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济南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农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用地开始不断向市区外侧的城乡结合部扩张,靠近城区的耕地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与建设用地间巨大的经济效益差使其具备了向建设用地转变的基本条件,因而造成耕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流转。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采用合理控制耕地转出量和适当控制建设用地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农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用地开始不断向市区外侧的城乡结合部扩张,靠近城区的耕地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与建设用地间巨大的经济效益差使其具备了向建设用地转变的基本条件,因而造成耕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流转.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采用合理控制耕地转出量和适当控制建设用地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同时由于从事农业的收益远低于工商业和对巨额征地补偿的超值期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反倒在利益驱使下,愿意把承包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4.
优化土地评估环境规范土地评估市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据抽样调查,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将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开…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督察发现,随着生态文明持续深入推进,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在多年以来大量被占用后,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公众对此类用地的需求激增。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绿色政绩工程",贪大求全,将以往城市"摊大饼"式开发的用地思路和方式直接"拿来",绿色城市、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等大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造成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土地管理法》一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土地管理法主要内容和优势 一、现行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的研究 1998年修订的新<土地管理法>主要内容包括:(1)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包括:确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明确了省级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确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了对建设用地总量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上轮规划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以需求为导向,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建设用地需求。这样用地控制指标较松,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土地的粗放利用,耕地的大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等。  相似文献   

8.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完善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必须先补后占。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实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三是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国情,中央确定了到2020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为保住这一红线,保护耕地的政策和措施越来越严格、严厉,对建设用地的控制越来越强硬.但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对建设用地需求依然强劲,耕地减少速度仍然很快.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的需求量与可供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城镇内部存在大量闲置未利用土地,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以及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禹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条件分析和效益分析又是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项目决策的依据。该文在项目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了预见性的分析,是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相关理论的一次尝试性运用,也为下一步开展和推广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农村废弃建设用地的整理,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可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缓解因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建设用地高度紧张的现象,同时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该文结合禹城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对禹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并提出了促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照市岚山区现有耕地虽能满足农产品需求,但不能保证建设用地需要。至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量1 400hm2,耕地缺口较大;全区未利用土地质量差、开发难度大,耕地面临短缺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的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积极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沂市能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有荒草地、沙地、裸土地和部分苇地、滩涂。其中以荒草地分布最广,是土地开发的主要对象。根据临沂市实际情况,共划分了7个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共涉及10个县区、141个乡镇,区域总面积135.61万hm^2,补充耕地潜力5.02万hm^2。由于临沂市领导重视、规划科学、管理规范、措施得力,该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已成为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5.
银川平原盐渍土时空格局及其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关联关系的空间区位特征,可从土地利用强度的角度阐释土壤盐渍化的动因,为盐渍化因地制宜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重点研究了盐渍土空间分布定量遥感生成方法,通过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半方差函数的地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4-2010 年银川平原的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化及各类盐渍土与土地利用强度的关联度,进行了空间区位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的发展仍具集聚效应,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与城镇体系格局、交通干线、沟渠分布、土壤盐分含量密切相关;2004-2010 年间,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存在整体减轻、局部加重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间的响应关系,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间的关联度为0.7781,与水体、耕地这2 种土地类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的干扰活动中,水体与耕地类型的利用行为是较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迅速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特别在建设用地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要依法解决好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模式,以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遥感裸土识别制图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以SPOT-5影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一种以土壤指数NDSI和不透水面指数NDISI提取裸土的方法。通过热红外波段的亚像元分解技术,将同期120 m分辨率的TM 6波段细化为10 m分辨率的地表温度影像,为SPOT-5影像计算NDISI不透水面指数增加了必要的热红外波段。在此基础上,构建双重指数模型,获得10 m分辨率的裸土数据。研究表明,双重指数模型可较好地解决裸土提取中建筑用地与裸土相混淆的问题,提取裸土的总精度可达95.4%。通过比较10 m的SPOT-5和30 m的TM影像的裸土提取结果,发现影像分辨率的提升可使裸土信息提取结果更加准确、精细。因此,本文为更高分辨率裸土识别制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耕地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介绍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理论和现状的基础上,将耕地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失灵,政府失败,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的矛盾,并从制度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我国耕地保护应建立一个多元的管理体系,需要在耕地保护时引入公共管理的理念,利用“第三部门”来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分析奇台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整治潜力、生态环境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GIS平台划定土地整治分区,揭示了该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提出该县域各区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类似于奇台这样典型干旱区县域土地整治分区的因子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灌溉保证度、农用地质量;日照、水土匹配系数;非农人口比重、人均居民点面积;林地覆盖率等方面。然而,由于干旱区县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只能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