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长隧洞施工测量属于超规范作业,为保证超长隧洞贯通,必须对超长隧洞施工测量进行研究。对隧洞施工测量中洞口控制网布设、数据处理及其误差对贯通的影响与洞内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平差及检核方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得成果已运用于引黄入晋工程中的南干5#和7#超长隧洞施工测量中,确保了两超长隧洞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2.
超长隧洞施工测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长隧洞施工测量属于超规范作业,为保证超长隧洞贯通,必须对超长隧洞施工测量进行研究。对隧洞施工测量中洞口控制网布设、数据处理及其误差对贯通的影响与洞内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平差及检核方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得成果已运用于引黄入晋工程中的南干5^#和7^#超长隧洞施工测量中,确保了两超长隧洞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越来越深,伴随着基坑的开挖越来越深,城市的扩展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产生影响,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制约人类的活动,甚至引发工程安全问题。该文以济南某建设项目为例,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水位动态模拟、地下水取样等手段,研究分析近年来该建设项目周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改变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设项目工程的制约。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工程开挖、大气降水、保泉政策等因素影响,地下构筑物的开挖阻断了唯一的排泄通道,该建设项目周边地下水渗流场发生变化,由此造成项目区周边地下水位大幅上升,超过前期设计的抗浮设防水位,并对地下构筑物产生了破坏。研究结果对周边类似建设项目的选址及地下空间的开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国家重点调水工程 ,工程总设计造价 180亿元。目前 ,对于从万家寨到太原的一期工程而言 ,大多数工程已经阶段性竣工 ,其余工程也正在施工 ,预计 2 0 0 1年通水到太原。从它的超长距离、大流量、多隧洞、超长隧洞和具有大型地下泵站等特点来看 ,确系全国之最、举世罕见。在该工程的施工测量中 ,有许多施工测量工作是超规范作业 ,存在着大量的特殊问题需要进行研究。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 ,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这些结论已经被应用于该工程的施工测量中 ,并且它们的正确性大部分已被工程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迅速增加,再加上人为浪费和管理不力,使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部分地区(带)超采现象发生,地下水资源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可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地面沉降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同时,考虑到开展大规模的人工补给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从实用角度看,应大力加强地下水自然补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乌鲁木齐市某地源热泵工程项目情况,结合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为保证供暖(制冷)所需地下水的合理取水量,并对地源热泵工程运行后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结合对地温场的分析计算成果,认为取用的地下水量和设计利用温差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使得工程地质勘察异军突起,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由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忽视,导致因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屡有发生。所以在岩土类工程勘察中必须查明与之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正确及时的评估地下水对整体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乌溪江引水工程厚黄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金衢盆地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对在红层软岩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邹平市北部平原区孔隙水分布广泛且南北差异较大,摸清邹平市地下水资源储量,进行开采潜力分析,提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现实措施,对邹平市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邹平市地下水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利用地下水均衡原理,对区内浅层及深层孔隙水进行资源量计算,并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区。分析表明,邹平市地下水分布较为不均,存在"南超北余"不均匀分布的现状。调整开采布局的原则是以环境地质问题为约束条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潜力。遵循以调控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为中心的资源开发利用总方针,依据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和开采现状等,主要分为强化开采、稳定开采、控制开采、补源开采和半咸水改造利用5个大区。  相似文献   

11.
南四湖地区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四湖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强度较大;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它改变了南四湖的自然演化进程。采矿活动对湖泊深度、湖盆面积、水体体积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湖区生态、湖水水质、纳污能力、水利工程、地下水等产生环境影响;但是采矿地面沉陷对于航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南四湖存在年限的延长有利。  相似文献   

12.
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及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一、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首先要弄清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的。在32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士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地盘子水电站隧洞岩性、构造、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对隧洞岩体完整性、稳定性进行划分及围岩进行分类,探讨了引水隧洞在开挖过程中Ⅳ类不稳定围岩及Ⅴ类围岩的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环境演化是地下水系统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在地质环境空间内质与量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在自然因素中地理、地质等条件可视为基本不变,最主要的是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大气降水又是气候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其余如温度、风速虽也影响水分的蒸发,但年际变化不如降水大,故以狭义的降水来代表广义的气候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则主要是抽取地下水和污染物排放,这些因素的变化最终导致的是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抽取地下水和污染物排放,这些因素变化最终导致的是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基于这一观点,以1978年为基准年,通过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演化研究结果,采用"地下水环境演化综合指数法",对全省地下水环境演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优向演化区、波动平衡区、劣向演化区",是对近30多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山东省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我国地下水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对新建项目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十分重要。该文以淄博开发区纸业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为例,概化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对模拟范围内地下水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选取COD、氨氮为污染因子,重点预测了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新建项目影响地下水环境的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非正常工况下该新建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更大,但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后可防止污水泄漏进而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火电厂粉煤灰排放现状出发,以徐家峪现行电厂储灰场为例,通过对储灰场周围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周围多年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总结得出储灰场对其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总体未改变周围地下水使用性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研究青岛市黄岛区潮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并预测了三枯一丰一平条件下地下水最大开采量以及水位、降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模型验证拟合结果较好,地下水最大开采量为2.4万m3/d,地下水开采不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降落漏斗形成并扩大,同时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质灾害发生。防治措施有:开发新的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表回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