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和载体。土地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益和活力。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逐步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土地的有形要素市场日益完善。但作为土地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土地的无形要素市场(含指规划新增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耕地(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占补(代建、代保)指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余指标等交易市场,简称“指标”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大庆市土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有待完善,政策执行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制度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划拨供地范围过大。划拨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不符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产基础性作用的原则。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可以以划拨的方式取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四类用地中有一些用地,如大庆市每年700公顷左右的油田用地属于盈利性行业,如果实行有偿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资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土资源部对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深圳、南京等6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情况虽有不同,但运行基本正常。各城市分别针对各自的市场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土地供应调控措施,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也存在着市场分割、经营性用地市场化配置缺位、个别城市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行土地储备是调控土地供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滨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自2001年7月成立以来,按照积极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用地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储备与经营新路子,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在培育规范土地市场,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土地利用规划在整个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处于先行地位、基础地位和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对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指出了青海省土地开发利用面临的矛盾及处理的关系,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青海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江苏的必然选择。主要做法,一是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基础制度,多年来,我们在规划、计划、用地标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考核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制度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批复,我们正在抓紧完善"1+X"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江苏的节约集约用地主要是三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本质特征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建立有效的土地价值观念约束机制、外部性补偿机制、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土地动态平衡机制和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9.
临朐局针对土地交易市场实际,积极引入监督机制,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了阳光操作,增进了土地市场的透明度,有效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出让土地使用权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收购或“招拍挂”方案,由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组织定期召开会议,确定拟招拍挂(收购)地块的起拍价、保留价、保证金数额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和实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对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巩同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事关全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急剧降温,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人民币。相~2007年全国近13万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近日说,2008年,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提高保障性住房用地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完善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初步意见,严格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出让招拍挂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为有效利用城乡土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缓解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近日,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转发了由国土资源厅起草的《关于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青海省适应当前形势、解决土地制约矛盾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实行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市场和新农村建设有需求,需要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不断完善,逐  相似文献   

13.
《浙江国土资源》2005,(6):35-35
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发起的“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健康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在2005年该省建设用地总量和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对经济适用房用地进行倾斜,其所在土地供应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8%提高到10%-1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全省土地供应调控,一是全面规范土地市场,强化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加强项目用地的监管,严禁炒买炒卖土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在从严收紧“地根”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土地储备,根据具体情况调控土地供应量。二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三是做好土地供应结构、总量和供应时间的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准确的土地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已作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考核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加强土地宏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根据200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对青海省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一、各类土地增减趋势及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2年10月31日,青海省耕地面积604669.6公顷,园地7240.2公顷,林地2486329.9公顷,牧草地40395527.5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51248.8公顷,交通用地50440.1公顷,水域3157678.3公…  相似文献   

15.
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违规用地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几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努力工作,各地土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本形成了稳定、公平、有序的局面。但是,土地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违规用地,有效的途径是尽快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通过预下达计划指标、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查、积极研究青海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和人地挂钩实施办法、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省用地保障能力,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土地市场自身的不断完善,重要的是以用地结构引导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相比,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有着不同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稀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化实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各州(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3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通过几年的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开始建立,在保护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按规划用地、管地的观念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9.
自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实施以来,土地市场运作方式较以往有了明显改观,经营性用地全部实现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租赁供地,从而使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较为充分的发挥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而充分提高了国有土地资产利用效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燕  黄英 《国土资源》2005,(11):22-24
从1986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成为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成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仓促,加之一些地方原有工作基础薄弱,致使规划不够合理,同时,一些地方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造成规划用地指标提前超支、透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