东部的江西庐山、山东蒙山、大兴安岭主峰黄岗梁三个地区的山体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山区的山体地貌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蚀地貌具有一致性。文章从冰蚀过程的角度确认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喜马拉雅山与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冰蚀地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但冰川必然对山体进行冰蚀作用形成冰蚀地貌。为了分析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的山体地貌是否具有冰蚀特征,该文选取了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冰蚀地貌的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分析,除了由缩口、三角脊、残弧组成的冰斗系统外,还发现冰蚀作用过程存在避谷、吞脊、切壁、穿梁等特殊习性。分析认为冰蚀过程主要受制于雪线高程、积雪高程与坡向坡角三方面因素的控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东部的江西庐山、山东蒙山、大兴安岭主峰黄岗梁三个地区的山体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山区的山体地貌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蚀地貌具有一致性。文章从冰蚀过程的角度确认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穿越太白山     
陈文生 《国土资源》2002,(10):52-53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断定秦岭最高峰太白山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从此,太白山名震中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宏观特征和古地磁划分曲地层时代为基础以44个钻孔中的707个孢粉样品分析资料为依据,把我省第三纪末期以来的气候演变分为9个气候期,其中有5个暖期,4个冷期。暖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末期、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冷期发生在早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中更新世的晚期和晚更新世的晚期。在大的气候期中,同样也有小的气候波动。暖期的植被多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型为主;冷期以疏林或针叶林—草原型为主。这些气候期的划分,与重矿物、氧化物和地层宏观特征等资料相吻合。根据孢粉资料,进入第四纪以来,冷期时段愈来愈短,冷的程度愈来愈弱,但干燥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晚更新世晚期是第四纪最干燥时期。前三次冷期,在西都山区发生了冰川,形成了冰川地形;平原区形成了冰川,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南麓邵原至王屋地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遗迹存在,聚讼已久。我们到该区考察,从古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这个角度出发,对山外的第四纪堆积物结构、构造全貌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与山里相关的若干侵蚀地形综合进行了考察。认为邵原至王屋地区的红色泥质砂砾石层即是冰碛,其前缘的红色砂砾石即是冰水沉积,与山外这些堆积物遥相呼应的山里,那些残破不堪的侵蚀地形即是冰槽谷和冰窑。故这次冰期我们暂定为“邵原冰期”。此外,在这次冰期之前和其后还有若干冰川形迹显示,此须今后进行调查研究压定。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包括浙江省在内的我国东部地区,在距今约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是否经历过极度湿冷的冰期、发生过冰川活动?”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已形成对立两派的学术争论。近年来,有关浙江省境内发现“冰臼群”、“冰川漂砾”、“冰石河”、  相似文献   

18.
广西融水县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在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该县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冰川地貌。该地貌可分为震旦纪冰碛岩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两种类型,文章对此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加以保护的建议,以此提升该县的旅游资源品级,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泰山第四纪冰川有无的争议,在泰山南坡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孢粉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植物种群为"松属+中华卷柏+蒿属+藜科",指示的沉积环境为湿冷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石英颗粒表面,显示出边缘棱角清晰、具贝壳状断口和解理片的冰川环境特征。通过热释光测试得样品年龄为(30.54±2.59)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主冰期中的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根据泰山现代气候环境推演泰山古气候温度和降水量,得出泰山地区在末次冰期时具备了形成冰川的基本气候条件。鉴于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初步推断该沉积物指示的古气候环境为冰缘环境。  相似文献   

20.
1942年,李四光曾研究桂北第四纪冰川遗迹,嗣后,引起学术界争鸣,至今仍有人提出质疑。笔者根据1968年以来在广西长期工作的观察,认为桂北冰川的遗迹是存在的。现就有关资料整理记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